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习文言文(3)

来源:学拼音发布时间:2011-09-23


  连词,表原因 。

  空中多而窍(《石钟山记》)
  空中:中间是空的
  天空上

  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具体:动词“具”和名词“体”的连用。具:具备。体:形体。
  不抽象、明确。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五人墓碑记〉)
  行为:名词“行”和动词“为”连用。行:品行,名词。为:成为。
  举动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同上)
  非常:否定副词“非”和形容词“常”连用。非:不,不是。常:一般,平常。
  十分,很,极。

  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梅花领记〉)
  何必:疑问代词“何”与副词“必”连用,义为:为什么一定
  表反诘语气的副词,义为:不必。

  除表中列出的例子外,中学课本中还有一些类似情况,如:“璧有瑕,请指示王”中的“指示”,“古之学者必有师”中的“学者”,“可谓智力孤危中”的“智力”,“秋天漠漠向昏黑”中的“秋天”,“于是相如前进 ”中的“前进”,分别应该讲为“指出,给。。。。。。看”,“求学的人”,“智谋和力量”,“秋季的天空”,“走上去奉献”。它们都是相邻的两个单音词,不能误作现代汉语的某个双音词。

  要弄清文言实词的意义,除了要了解上面所述古今异义现象外,还应掌握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通假现象等知识。

  一词多义在现代汉语中普遍存在,古汉语中亦然,这种现象是语言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情况比较复杂,如果做些研究,会发现其规律的(或通过引申,或通过比喻、借代,或通过假借等等),因为情况复杂,难于掌握,也无需一一弄清每个多义词词义的来龙去脉,所以不必就此下很多功夫。但必须对常用实词已经形成的多个义项,在逐渐学习接触的过程中,仔细比较,整理积累,以求尽可能多地掌握它。请看一例:

  “引”,本义是“拉开弓”。左边是“弓”,右边一竖是符号的性质,表示弓弦拉到的位置。〈说文〉解作“开弓也”。如〈孟子 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引而不发,指把弓拉开,可是并不射出箭去。跃如:跃跃欲试的样子。)

  把弓拉开,形状变化了,所以引申为“长”,“延长”。如〈水经注 江水〉(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又为“伸长”,如〈左传 成公十三年〉:“我君景公引领西望”。又指“延续”。如〈诗经 小 楚茨〉:“子子孙孙,勿替引之。”(勿替:不废)

  开弓是把弦和箭导向后方,所以引申出“导”、“领”的意义。如:〈西门豹治邺〉:“引河水灌民田》”。《资治通鉴 亦壁之战》:“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又:“引军北还”。三句中的“引”都是“领”、“导”之义。

  由“拉弓”引申为拉的动作,义为“拉”。如《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引相如去”,又指“持”、“拿”,如“丈人目先生使引七刺狼“,再引申为”拿来作为凭证、理由“,如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开弓是把弦和箭向后拉,所以引申为向后退。〈资治通鉴 赤壁之战〉:“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中山狼传〉:“先生仓卒以手捕之,且搏且却,引蔽驴后,便旋而走”(便旋:绕圈子)。

  看,一个“引”字,从不同角度引申出多少既有某种联系,又有区别的意义来!

  再谈谈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文言实词入句后,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它原来的语法特点,一旦离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就不适用了。活用现象一般包括名词作状语,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意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一般动词、使动词、意动词;数词活用为动词等等。形式虽多,但较实词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要好掌握多,因为前者需要大量记忆,有如背记外语单词,而后者只要掌握规律,学会辨识就行。其规律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发现、归纳,也可以直接把研究者、老师早已归纳出来的拿来印证、理解,达到熟习、掌握。列举其中一些规律如下:

更多精彩文章

  • 高中生如何利用时间高效的学习方法
  • 科学作息,全面的安排学习时间
  • 让每一分钟都产生学习效益
  • 善于抓住最高效的时间学习
  • 克服浪费时间的不良习惯
  • 劳逸结合,学习好也要休息好
  • 巧用“十一”假期打造完美高三学习计划
  • 高中生如何制定并有效实施学习计划?
  • 确定自己的最佳学习时间
  • 重点初中为什么都要超前学习
  • 别害怕,给自己重新开始的时间
  • 克服浪费时间的不良习惯
  • 高效提高学习成绩的十个习惯
  • 学外语的十条经验
  • 黄冈中学学生学习方法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