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技法大集合1(转自太子头上的博客)

来源:未知发布时间:2017-06-23

2011高考作文技法大集合1

2011高考作文技法:读懂材料切题行文

【新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8年春晚之后,盲人歌手杨光这个名字已家喻户晓。他的身世颇多曲折,8个月时就因病失去了光明。但他一直在用心去感受阳光,触摸这个世界,虽然他的眼前一片漆黑,但他的心中却拥有灿烂的阳光。他一直在用阳光般的心态去追梦。他说:“我成功的标准就是把快乐、温暖传递给我的观众。谁又能说我不是真的阳光呢?”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材料中的关键句有“因病失去了光明。……虽然他的眼前一片漆黑,但他的心中却拥有灿烂的阳光”“他一直在用阳光般的心态去追梦”“我成功的标准就是把快乐、温暖传递给我的观众”等,由此可从以下角度立意:

一、在困境中应当努力追求光明;

二、以昂扬、乐观的心态拥抱生活、实现梦想;

三、在自己拥有快乐、温暖之后,还要积极地传递快乐、奉献温暖。

参考拟题:1、阳光最多的地方2、追逐阳光。

【病文展示 】

拥有心灵的阳光

一考生

无论是希腊人对阿波罗的景仰还是中国神话中“夸父逐日”的神话,都体现出人们对阳光的感激与崇敬。自然界不能没有阳光,否则万物无法生长;人类社会同样不能没有阳光,否则心灵只能在晦暗中消亡。所以每个人都要拥有阳光。

拥有阳光,就是要拥有“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

法国总统萨科奇小时家境贫寒,经常受同龄孩子的嘲弄与讥讽。有一天,他骑自行车穿梭于树林间,被邻家的富裕子弟拦住,一把拽过自行车摔在地上,说:“像你这种穷鬼,哪配骑自行车?”说罢,狂笑着离开。萨科奇并没有反抗,而是回到家里在日记本上写道:“我不是想当总统,而是一定要当上总统。”正是这种自信给他带来了无穷的斗志、动力,使他在挫折面前不低头,勇往直前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拥有唐诗宋词描绘的画般意境,如同拥有充满世界的心灵的阳光。

喜欢山水田园诗的幽静、淡雅与恬淡,恰似芳香四溢的茉莉,尊贵而含蓄,高雅而矜持。愿陪伴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漫步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静谧与幽深之中,体会“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的神秘与安详。若有一天,我愿与王维共悟惮道,参悟人生的真谛,在辋川淅淅沥沥的丝般细雨中,行走,融化,与大自然合而为一。

喜欢婉约词派的缱绻、缠绵与温柔,恰似亭亭玉立的荷花,大方而挺立,纯洁而脱俗。最为欣赏的,既非“奉旨填词”的柳三变,亦非政才逊于文才的南唐后主李煜,而是身世飘忽、几经沉浮的李易安。愿陪伴年轻时的她乘船兴尽而归,有意无意惊起一滩嬉戏的鸥鹭;更愿陪伴离丧后的她倾听帘外雨疏风骤,细看院内绿肥红瘦。若有一天,我愿与李清照一同把酒东篱,感受“凄凄惨惨戚戚”的愁,品那“三杯两盏淡酒”,重拾那份本不应属于她的惘怅情怀。

李太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使我懂得一个人可以没有权势,但不可没有骨气;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使我明白一个人可以放弃生命,但不能抛弃气节;苏轼的“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使我坚信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无法被打败……

先哲们的教诲如阳光般浸润我的心田,启迪着我的心智。

[升格指要]

本文第二个层次抒写的是“拥有唐诗宋词描绘的画般意境,如同拥有充满世界的心灵的阳光”。如果抛开作文供料看,这一层写得很有特色。作者从个性爱好出发,着重选取中国古典诗词浩瀚文化中的山水田园诗与婉约词入文,自成一种恬淡的文风,带给读者一股清新之气。

但是,考场作文必须切合题意,这几段所写内容虽说也算“拥有阳光”,但与命题人的限定(“阳光”主要指一种心态)毕竟有较大距离(宽容的评定,恐怕也是与题意若即若离)。这样一来,自然难得高分。评为二类卷,得分:44分。

[升格文]

拥 有心灵的阳光

一考生

大自然中的阳光驱散世界的黑暗与寒冷,给人间带来光明和温暖。无论是希腊人对阿波罗的景仰还是中国神话中“夸父逐日”的神话,都体现出人们对于阳光的感激与崇敬。自然界不能没有阳光,否则万物无法生长;人类社会同样不能没有阳光,否则心灵只能在晦暗中消亡。所以每个人都要拥有阳光,像歌手杨光那样“用阳光般的心态去追梦”。

