霍伊特的扇形模式

来源:互联网发布时间:2009-06-27

霍伊特(Homer Hoyt)认为,均质性平面的假设太不现实,因而他于 1939年提出了扇形模式或楔形模式(图10-10)。在他的模式中,保留了同心环模式的经济地租机制,加上了放射状运输线路的影响,即线性易达性(LinearAccessiblilty)和定向惯性(DirectionalInertia)的影响,使城市向外扩展的方向呈不规则式。他把中心的易达性称为基本的易达性,把沿着辐射运输路线所增加的易达性称为附加的易达性。轻工业和批发商业对运输路线的附加易达性最为敏感,所以呈楔形,而且不是一个平滑的楔形,它可左右隆起。至于住宅区,贫民住在环绕工商业土地利用的地段,而中产阶级和富人则沿着交通大道或河道,或湖滨,或高地向外发展,自成一区,不与贫民混杂。当人口增多,贫民区不能朝中产阶级和高级住宅区发展时,也会循不会受阻的方向作放射式发展,因此城市各土地利用功能区的布局呈扇形或楔形。

    更多精彩文章

    • 加纳(B.J.Garner)的商业中心空间模式
    • 城市土地利用三模式的发展
    • 哈里斯和厄尔曼的多核心模式
    • 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
    • 核心-边缘模式
    • 城乡人口迁移的系统分析模式
    • 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
    • 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严重性
    •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仍以乡村向城市移民为主
    • 我国城市发展方针的来龙去脉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