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鉴赏人物形象”类试题应答指导
来源:未知发布时间:2017-06-22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大要素。人物是小说艺术的表现中心。小说家总是把自己的艺术视觉和艺术重心放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鉴赏小说,离不开对人物形象的鉴赏。那么如何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呢?首先,要借助联想与想象,让作品中的人物在自己的头脑里“活”起来;其次,要以情节与环境为依托,分析、综合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最后,在全面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分析形象的艺术性和社会意义。
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从情节入手,看人物性格构成与发展变化。情节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在分析人物性格成长与情节关系时,一方面要抓住故事情节的矛盾冲突来看人物性格的内涵;一方面要关注重要场面和精彩细节中人物形象的热点。
从环境入手,看人物性格成长的背景。环境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基石。小说中的环境是指人物成长、活动和事件发生、发展的场所,它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推动情节、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烘托任务的思想性格。比如,《荷花淀》的开头描写水生妻子编席子的场面:“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这诗化了的劳动场面,表现了主人公的勤快、利落。
从人物描写入手,看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人物描写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阅读鉴赏小说要善于细读文本中上述各类描写的相关内容,从中看小说人物性格的各个侧面。
⑴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风度和服饰等。成功的肖像描写形神兼备。小说人物肖像描写有相对静止的整体显示,如同电影中的人物特写镜头一样,从正面刻画人物肖像,如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对别里科夫传神的肖像描写,鲁迅在《祝福》里表现祥林嫂命运变迁的三次肖像描写等;也可以是某一局部的重点刻画,如巴尔扎克《守财奴》中对葛朗台抢夺梳妆匣时的眼神的描写:“瞪着金子的眼光”、“老盯着女儿和梳妆匣”,“望着女儿,迟疑不决”、“看看金匣子,看看女儿”。从“瞪”“盯”“望”“看看”的眼神变化中,绝妙地反映出守财奴心理转化过程,为贪图更大的利益,他忍痛放弃了眼前利益。
⑵语言描写。小说的语言描写包括对话和独白。个性化的对话,可以显示人物的不同性格。鲁迅笔下人物的语言,都极有性格特征,孔乙己的迂腐斯文,杨二嫂的尖刻利己,阿Q的精神胜利,无不绘形绘色,跃然纸上。富有特征的内心独白,也是透视人物内心隐秘、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守财奴》中葛朗台的一句独白:“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它直接揭示了人物的赤裸裸的毫不掩饰的对金钱的占有欲。
⑶行动描写。行动描写是指作家对人物富有性格特征的动作所作的生动、具体的描绘和刻画。人的行为动作是人物思想感情的外在显现,是人物性格的具体展露。如《陈奂生上城》中的陈奂生,一觉醒来,面对从没见过的沙发,只敢“走近去摸一摸,轻轻捺了捺”“不敢坐”,足见他老实憨厚。交了五块钱的住宿费后,他的心态起了变化,一心想找回些什么,“他大摇大摆地走了进去,往弹簧太师椅上一坐”,“故意立直身子,扑通坐下去……试了三次,也没有损坏。”这些行为举止的描写,表现出他的自私狭隘。
⑷心理描写。心理描写可以使人物“深刻化”,在人物描写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项链》里对玛蒂尔德的一段心理分析,让现实生活与她的梦想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了现实与梦想的尖锐矛盾,揭示了玛蒂尔德一心想摆脱寒酸、暗淡的生活而挤入上流社会,成为生活优裕而受人奉承的贵夫人的心理。
考点题型枚举
⒈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⑴单一人物