拥有阳光,就是要拥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与激昂。

法国总统萨科奇小时家境贫寒,经常受同龄孩子的嘲弄与讥讽。有一天,他骑自行车穿梭于树林间,被邻家的富裕子弟拦住,一把拽过自行车摔在地上,说:“像你这种穷鬼,哪配骑自行车?”说罢,狂笑着离开。萨科奇并没有反抗,而是回到家里在日记本上写道:“我不是想当总统,而是一定要当上总统。”正是这种自信给他带来了无穷的斗志、动力和激情,使他在挫折面前不低头、不畏惧,勇往直前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拥有阳光,就是要拥有“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的豁达与超然。

这种豁达与超然不是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而隐居南山的归隐之情,而是一种积极用世、乐观向上的心态。体操运动员桑兰正值青春飞扬时期,却不慎摔落器械,将后半生交付给了轮椅。她不仅没有沮丧、沉沦,反而更加乐观坚强,积极生活。现在,她上了大学并且是中央电视台特约奥运记者。她的人生更加富有意义,她的阳光更加灿烂。陶潜遇到仕途不顺却只想归隐避世、逃离现实,较之于桑兰,差矣!

拥有阳光,也是要拥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坚定的自尊与自爱。

重庆的一群农民工写信给温家宝总理,希望他们和专家共同创作的《农民工之歌》能登上春节联欢晚会。他们不仅收到总理的回信,并且获得了登上春晚的机会。“身上的是泥水,脸上的是汗水”“昨天我们还是农民今天当工人哪”“相信自己,相信未来,我们的人生一样好年华……”如果不是因为他们的坚持,如果他们自己都觉得处在社会低层,受人歧视,他们就没有勇气向总理提出心愿。如果不珍爱自己的成果,他们的《农民工之歌》就难以震撼我们,并给他们自身带去诸多关爱和关怀。

我们只有自信、激昂、豁达、超然,自尊自爱,才能拥有阳光,才能真正驱走内心的黑暗与寒冷,撷得灿烂的人生。

愿我们每个人 都能拥有阳光!

[点评]经认真修改,文章由自然界的“阳光”写到心灵的“阳光”,由中外神话中的“阳光”写到法国总统的自信,写到桑兰的乐观坚强,写到农民工上春晚的自尊自爱……所有这些材料,作者用并列式结构组织得浑然有序,读来思路严密,结构清晰。

通观全篇,选例新鲜,语言流畅(但“陶潜遇到仕途不顺却只想归隐避世、逃离现实,较之于桑兰,差矣”等个别语句表达不妥当)。评为一类卷,得分:56分。

 

 

2011高考作文技法:高考作文“题记”训练

什么是“题记”

题记即在作文题目之后,正文之前的一段文字。好的题记能吸引读者,引导读者思考。

一、题记既可以是交待写作缘由,亦可以是创设环境。

如《感悟高中》的题记:“那是心灵深处的一股清泉,流不尽,吐不完,一直奔流到永远永远,去浇灌我人生旅途中的每一草,每一木……”此题记通过优美的描述,为全文创设了浓浓的氛围。

二、题记应展示主要内容,揭示作品内涵。

题记应是体现和揭示文章主旨、情感的句子,它应让读者透视到文章的亮点,触摸到情感的搏动。如《抹去心中的界限》的题记:“表面的界限,能用手抹去;心中的界限,只能用心去抹平。”题记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三、题记应意蕴丰厚,情味绵长。

如《感谢父亲》的题记“年幼时,父亲是一道港湾;年轻时父亲是一尊偶像;中年时,父亲是一段岁月;年暮时父亲是一部史书。”题记中把对父亲的敬爱抒写得情味悠长,赞美了人世间这份平凡而又高尚的亲情。

四、题记既要开宗明旨、简洁明了,也要语言精美,富有文采。

题记既可引用(如歌词、格言警句、睿智心语等最好是阅卷老师较少见到的)也可自行雕琢。题记贵在简洁,绝不能太长,也不能晦涩难懂。如《“回声”的启示》中:“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就恰当地应用了孟子的话,既揭示了主,又展示了才情。

不是所有文章都需要题记,好的题记可以给文章增色不少,也能起到吸引读者的 目的,但题记的语言一定要简练,优美,生动

题记的类型与写法(一)

题记是指写在文章题目下面、正文之前的文字。作文中巧妙地设置题记,既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又能提示文章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一、引用式

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谚语或现成的诗文作为题记,不仅使文章立意深邃隽永,让读者

从中感受到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语言修养。

一学生在作文《我的美丽乡愁》中引用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中的诗句作为题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以此作题记,表达出了作者对故乡浓郁的思念之情,让读者在未阅读正文之前就感受到了作者情感的张力。

二、交代式

借助题记交代文章的写作目的或写作背景,使读者能迅速进入角色。

一学生在作文《母亲河》中写的题记为:

谨以此文献给我深爱的母亲,

献给天下所有普存爱心的母亲。

题记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真诚地表达了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之情,令读者动容。

三、诠释式

借用题记,对文章题目内涵作具体的诠释,让读者对其内涵有更为清晰、准确的把握。

如陕西一考生写的《多彩的幸福》,其题记为:

生活如花,姹紫嫣红;

生活如歌,美妙动听;

生活如酒,芳香清醇;

生活如诗,意境深远;

生活如梦,绚丽多姿。

这一题记,美不胜收,作者运用博喻诠释出幸福的多样性,显示出作者丰富的情感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四、点睛式

用题记来揭示文章的主旨,在点题中为行文定向,让读者 对文 章承载的思想与情感有明确的体味。

如吉林考生写的《血浓于水,理大于情》,其题记为:

像乌云常常就会下雨,像空穴常常会有来风。

感情直接关系到认知,它常常影响着对事物的判定。感情与认知的关系怎样?

