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高三困惑 我来为大家解答(4)
来源:学网整理发布时间:2011-12-21
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2:诸葛亮的思维模式
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当时的刘备很想成就一番事业,但是一直没有稳定的根据地,象个流寇一样被人赶来赶去。于是刘备就去象诸葛亮请教,去了诸葛亮家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诸葛亮告诉他:“你可以夺取益州(今天的四川)和荆州(今天湖北南部和湖南北部)。”
这就相当于诸葛亮对刘备说:“在这两个地方好,土壤松软(统治者无能、内部不团结、军事力量不强,便于夺取),水又多(地盘大、战略地位好、资源丰富),不挖白不挖。”
后来诸葛亮就和刘备一起,努力朝这个方向猛挖,果然挖出水来――三分天下有其一,建立了蜀汉帝国。
诸葛亮的见解当然很高明,但我们要想象诸葛亮一样聪明,就不仅要看结论,还得学习他的思维模式。
诸葛亮的纵向思维是对益州和荆州的深入分析:统治者无能、内部不团结、战略地位好等等。但这个纵向思维是建立在横向思维基础上的。
他的横向思维是什么呢?就是对当时中国所有政治势力的分析,逐一筛选,然后才找准方向,而不是一上来就瞄准了益州和荆州。
当时的中国主要政治势力除了益州的刘璋和荆州的刘表外,还有北方的曹操和江南的孙权。
我们来看一下诸葛亮的“隆中对”是如何说的: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诸葛亮思考问题的两个维度如下:
我们把这两个纬度转化为表格来填一下,会发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就成了一个很自然的结论:
可以把刘备的问题想像成一道高考历史论述题:“东汉末年,刘备军事集团朝什么方向发展最为有利?”要回答好这道题目,就不能光扣着荆州益州来看问题,还必须充分利用横向思维,对更多的割据势力进行分析比较。
――当然,这道题对当时的诸葛亮来讲,应该是一道政治论述题而不是历史题。最后他通过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相结合,找到了正确答案。刘备老师十分满意,大笔一挥:满分,当场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