例:(2011全国新课标卷《血的故事》【林海音】)“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对小说中主要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
【错答举例】负责任,宽容自信,忍耐善良。
【病因诊断】有观点,而分析缺席,未能紧口文本具体情节扼要分析;且未能分点解析,显得笼统。。
【解题指津】
分析“外省郎”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对“外省郎”这一人物形象作简要概括,包括时代、地域、职业及特征;二是分条归纳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并根据小说内容举例说明。“外省郎”这一人物性格主要体现在围绕着老丈人的阻挠产生的一系列言行举止上。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受阻挠的爱情是很乐观的,对翁婿关系的改善也是有信心的,而且在长辈面前,表现出了善良的忍耐,在老丈人生病时,不计前嫌,大度豁达,勇于奉献。但这些性格需要从情节中归纳和概括。
【参考答案】①有担当,明大义:在老丈人危难时,以亲情、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以援手,最终赢得信任。②执著隐忍:面对老丈人的排斥,不轻言放弃,不莽撞行事,捍卫了自己的爱情。③幽默乐观:说话风趣,与人为善,遇事能有良好心态。
⑵人物群像
例:(2009年辽宁卷《遗璞》【贾平凹】)从小说看,遗璞村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作简要概括分析。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中人物群像(某一类人)性格特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错答举例】从小说看,遗璞村人的性格特点主要有:淳朴厚道,有自豪感,观念保守,思想愚昧,顽固落后。
【病因诊断】题干问的是“哪些”,且要求“请作简要分析”,显然不可之堆叠几个形容词,而应该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此外,“思想愚昧、顽固落后”等的断语显然有悖文本内容。
【解题指津】遗璞村人的性格特点要注意结合小说情节中对遗璞村人的行为、语言、心理等的描写加以概括。如他们对待省城老贾,对待“遗璞”,对待救济(粮食和凉鞋)以及对待蛮儿等若干情节。
【参考答案】①淳朴善良,省城老贾“犯了错误”,村人还处处照顾他;②有自豪感,但有时有些盲目,因为有一块孕璜便祖祖辈辈引以为傲,山外人不能喝当地的野茶就笑他们胃嫩;③自主意识薄弱,常常希望老贾这样的大人物给他们拨救济。
⒉赏析人物的描写手法
⑴肖像描写
例:(2010山东卷《骆驼祥子》(第四章节选)【老舍】)第二段开头对刘四爷的肖像描写,在本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中肖像描写的作用的理解。
【错答举例】承上启下,突出人物的个性。
【病因诊断】脱离文本,笼统含混。
【解题指津】小说中人物肖像描写不但丰富了人物的性格,也会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人物的出场作铺垫。回答此题,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讲,前者要从如何承上、如何启下两方面分析,后者则要从突出人物的什么性格这一角度分析。
【参考答案】⑴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一段对刘四爷的概括叙述,引出虎妞这一形象。⑵内容上,突出刘四爷的虎气性格,使这一形象更加鲜明可感。
⑵语言描写
例:(2011年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哥伦比亚〗加卡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对小说中画线①处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
“①这鸟笼根本不用养鸟,只要在树上一挂,它自己就会叫起来。”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物语言描写手法的辨识及作用的理解。
【错答举例】表达了老大夫对鸟笼的喜爱。
【病因诊断】赏析过于简单,画线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所突出的描写对象的特点未能概括出。
【解题指津】本题要求品味人物语言,可从所用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来赏析。这句话写出了鸟笼的精美,运用了夸张、比拟的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反映了老丈夫的心理,赞美鸟笼是想买下鸟笼。
【参考答案】运用了夸张、比拟的手法;写出了鸟笼的精美,表达了老大夫对鸟笼的赞赏之意。
⑶心理描写