作者借助题记予以形象、贴切的描述,既为全文的写作内容规定了范围,又巧妙地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五、悬念式

用题记创设一个富蕴悬念的氛围,吸引读者,诱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如湖北一考生写的《五悔的选择》,其题记为:

一个乡村女教师的命运为什么如此坎坷?她面对一连串的打击能挺住吗?假如她当初换一种选择,她的命运又将如何?

作者在题记中设置三个悬念,启发读者思考,让读者生发迫不及待阅读文章的感觉。

作文题记的形式多种多样,远不止以上这几种形式。作文中精心设计好题记,能使文章锦上添花。

题记的类型与写法(二)

题记,一般放在正文开头之前,位置特别“抢眼”。好的题记一下子就能抓住阅读者的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对题记的要求较为简单:短短的语句,美美的语言;淡淡的情感,浅浅的哲理。那么,什么样的题记才能令人过目不忘,成为文章的点睛之笔呢?答案只有一个:让题记活画出作文的灵魂!

一、悬念引人入读

题记以悬念的形式出现,能立刻吊起人们阅读的胃口;如果悬念再设置得“精彩”一些,那就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激起人们的阅读欲望,引发想像的美妙意境。

例①:以“喝彩”为话题写作文。

也曾自卑, 也曾哀怨,因为我知道你有多丑,可那一刻,我由衷地为你喝彩……

——写给残疾的母亲

例②:以“书”为话题写作文。

一个喜 欢读“书”的女孩,一个不喜欢“读书”的女孩。我就是这样一个双色女孩,你愿意倾听双色女孩的蓝色寂寞吗?

——题记

例③:风雨中,

那风雨怎么会忘记?闭上眼就会想起;那风雨埋藏在心底,欲倾诉却只能借助纸和笔……

——题记

例④:以“盼”为话题写作文。

我是差生我怕谁,反正没人 注意我。

不妨文中抒真情,盼君听我心里话。

——写给自己的话

二、真情拨人心弦

作文是用心写出来的,放在“版眼”的题记,只有真正用“心”、用“情”写出来,才能拨动人心弦,引人共鸣。

例⑤:以“交往”为话题作文。今天是我的生日,祝福却无语;今天是你的祭日,落泪又无声。权且让我以心做纸,以泪作文,再忆你我相识的点点滴滴吧。

——写给知己朋友

例⑥:以“母爱”或“父爱”为话题作文。

风筝升天,禁不住丝线缠绵;大雁南飞,依然频频回望。岁月易老,世事易变,流逝的岁月中,不变的是母亲那一生都深情的牵挂。

——写给母亲的话

例⑦:以“相信自己”为话题写作文。

不要抱怨自己的命运,我们都是上帝的宠儿;不要畏惧山外的山,人外的人。相信自己:你就是山外之山,人外之人。

——写给昨日自卑的我

例⑧:以“责任”为话题写作文。

几万年前,人类茹毛饮血;几千年前,人类刀耕火种;几十年前,人类登上月球……人类在告诉人类:人,需要责任。

——题记

三、唱出“反调”出人意料

常言道:水无常态,文无定式。如今呼唤创新精神、激励张扬个性日益成为作文的主旋律。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是指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视觉、不同层面去思考同一问题,从而获得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丰富作文的内涵并写出独到之新意。当然,题记中的“反调”的要求也是个性与规范的有机统一。

例⑨:以“----的我”为题作文。

嘿嘿!“两面三刀”有什么不好,我就是个地地道道的“两面派”。

——我的自画像

例⑩:以“自然”为话题作文。

我愿做只井底之蛙,那儿清凉又舒爽,那儿隐蔽又安全。来,来,来,请跟我来,跳到井底远离人类。

——一只井底之蛙的劝世格言

四、美佳“题记”辑录

父亲那一跪才使我明白,我与父亲之间缺乏的不是爱,而是沟通,心与心的沟通。

——《沟通》题记

地球孕育了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惟一、公平的。正因为生命如此宝贵,所以我们更应该去关爱它。

