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思相政治必修4复习:《生活与哲学》第2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

来源:自学习发布时间:2012-10-29

  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他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①从产生来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存在、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③从发展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均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所以,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二、哲学的运动概念

  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2)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三、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的概念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规律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普遍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2)规律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

  (1)规律客观性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四、物质决定意识

  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五、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A、人不仅能认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人不仅能认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预测未来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六、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1)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并不是否认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它要求我们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更多精彩文章

  • 2017高考政治知识点汇总:《生活与哲学》
  • 易错 | 2017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中的104个易错点
  • 人教版思相政治必修4复习:《生活与哲学》第1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
  • 人教版思相政治必修4复习:《生活与哲学》第3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
  • 人教版思相政治必修4复习:《生活与哲学》第4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
  • 高一政治复习方法:如何轻松解答论述题?
  • 获得高中政治高分需牢记的重点知识
  • 文综政治答题拿高分的七步绝技
  • 方法推荐:深入了解政治 学习不再枯燥
  • 谈谈高中政治的解题技巧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