例:(2011年山东卷《审丑》【严歌苓】)小说结尾处“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中人物心理的揣摩与领会。
【错答举例】体现了人物的犹豫、口是心非、言不由衷的心理。
【病因诊断】分析欠具体,表述不够明确。
【解题指津】回答此题,应立足于全篇,从无定对自己的审视,对他人的审视两方面去分析。从实质看,对人物的态度隐含着作者的态度。
【参考答案】反映了无定的复杂矛盾心理。无定对闲人的话感到意外,在同情老人的同时,哈市理解了他的一片苦心;无定憎恶小臭儿的不孝(或“忘恩负义”),却仍愿意为这个淳朴的老人隐瞒真相。
⑷细节描写
(2009年安徽卷《董师傅游湖》【宗璞】)按照下面的要求,分析这篇小说中的表现手法。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物细节描写手法作用的理解。
【错答举例】表现了董师傅生活的惬意安然,内心的平静、闲适。
【病因诊断】不够全面,只注意到了细节对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而忽视了细节之于小说后文故事情节的作用。
【解题指津】分析人物细节描写的作用,大致可从细节与主旨、细节与环境、细节与人物形象特征、细节与情节结构的关系等方面入手。但相对于本文来说,该细节与主旨有一定的联系,但它的分量尚不足以表现主旨;与环境也未见有直接关系。因此,我们可以把重心放在这一情节如何凸显人物的形象特征以及与下文故事情节的关系来回答。
【参考答案】反映了董师傅淡定平和的情感世界,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或“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⑸侧面描写
(2011年山东卷《审丑》【严歌苓】)晚秋,老头又出现在灰色的风里,颠颠簸簸追逐一块在风中打旋的透明塑料膜。他告诉无定,小臭儿有了钢琴,也有了媳妇。他们交谈时,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
结合文意,赏析文中画线部分。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物侧面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辨识,
【错答举例】神态描写,表现了人们内心的嫌弃、鄙夷之情。
【病因诊断】忽略了上下文语境,未把握住语段描写的重心在于“老头”。
【解题指津】赏析画线语句,可从语句所用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以及该句所写内容,该句与上下文的关系等多个角度入手。该题画线语句写的是老头周围的人的神态反应,赏析时应联系上下文分析,指出写周围人的反应之于表现老头的关系。
【参考答案】侧面描写,通过写“不少人”脸上的表情来表现曾老头的丑陋(或,在“不少人”世俗的眼光里,曾老头做人体模特是丑的。)
⒊探究人物性格与情节发展的关系
例:(2011江西卷《晚秋》【〖亚美尼亚〗埃·格林】)小说的高潮是中年男人捡走了小包。如果这个人物没有出现,瓦卡萨会不会将小包据为己有?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考生根据小说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探究小说的另一种结局的能力。
【错答举例】不会占为己有。因为文中有说“瓦萨卡突然又感到了一阵轻松,如释重负”,并且自责说“真是鬼迷心窍了”,“他的呼吸也变得自如了”,说明他虽然脑海里曾闪过一丝想将包占为己有的欲念,但良心、理智告诉他不可以那样做,这就突出了他的正直的人品。
【病因诊断】分析不够全面,虽然能联系中年男人捡走钱包以后的“瓦萨卡”的一系列反映来分析,指出他良知中的正直的一面;但对之前情节却忽视了。情节是人物性格的成长演变史,赏析高潮部分,也要注意它与前后情节的关联。
【解题指津】探究主人公会不会将小包据为己有,必须结合全文,说明理由;不可脱离具体情节,仅从概念出发,空洞说理。也不可只是罗列情节,而不说理由。阐释理由,应充分,有条理。
【参考答案】
⑴不会据为己有,理由:①瓦卡萨的性格使然;②瓦卡萨善良,即使对妻子不满也会自责;③瓦卡萨正直,当看到一个姑娘摘伤者耳环时愤愤不平;④瓦卡萨良知尚存,事后认为自己对小包有所企图是“鬼迷心窍”;⑤瓦卡萨能坚守道德底线,“双脚一直在朝这个他早就该来的地方走”,表明瓦卡萨即使有机会拾到小包也不会据为己有。⑵会据为己有。理由:①瓦卡萨的性格及小说中的相关情节使然;②瓦卡萨贫病交加,急需钱解燃眉之急切;③社会不公平导致心理失衡:家庭遭遇拆迁而致贫,不会读书的同学成了有钱人;④周围没人,为瓦卡萨摆脱窘境提供了难得的机遇;⑤当中年男人抢走小包之后瓦卡萨认为是“把他偷光了”,表明瓦卡萨在心里已把小包据为己有。
⒋探究人物形象塑造与环境设置的关系
例:(2009年安徽卷《董师傅游湖》【宗璞】)小说中将“校园渐向公园靠拢”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请结合这一背景,谈谈这篇小说给你带来什么启示。(围绕某一方面谈即可)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中环境设置意图的理解。