——《关爱生命》题记

当理想的七彩翅膀拍击着现实的空气时,我进入了一个微妙的、朦胧的、多雨的季节。游过少年时代的梦境,我伫立雨中,17岁的日子有风也有雨,有快乐也有烦恼。

——《我的快乐与烦恼》题记

曾经有过许多黄昏,我对着夕阳低吟浅唱;曾经有过数不清的黎明,我迎着朝霞讲诉我的向往。少年时代是如诗如画的岁月,少年时代是放飞琥珀般的梦的季节。

——《我的未来不是梦》题记

父亲用母亲般的关怀温暖我湿冷的心;父亲用母亲般的温柔体贴我受伤的心;父亲用母亲般的手抚平我伤裂的心……

——《家事》题记

生活是什么?在孩子眼里,生 活是快快长大;在大人眼里,生活是赚钱过日子;在老人眼里,生活是健康长寿。

——《生活告诉我》题记

我失去的 东西太多了 ,就连诚实、自信这些 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竟然也丢了。我应该将它们拣拾起来,带着它们重新上路。

——《寻找失去的东西》题记

若干年前的某一天,我和伙伴们正在天堂玩耍,被稀里糊涂地装进一只天蓝色易拉罐里,从此开始了我的易拉罐人生。

——《易拉罐人生》题记

母亲的爱,是一条长长的电话线,无论我走多远,都时时刻刻把我牵挂,它将陪伴我走到永远。——《母爱》题记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风景。你是高山,你就是一道风景,因为你把峻峭和雄伟展示给了人间;你是垂柳,你也是一道风景,因为你把妩媚和风姿展示给了世界。

——《我就是一道风景》题记

跳跃,让我学会勇敢;跳跃,使 我充满信心;跳跃,在无时无刻撞击着我的心扉;带着我挑战下一次飞跃。

——《笑容,跳跃的奏曲》题记

 

 

 

语文:2011高考作文技法:归纳拓展 选定

近年高考作文出现了“新材料作文”这种新的考查形式。依据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的说法,这是一种“以给材料但不给话题,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的命题形式。其写作要领是:尽可能多的找出材料的含义,即意义点,通过比较鉴别,选出你认为最佳(或感触最深、最有话可说)的一点来作为将写文章的主旨。“新材料作文”为学生提供立意的角度和写作的侧面较多,也容易造成学生茫然不知所措。如何选择“新材料作文”写作的最佳切入点呢?

一.审视材料,梳理角度,归纳不同“意义点”

阅读材料,关键是要读透材料的内涵,理清材料蕴含的道理。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也称“意义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首先要对这些不同的角度加以梳理,对材料的意义点进行提炼。

如: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小兰和妈妈都喜欢听小鸟唱歌,看小鸟飞翔。母女俩第一次养鸟,妈妈忙,女儿贪玩,没几天小鸟就饿死了。第二次养鸟,母女俩相约要好好地对待小鸟,这次养了一个月,小鸟长得很好。可朋友说,你们残忍地剥夺了小鸟的自由唱歌、自由飞翔的权力,母女俩很不舍地将小鸟放飞了。第三次亲密接触小鸟,是因为收到一封参加放生活动的邀请函。信函说,放生活动即环保又慈善。母女俩买了两对小鸟,兴高彩烈地去参加放生活动。爬上山头,看见参加放生的有好几百人,一声礼炮响起,千鸟齐飞,有人笑脸灿烂,有人虔诚合十。母女下山后,听见花鸟市场的老板兴奋地说,自从有了放生活动,鸟儿的需求量大增。要每天起早摸黑捉鸟才能供得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从这则材料的整体来说,主要讲人类应善待包括鸟在内的各种生灵。要理解材料的意义点,可以从梳理角度入手,本则材料主要有三个角度:

母女俩的角度:她们的养鸟、放生(慈善)行为没有用对地方。

花鸟市场老板的角度:商人借人们的善举来牟利为人不齿。

鸟与人类的关系角度:不要束缚鸟儿,要给鸟儿自由飞翔的权利

二.联想感悟,由此及彼,拓展新的“意义点”

对一则材料的梳理,一般来说可以归纳出多个意义点,但我们还不能“就事论事”,还要联系实际生活,谈出感悟,论述材料包含的事理。文题有显性的信息,也有隐性的信息,一定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善于联想感悟,将抽象出来的含意转化为表达的意向,使文题的概念演化为可感的内容,从而拓展深化其意义点。

上述材料,事浅而意深:

从母女俩的角度我们可以拓展出新的意义点:

1.“爱心”(小角度):①尊重生命是最大的爱。②放手也是一种爱。③不恰当的爱是伤害。④不要借爱心来作秀。

2.“慈善”(小角度):①莫让慈善变了味。②慈善不需要刻意的形式。③关爱生命是最大的慈善。④应看清事物的本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放生”(小角度):①放生是一种慈悲胸怀。②放生,走向人与自然的和谐。③放生生命,放飞心灵。④做事要讲求方法,不能盲从。

从花鸟市场老板的角度我们可以拓展出新的意义点:

①借慈善之名牟利让人不齿。②别让 放生成为商家致富的法宝。③体制不健全、不完善的危害不容忽视。

从鸟与人类的关系角度我们可以拓展出新的意义点:

①别借爱心之名限制鸟儿的自由。②失去自由就是死亡。③呼吁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

遵循着材料的 角度,都可以进行多向拓展深化,来为作文最佳切入点提供不同的 选择项。

三.结合自我,联系实际,选定最佳“切入点”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材料的意义点多了,确定自己的观点时,一定要注意找出一个对自己写作有利的角度去写。也就是说作者在选择最佳切入点时,既要考虑最佳角度,也要考虑最适合自己展开的角度,即别人少有顾及的意向而自己却感悟最深、有话可说且能把话说好的角度。

另外,写作时,为了保险,最好能引用材料中和你的角度、观点相关的句子加以分析、假设,这样立论就扣住了“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的要求。观点有出处,有来由,言之有理,容易得到阅卷人的认可,否则极易被判为偏题。准确理解材料的含意,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生活经历和思想认识选定作文中心(选取材料中的一个“ 意义点”),即可构思作文。

实战演练:

【解析】本则材料涉及三个角度:

“好心游客”的角度:①好心可能办坏事。②要做好事一定要懂得事物规律,不能人为干预,不能单凭经验办事。③要做科学调查研究,否则,很可能好心办坏事。

“海龟”的角度:①一个群体总要有人先做出牺牲,才能保证群体的安全。②大自然残酷的生存斗争,弱肉强食。③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老鹰”的角度:①审时度势是明智之举。②把握信息,走向成功。③遵循生存 法则、坚持不懈。

从这三个角度中归纳出不同的意义点并加以拓展,从中选取一个最适合自己写作的意义点作为作文的切入点。

优秀作文范例:

老鹰哲学

南太平洋上的小龟纵然聪明,不过,最终还是葬身鹰腹!自然界中鹰享有盛誉,仔细总结,发现其有以下三个特点,称之为老鹰哲学。

老鹰哲学之一:看清事实

看清事实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础。小龟们看到侦察兵爬进了大海,便以为一切安全,便心安理得地爬出了出来,结果呢?只能遭受灭顶之灾。而老鹰却正好相反,它们看清了还有成千上万隐蔽在沙中的小龟,结果大获丰收!

其实生活中的我们也应该看清事实,否则会让我们遗憾终生!司马家族不就因此而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而遗憾恼怒吗?我们不也经常因广告效应而买到一些伪劣产品吗?所以,我们需要看清事实。看清事实是一种智慧。

老鹰哲学之二:引而不发

老鹰没有因游客的出现而放弃狩猎,它在等待机会,游人走了,它的机会便来了,最终它成功了!

战争中的“诱敌深入”不也正是这样吗?我们经受住小的诱惑,是为了垂钓更大的猎物,让更多的敌人进入我们的包围圈,一举将它们歼灭!现实生活中不也这样吗?我们一直在等啊等,直到股票涨到一个很高的价位时,我们才把手中的股票抛售出去。这不正也是一种智慧吗?很多时候,我们同样需要引而不发!

老鹰哲学之三:坚持不懈

老鹰没有因游客的出现而放弃了这次捕食,它坚持了下来,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人难道就不是这样吗?苏武牧羊几十载,最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是他的坚持不懈;海伦·凯勒双目失明,她没有放弃,与各种不利因素作斗争,最终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而成为残疾人心目中的偶像,这是她的坚持不懈;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这些都是他们的坚持不懈;八年抗战,我们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也是坚持不懈……

伟人尚且如此,我们平凡人难道不应该这样吗?

坚持不懈是一种智慧!

这便是老鹰的哲学!有了它,老鹰得以捍卫自己的领空,称霸一方,无人匹敌!

学习老鹰的哲学,我们便能驾驭着老鹰的智慧,长出一双坚强的翅膀,以一双锐利的双眼,自由搏击于长空!

解析:本则材料可供切入和展开的角度很多,有一定的审题难度。但本文作者思维灵活、善于彰显写作个性,由材料中的故事联想拓展引发出对老鹰的深刻认识与思考,很自然的提出“老鹰哲学”这一观点,并把它分解为三个小标题:看清事实、引而不发、坚持不懈。作者从老鹰身上挖掘出符合题意的因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将老鹰哲学的三个特点阐述得通俗易懂,明晰透彻,写出了一篇见解新颖、层次清晰、论据充足、很有创意的好文章。可以说,本文获得满分的成功因素,就是作者准确找到施展身手的最佳切入点。

 

 

语文:2011高考作文技法:考场作文“点题”的艺术技巧

“扣题准”是考场作文首要的评分标准。考场作文阅卷,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阅卷老师采用的是快速浏览式阅读。所以,考场作文必须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考生在文章中不失时机地点明题旨,回扣题意,就能大大加深阅卷老师对作文“思路清晰”与“中心突出”的印象。为此,探究作文“点题”的艺术很有必要。“点题”的艺术技巧可谓多姿多态。一般常用的技法有以下几种。

