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材十字导读法

来源:未知发布时间:2011-08-05

导读法是教师指导学生精读教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新生上课的第一阶段,各年级每学期的头几课,应采用导读法。平时也可根据情况适当采用。导读法一般是先导后读,读中有导,导读结合。其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这种作用,丁丙突老师总结为“导向、疏障、启疑、解惑、正误”十字导读法。1.“导向”就是导其方向,解决如何读历史书的问题。应当引导学生从易到难,从粗到精,分六个层次读书。为“读史六要”。(1)要逐自然段写出小标题。知道各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问题,能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粗知教材梗概。(2)要全面写出教材要点提纲。逐段找出知识点和层次结构,进行适当加工,形成提纲。这样,便较全面较清楚地读懂了教材。然后,叫几个学生向大家说说自己写的提纲,选择一份最好的,由教师组织大家议论、补充、修改、形成一份较规范的提纲。
     这样,学生对教材便掌握得较系统而准确了。(3)要找出内在联系,形成整体结构。这是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最困难的一步。只有掌握了教材的内在联系,才能达到概念性和结构性的认识。所谓掌握教材的内在联系,就是搞清历史的发展是怎样一环套着一环,搞清它的线索,形成一个系统结构。“我国境内的原始人”这一幅图示,就是依据教材,表现了我国境内原始人群的系统结构。它适当地调整了教材的次序,但在一般情况下,教材的次序是不需要调整的。学生要独立制作系统图示有一定困难。这就需要培养,而且要重复多次,每次逐步提高其独立参与程度,最后便能独立完成。(4)要总结基本观点。通过具体的历史事实,逐步总结出马克思主义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这是历史教学思想教育方面的重要任务。问题是既要提出要求,让学生注意去总结。又要加以引导,因为学生并不熟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当然,也不必每堂课都去总结,最好是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材料后再加以总结。不要把历史课变成了理论课。(5)要找出必须记住的内容并设法牢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接受了很多信息,没有必要都保持和贮存起来。但重要的信息要牢记,牢记重要信息也就是积累重要知识。什么是重要内容,在导言课中已概述了一些,这时要让学生自己找。重要内容就是历史三要素和事件、制度、典籍文物等的重要方面。怎样设法牢记呢?记忆并不是死记死背,记忆有许多方法,许多奥秘,设法记住,就是要寻找科学方法,探索记忆奥秘。(6)要对教材作出评价。这是最高要求,也是善于读书的最高标志。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学习的法定材料,应当不存在对它说三道四的问题。历史课本质量逐年有所提高,也是事实。但目前还不能尽如人意,选择材料、解释材料、编写技巧等方面都还存在缺点和问题,这就产生了评价问题。评价教材是重视教材的体现。是认真读书必然会出现的现象。
     引导学生评价教材,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应有之义。学生只有学会评价教材才能对教材知所报益,取其精华,补其疏漏,做书本的主人而不做书本的奴隶,并且发展创造性思维。导读法中的导其方向,说到底,就是教学生按读史六要读历史书。如果学生掌握了,就极大地提高了自学能力,为将来的发展创造了条件。2.“疏障”就是疏其障碍。学生学习中的障碍主要有知识、环境和心理等几个方面。知识障碍是指在读书过程中遇到了生僻字、生疏难懂的名词、术语、句子和看不明白的插图等等。对这类障碍不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而应要求学生查工具书和互相解答。难于解决的才由教师说明。环境障碍包括光线,室温、声响、空气、教具的可见度、教师的仪态、情绪和课堂纪律等等。其中一部分完全取决于教师的主观努力,一部分在于平时的要求,有些则要迅速排除,使之不干扰正常学习。心理障碍更为复杂和包含更为的不透明性,影响也更大。要善于察言观色,重视反馈。如发现普遍厌烦情绪,便要迅速调整教学方法、环节。至于个别心理障碍,则用简单询问、示意、指点以消除或缓解之,严重的则在课下耐心解决。3.“启疑”则启其疑窦。读书而无疑则无以探索创新。