【错答举例】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要像董师傅那样热爱生活、亲近自然。
【病因诊断】阐述欠深入到位,语句欠连贯。
【解题指津】题目要求结合背景来谈启示,答题的第一步就必须先吃透背景,也就是弄清“校园渐向公园靠拢”这句话的隐含信息。“靠拢”一词透出这句话的主要信息是环境发生变化。本句另外两个隐含信息是校园的优美、校园的热闹。答题的第二步骤是准确理解“人物活动”,即有哪些人物,哪些活动。人物有董师傅、小翠及董师傅身边的游人、卖花女孩;主要活动是游湖,小翠的活动另有“找路”。答题的第三步是将每个人物及其活动放置在背景信息的每个点上。尝试推断作者的含蓄的用意,这种用意就是启示。
【参考答案】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做人要像董师傅那样,脚踏实地,厚道本分,心态平和,有立足于世的本领,有适合自己的人生定位。(答案不止一种。要求根据作品,谈出真情实感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言之成理,语言流畅。)
⒌辨识与探究小说的主要人物
例:(2010年山东卷《骆驼祥子》(第四章节选)【老舍】)你认为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哪一个?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中主要人物的辨识,并探究如此设置角色的意图。
【错答举例】主要人物是祥子,因为祥子是文中着墨最多的一个。
【病因诊断】理由欠充分,分析不具体。
【解题指津】这是一道关于小说中人物角色设置意图的探究题。解答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答题的单一,就是围绕一个人物答题;二是答题要全面,要准确,可以分条作答。在分析时,既要点明塑造人物角色所用到的描写手法,诸如正面、侧面描写,语言、动作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也要说出人物的作用,即对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出场与性格的展示所起的作用。
【参考答案】
示例1:祥子。祥子是作者从正面、侧面两个角度着力刻画的一个形象。从正面,运用了动作、语言描写等手法;从侧面,用刘氏父女来衬托祥子,用“别的车夫”与祥子形成对比;用“别的车夫”衬托祥子。
示例2:刘四爷。首先,刘四爷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小说从出身、阅历、肖像、动作、语言等多方面刻画了这个形象;其次,刘四爷是贯穿全文始终的角色,有了刘四爷才引出了人和车厂、虎妞、祥子等;再次,写祥子和其他车夫,都是为了突出刘四爷的性格。
示例3:虎妞。虎妞尽管是作者着墨不多的一个人物,但是性格鲜明,且她是联系刘四爷与祥子的关键人物。
⒍探究、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塑造的意图
例:(2009年全国卷Ⅲ《孕妇和牛》【铁凝】)孕妇并不认识石碑上的字,也不会写字,却十分努力地描画着它们,后来还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小说这样来写孕妇,有人认为让人感动,也有人认为有些做作。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中人物形象塑造意图的理解。
【错答举例】这样写让人感动。表明孕妇对识文断字的渴求,对孩子未来教育的关注。
【病因诊断】理由表述欠充分。
【解题指津】这是一道探究题。探究的焦点在于人物形象的“写法”问题,其实就是要分析作者把笔下的主人公塑造成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的问题。回答这一问题,应紧密联系文本,要言之成理。
【参考答案】
示例1:这样写让人感动。①突出了孕妇对文化知识的朦胧追求,虽然她不识字,但这不影响她对文化的尊重;②揭示了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女人在将为人母时的责任感,在她看来,学会认识这几个字,将来就不担心孩子的提问了;③表现了孕妇认识到文化知识对孩子未来成长的重要性,也表明她在尽可能地弥补自己没有文化知识的不足。
示例2:这样写有些做作。①触动她描画字的原因主要应该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不只是路边的一块废旧的石碑;②孕妇自己不会写字,想临摹石碑上的字;③作为未来的母亲,孕妇不识字,喜欢不喜欢字,其实都不影响她对孩子的责任与爱。
【针对训练】
卖笑人
【德】海因利希·伯尔