1.标题“点题”——亮人眼眸

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要求自拟题目,我们可以用标题来点明中心。题意即是文意,成功的标题,应含话题、融观点、有文采,这样一下子就能吸引评卷老师的眼球,“亮人眼眸”。如以“坚强”为话题的佳作《用坚强塑造光荣的勋章》、以“纪念”为话题的佳作《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均将话题语嵌在标题中,以此来点明中心,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2.篇首“点题”——一见钟情

好的开头,落笔入题,既要紧扣标题,又要引 人入胜,使阅卷老师一下就抓住意脉“ 一见钟情”。对于一般性的议论文或者散文,在开头就应该亮明观点。如果第一段用一则小故事或者用一组排比句来导入,那么第二段一定要把你表达的中心摆出来。如果阅卷老师读完前两段(200字左右),仍不能捕捉到你的观点,就会有一定的阅读急躁情绪,所以此处点题就显得至关重要。如2006年高考四川卷以“问”为话题的佳作《爱问才会赢》开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更多的知识。在电视里,知识性问答的节目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而网络里关于爱问的网站也是越来越红火。因为人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爱问才会赢。

3.结尾“点题”——余韵悠长

精彩的结尾,正如撞钟,既锁定主旨,又让人感到余韵悠长。点睛之法,卒章显志,实为至要。但有的同学总以为朦胧一些可以显示文章的水平,其实是最大的误解。所谓“卒章显志”,就是在充分叙述、说明或议论的基础上,点明题旨,收束全文,给人一个清晰深刻的总体印象。如作文《照海倚天》结尾:“流年似水,时光如电地过去,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也只有历史,才能最好的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语,流水高山心自知。”

4.行文“点题”——赏心悦目

行文过程,要特别注意在一些段落的开头、中间或结尾,用重复的语句或标题反复点题,从而达到贯穿全文、突出中心的目的。这样一来就可以使文章中心从思维深处闪亮于视觉表面,给评卷者带来“赏心悦目”的美感震撼。如作文《举手投足之间》的中间几段,就是几个点题句组成:“举手投足之间,展现出一个人的品格”,“举手投足之间,展现出一座城市的品格”,“举手投足之间,展现出一个国家的品格”。

行文过程,还可以使相似的词语、句子反复出现,变化的是文字,反复吟咏的是基调,不仅强化了主题,又在变化中给人丰富生动的感受。从表现形式上看,采用文字富有变化的多处点题,避免了字面重复点题的简单僵化,显得自然、圆熟,更利于情感表达。如作文选登《那时花开》:我们总听到这样的话,“那时太痛苦了”,“那时真是生不如死啊!”……通过这几个带有“那时”内容的点题的抒情句,不仅使文章层次清晰,而且逐渐把感情推向高潮。

总之,考场作文要紧扣命题,凸显主旨,就必须讲究“点题”的艺术和技巧,这样才能追求瞬间的闪亮而博得阅卷老师的青 睐。

问,生命的赞歌

◎四川一考生

蝴蝶问花,问出了撩动人心的美丽;

雄鹰问天,问出了一击长空的豪迈;

胡杨问沙,问出了屹立不倒的千年!

苍生万物,用生命,问出了一首首美丽的赞歌,在茫茫时空中,镌刻下永世的印记。

还记得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赤子吗?他将毕生的时间,凝结成一首首史诗,在这诗中,映照着他那颗赤胆忠心。在国家危亡时,他没有逃避,他呼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誓言,他做着“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的事情。他问的不是别人,是他自己,是他那颗赤诚的心。他,问出的是一首赤诚的赞歌!

还记得漱玉词中,吟咏委婉之词的女子吗?丈夫的离别,使她日日承受着思念之苦,“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地默念着,盼望着夫君的归来。可是,她等来的,不是丈夫,而是金戈铁马!谁也不曾想到,正是这样一个弱女子,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誓言,表达自己的信念。此刻的她,是强大的。当那懦弱的统治者躲避在丝竹之中时,她的铮铮铁骨为世人所称赞!她问的不是别人,是自己,是她那颗坚强的心。她,问出的是一首坚强的赞歌!

还记得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君子吗?当他厌倦了官场上的阿谀奉迎,看清了政治的黑暗,他选择了归隐田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在青山绿水之中,在绿树红花之中,他体验着生活的情趣。他问的不是别人,是自己,是他那颗勇敢的心。他问出的是一首勇敢的赞歌!

还记得那“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销愁愁更愁”的夫子吗?满腹诗书,下笔如有神,他吟咏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人生总有不如意,在低谷时,他被贬谪,但是他并没有认输,而是唱出了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诗句!他问的不是别人,是 自己,是他那颗自信的心。他,问出的是一首自信的赞歌!