     既要培养求同思维,也要培养求异思维,使之具有多维性开放性。故应适当于无疑处启之以疑。问题可以由教师直接回答,但不必教师包办。可以让同学回答,教师补充。可以介绍参考书,由有兴趣的同学读后下次向同学回答,或写成书面材料张贴出来。毫无怀疑地读书是不可取的,只能成为食古不化的书呆子和本本主义者。即使是教科书,有些知识也是不准确的或错误的,特别是文科。课本中的错误,与其由老师直截了当地提出来,不如启发学生自己研究得出结论更有意义。通过启疑,可以使学生获得真知,培养认真读书和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发展求异思维和创造能力。在一般情况下,启疑必须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年龄特点来进行,不是越多越好。有些知识是中学生所不能接受的。就不必涉及或只在课外活动中有选择地涉及。不能把应该在大学解决的问题过多地提出来。
     还有,无论是评价教材或启疑中纠正教材的错误,不能导致轻视或否定教材的倾向,要向学生强调教材是学习的主要依据,总的说,教材是可靠的。4.“解惑”即解其困惑。障碍可以疏之使通,疑问可以启而后释,惑而至于困,当然是难解之惑了。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困惑是难免的。这些困惑如果不解决,可能成为学习和心理上的严重障碍。积累的困惑越多,解决的难度便越大,故解惑贵在及时和彻底。在给学生解惑时,教师有时也会遇到困难。这时要老老实实告诉学生,需要回去认真研究,过几天再和大家交换意见。解惑中,坚持自己先弄明白,绝不信口开河。5.“正误”即正其谬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谬误是屡见不鲜的。如不及时纠正,便会从先入为主到积重难返,谬误流传。常见的谬误有读写错别字、误解和混淆概念,等等。一曰未雨绸缪。
     根据经验,有些错别字在学生中比较常见,这就要防范于未然。如蓝田人“蓝”,常写成“兰”或“篮”。二曰先纵后擒。课堂上,让学生读读、写写、议议,便能及时发现错误。不让学生活动,得不到反馈信息,许多错误就隐藏下来了。还有些错误是估计会发生的,但先不提醒,等到错误发生了再马上纠正,效果反而好些。以上两种情况,都属于先纵后擒。三曰亡羊补牢。主要指纠正测试中的错误。其中认真阅卷是前提,分类纠正是关键,适当抽查是保证。认真阅卷,一要在卷面上作事先规定的标记,使学生知道何处有错,属何种错误,以便自我纠正。二是分类详细登记,甚至姓名也要记上,便于分析和个别辅导。三要分析情况,便于分类纠正和改进教学。分类纠正,就是较普遍性的错误要在课堂上当众分析;个别一般性的错误由同学自行纠正;个别严重的错误要个别辅导,当面纠正。适当抽查是根据阅卷记录,抽查部分同学自己纠正的情况。教师不但要认真纠正学生之误,也要勇于纠正自己之误。导向、疏障、启疑、解惑、正误,贯串于导读法的全过程,渗透到各个环节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不是彼此孤立和割裂的。在其他课型中,也常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更多精彩文章

    • 化学教材内容的阅读方法
    • 阅读数学教材的方法
    • 中学历史巧记速记法
    • 化学教材阅读技巧
    • 高考历史学习方法:注意比较学习法的运用
    • 历史学习的方法介绍
    • 复习技巧:历史学习技巧
    • [专题辅导]提高历史成绩立竿见影法
    • [复习大纲]历史分区域复习方法
    • 如何预习高中历史
    • 进入高中,我们带什么上路
    • 专家教你积极有效记单词的方法
    • 高一新生该如何应对高中新生活
    • 初中物理学习技巧
    • 名师指导:高考数学首轮复习五项建议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