每当别人问起我的职业,我总是窘得面红耳赤,张口结舌,虽然别人都认为我是一个镇静沉着的人。我羡慕那些人,他们可以说:我是一个泥瓦工。我羡慕理发匠、会计和抄写员,他们可以坦率地说出他们的职业,而不需要加一长串解释。当我被迫回答这样的问题时,只能勉强说:“我是一个卖笑的人。”这样一个回答常常会引发出第二个我不得不回答的问题:“难道你就靠这个为生?”而我只能如实回答:“是的。”我确实是靠我的笑声过活,而且还干得不坏,因为我的笑声——用商业化的语言来说——供不应求。我是一个素质良好,富有经验的“发笑者”,没有人能笑得比我好,也没有人能像我那样自如地运用这门艺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为了避免作令人讨厌的解释,我总说自己是演员。但是在滑稽表演和口才上我实在太缺少天赋,以致我自己也感到这个称号太名不副实。我酷爱事物的真相,而真相就是:我是一个出卖笑声的人。我既不是马戏团的小丑,也不是舞台上的喜剧演员。我不逗人开心,只是装扮出快乐的样子:我放声大笑,像古罗马皇帝,或者像多愁善感的男学生,我采用十七世纪的笑声几乎和采用十九世纪的笑声一样多,有时我还被要求按照各个世纪、各个阶层、各种年龄的不同特点发笑。这只是我所掌握的手艺,就同修鞋的手艺一样。在我的胸腔里,储存着美洲人的笑声,非洲人的笑声,白种人、红种人和黄种人的笑声——而且只要报酬优惠,我就会根据导演的要求,响亮地放出我的笑声。
我已经成了不可或缺的人物。我在唱片上笑,在磁带上笑,电视导演们对我十分尊敬。我可以凄惨地笑,温和地笑,歇斯底里地笑;我可以笑起来像汽车售票员,也可以笑起来像杂货铺帮工;我备有上午的笑声,傍晚的笑声,深夜的笑声,还有黎明和黄昏时的笑声。简而言之,不论什么场合什么样的笑声,我都能发出来。
不用说这种职业是令人讨厌的,对我这种具有富于感染力的笑声的人尤其如此,笑是我毕生唯一的专长。我的这个特长,使我对三、四流的喜剧演员来说也成为不可缺少的人。他们当然生怕观众对他们的连珠妙语无动于衷,所以,我常常作为一个不露声色受雇捧场的观众,在夜总会里消磨掉大多数夜晚。我的工作就是在演出效果不太好时,发出富有感染力的笑声。时机必须掌握得恰到好处,我的真诚、宏亮的大笑不能来得太快,也不能来得太迟,一定要恰逢其时;在那事先约好的时刻,我爆发出大笑,然后全体观众跟我一起捧腹大笑。这样,喜剧效果就达到了。
而我却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到寄存处,穿上大衣,为终于交差而快慰。回到家里,经常有电报在等着我:“急需您的笑声,星期二录音。”几个小时之后,我又哀叹着命苦,坐进闷热的特快列车。
不用说,我下班后或休假时几乎不想笑:牧人和泥瓦匠只有在他们可以忘却牛和砂浆的时候,才会感到开心;木匠家里的门常常是坏的,抽屉也常常打不开;卖糖果的人喜欢吃酸菜;肉铺老板喜欢吃杏仁糖;面包师宁可吃香肠而不吃面包;斗牛士嗜好养鸽子;拳击手在看到他孩子流鼻血时会吓得面色苍白。我觉得这一切都很自然,因为在工作之余我从不发笑。我是一个表情严肃的人,有人认为我是一个悲观者,也许真是如此。
在我婚姻生活的头几年,妻子经常会对我说:“笑一笑。”但从那时起,她就逐渐认识到,我不可能满足她的这个要求。只有在深深的静穆中,让紧张的面部肌肉和绷紧的神经松弛下来时,我才感到快乐。实际上,甚至别人的笑声也会使我心烦,因为它又使我想起了我的工作。所以,我们的婚姻生活安静、平和,因为我的妻子也忘掉了如何大笑。时不时,我会捕到她的微笑,我也报之以微微一笑。我们用轻柔的声音交谈,因为我憎恶夜总会里的嘈杂和那经常充斥了整个录音棚的喧嚷。不熟悉我的人都认为我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可能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因为我经常被迫张口大笑。
我一直带着一种冷漠的表情生活着,有时也允许自己微笑一下,我常常会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大笑过。我想我没有。我的兄弟姐妹们一直认为我是一个严肃的小伙子。
所以我大笑,笑得千姿百态,但我从来也没听到过我自己的笑声。
(选自《外国超短篇小说赏析》)
【思考题】
⒈小说的主人公“卖笑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⒉小说塑造“卖笑人”这一形象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用意何在?试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⒈小说的主人公“卖笑人”是一个为了谋生而违背自己本性、靠出卖笑声为业的人。他逆来顺手、隐忍苟活,精神世界充满忧伤、苦闷和绝望。
⒉小说塑造“卖笑人”这一形象主要运用了内心独白和夸张的表现手法。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以相当平静的内心独白来娓娓讲述一个小人物为了谋生而不得不违背本性,出卖笑声的生活;以夸张的手法、平静的语言叙述自己的卖笑生涯,看似轻描淡写,其实满含辛酸与悲戚。。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用意在于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笑本是内心高兴的自然流露,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笑被商品化、职业化,同内心的真实感情相脱离,表达了他对底层人民艰辛生活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