问,谱出了一首首生命 的赞歌,时而赤诚,时而坚强,时而勇敢,时而自信。在这赞歌中,流淌着的是那关于生命的美丽的旋律。

生命,因问而美丽。

[点评]

这是一篇情文并茂的文章,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很值得我们关注,就是点题扣题特别紧。首先文章的标题点题就“亮人眼眸”,接着篇首用三个排比句(均将话题语“问”嵌入其中)引出中心句,既解释题旨又领起下文。主体部分都用“还记得”引出对一个历史人物“问”的评析和赞美。每一段的最后都用了一句类似的句子来点出赞的内容,既点题又使文章内容具有强大的逻辑力量。结尾再次点题并归纳升华全文的主题。可以说全文的每一段都是紧紧围绕话题来议论抒情,而且反复点题,短短一篇不到900字的文章就有18处点到话题“问”字。正是这种反复点题的做法,让阅卷老师能快速清晰地“看到”作者行文的思路以及主旨:“问,谱出了一首首生命的赞歌,时而赤诚,时而坚强,时而勇敢,时而自信。在这赞歌中,流淌着的是那关于生命的美丽的旋律。生命,因问而美丽。”可以说“点题”的艺术魅力为考生的作文赢得了高分!

 

 

语文:2011高考作文技法:浅说学生作文中的“文化底蕴”

自从《赤兔之死》出人意料地得了一个满分之后,追求“文化底蕴”渐成了应试作文的一种时尚追求和装点。为此,一些学生不辞辛苦的摘抄默记古诗、名句,一些老师也殚精竭虑地为学生寻找捷径,指点法门,——好一派附庸风雅的热闹景象!本人是非常喜欢和极力提倡真正的文化底蕴的,可是如果我们冷静下来,去认真审视这些作文和这些“指导”的时候,发现的却是一种徒具“文化”躯壳,无视“底蕴”内涵的尴尬。

所谓文化底蕴,顾名思义应该是指古典文化的内涵,不仅包括诗词、名句,名人事迹,更主要的是其中蕴含的文化精髓,即千百年沉淀下来的人类情感、品德、人生观、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等等属于“人的本质力量”(蒋孔阳先生语:“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的东西。而现在部分教师和学生却简单地认为,文化底蕴就是引用古诗名句、历史典故装饰语言,强化观点,是古为今用。所以基本不考虑它本质的内涵。写作中,或刻意求新求异,厚今薄古;或以其粗浅解读信口开河,甚至随意翻新改编历史故事,随心所用。总之为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获得高分,使许多文化精品被任意曲解、演变成内里干瘪外表华美的躯壳,成了谋取功利的敲门砖。

一、记古诗名句,不读其人;用名言名文,随意驱遣。

日趋物质化的现代社会,正强烈的逼仄着人们的心灵空间,使人日益虚华浮躁和急功近利。教育也难免俗,没有人会为了写好一篇应试作文,而像古代书生那样读经诵典、背诗记文,没有这样的时间,也没有这样的心态,惶惶中只是背记一点老师圈定的、或复习资料印好的古诗、名句。就凭这样蜻蜓点水而获得的一点支离破碎的“积累”,遑论什么“文化”?又哪管什么“底蕴”?孟子说:“读其书,颂其诗,而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但现在,连全篇主旨尚不得知,更何谈知人论世!还是请看下面两则满分作文里的文字吧:

“我们会铭记,任日月穿梭,我们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忘记时,我们要拿得起,放得下,犹如进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最高境界,超然物外,忘记一切,抛下包袱,轻松上路。”

(以上两段均选自陕西高考满分作文《四季,镌刻心灵的石碑》)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出自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四十二岁的李白,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异常兴奋。他满以为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唐诗鉴赏词典》是这样分析这两句的:“‘仰天大笑’,多么得意的神态;‘岂是蓬蒿人’,何等自负的心理,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情感与该考生所要表达的“铭记”与“日月穿梭”究竟有多大的联系呢?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字面上是写寻找梦中恋人的漫长与艰辛之后,却意外地收获繁华边缘不期而遇的欣喜。实际上则是借“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写自己被朝廷闲置的忧伤,故梁启超评之曰:“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王国维先生在论述治学的三重境界时引申为一种经过磨练之后豁然领悟的成功境地。但是,无论怎样理解,都与该考生的“拿得起,放得下”“超然物外,忘记一切”风牛马不相及。

真不知道,读过此篇之后,究竟是该为学生背过了一些名句而高兴,还是为这种蹩脚的引用而叹气。在所谓“考场佳作”中,此种错误的引用尚且屡见不鲜,可以想象,那些平常的甚至低分的作文中究竟又有多少呢!文化不是装饰,当人们把古典诗文当成了时尚的广告流行语随意抛洒的时候,恐怕“文化陆沉”也就为期不远了吧?

二、读名人事迹,生吞活剥;用历史典故,肆意歪曲

文化底蕴的核心在于思想。一个人的伟大与渺小,就取决其思想境界的高低。名人的历史价值就在于他为后世留下行为楷模或思想睿智的意义。而这种意义恰是一个民族关于人生和社会的集体智慧的总和。也正是由于这种文化的涓涓细流,汇集成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主脉。但是,现在由于人们价值理念和审美取向的多元和混乱,导致浅薄、低俗的纯功利文化的滋生繁衍。为了收视率和发行量,人们除了刻意以虚假玄幻的情节去争夺人们的眼球,便是把名人传记等同于偶像剧、武侠小说等随意改编,完全掏空其纯净的文化内涵。在此潮流冲击下,许多学生作文也把古典文化当作成功的利器,恣意挥舞。为了证明观点,甚至有的不顾历史真实,肆意扭曲名人形象。请看下面这段“考场佳作”吧:

“现在,我快要走到我的生命的尽头了,回顾我的一辈子,我后悔我不该入仕,更不该入而不出,一切无非‘是非成败转头空’。我虽然能入乎其内,一辈子风云激荡,虎虎有生气,可我毕竟不能出乎其外,终究缺乏张良那样真正的高人高致。更让我痛心的是历史没有逃出‘中原代有英雄出,各苦生民数十年’的恶性循环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我给天下百姓特别是川中百姓多带来了几十年的战乱!”

这段话选自一篇副题为“诸葛亮的自白”的文章。透过他所谓的自白,我们看到的诸葛亮成了一个自卑(“缺乏张良那样真正的高人高致”)而且相信天命(“历史没有逃出“中原代有英雄出,各苦生民数十年”的恶性循环中”)的懦夫,一个不识时务(“我不该入仕,更不该入而不出”)并且穷兵黩武、陷民水火的历史罪人(“给天下百姓特别是川中百姓多带来了几十年的战乱”)。可是,请看看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吧!“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何以见其自卑?“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何以见其相信天命?“将军……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未出茅庐,即已知三分天下,怎可谓“不识时务”?“抚百姓,示仪轨”“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又怎可谓“陷民水火”?

在中国人的意识里,诸葛亮是忠贞和智慧的化身,是千百年来人们景仰甚至膜拜的“神明”,这就是集体意识。对每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都体现着这个社会的道德共识和价值取向的共识,如果脱离这个共识,就会对社会的文化精神形成解构。但是,这种文化精神是维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基础,是不能因个人主观臆断或功利性需求而随意改变的。该生的“大胆创新精神”真让人“钦佩”至极,不得不让人联想到时下的某些文化“恶搞”。有些所谓的“学者文人”为了哗众取宠、沽名钓誉,不惜突破学术良知的道德底线,散布种种“惊世骇俗”的异论:什么“大禹治水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外面有女人”,什么“一万个孔子抵不上一个章子怡”“屈原受怀王重用是因为二人是同性恋”等等。历史伟人,是华夏的图腾,是民族的脊梁,是传统文明的代表,如今成为不肖后人肆意喷洒口水的对象,不能不说是时代的悲哀!一旦这些口水的污痕日渐累积,遮住了文化的原貌和思想的光辉,人便不再是社会学意义上的人,社会就成了飘在空中的无根的植物。请永远记住郁达夫那句沉痛的警策之言吧:“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三、结语

其实,笔者无论对那些考生还是“学者文人”都是没有丝毫恶意的,我只是想提醒同仁和考生,文化底蕴是无法速成、也不能创造的,只能在对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和精思渐悟中,经过脚踏实地的积累和沉淀,才能吃透文化的内涵,提炼出思想和精神的底蕴;而这个过程是拒绝浮躁与功利的。那种单纯崇尚“创新”立异的“伪文化”现象,对学生心智的成长,对现代教育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都是贻害无穷的。

先师孔子曾言:“小人之学为人,君子之学为己。”“为己”不是自私自利,而是提高自身的学识和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学识渊博、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人,这样以后,才有可能写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 新材料作文“新“在何处——由汕头二模作文所想到的
    • 高考作文锁定55分必备人物之周有光
    • 2017年高考作文押题!大热素材加时评,参考价值极高!全干货
    • 文无定法,议论文除外 ——新高考材料作文结构例谈
    • 高考预测:材料作文“一元奖学金”及佳作点评
    • 2017任务驱动型作文:面对“痛感新闻”,你怎... 来自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大全
    • 《朗读者》1-12期董卿经典卷首语、开场白,堪称作文范本,一定要收藏
    • 这些核心能力,歪果仁的高考作文都考到了
    • 2017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出炉!看看欢乐颂5美,达康书记咋写的
    • 2017年广东高考作文段子汇总!老奶奶都不扶我就服你们
    • 重新梳理思路 把握应考技巧
    • 以不变应万变,以变应变
    • 文科怎么学 浅谈高中文科学习体会
    • 方法点拨:写好作文开头的经典九法
    • 中国古代文化史部分学习方法和复习策略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