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中作文素材多向运用及写作示例
来源:未知发布时间:2017-06-24
高中作文素材多向运用
及写作示例
作文的题目是无穷无尽的,所对应的素材也是无穷无尽的,很多同学在烦恼于素材的浩瀚使得自己望而生畏、束手无策之时,是否想过,其实积累素材也可以“以少胜多”“四两拨千斤”,这就是素材的“多向运用”。
一个素材有着开掘不尽的丰富内涵, 同样的素材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上为不同的目的服务。
如常见的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可挖掘的内涵就有很多很多: ①位卑未敢忘忧国。②好马还要伯乐荐。③口才也是才。④勇敢加智慧, 无往而不胜。( 以上从蔺相如角度) ⑤知错能改,善莫大焉。⑥不要以出身论人。( 以上从廉颇角度) ⑦二人同心, 其利断金。团结才是力量。家和不被外人欺。( 以上从将相和角度) ⑧领导者要知人善任, 赏罚分明, 要不拘一格, 打破论资排辈的旧规矩。( 以上从赵王角度)⑨甘当伯乐, 为国荐才。
因此,要培养积累课内素材, 做好素材的开掘; 平时作文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为高考作文做好准备。
社会上常见的素材多维解读多是以古典素材为例,我这里以当代热点素材为了,示范一下如何多元解读。所谓多维,指的是多个角度,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立场、逻辑出发点出发,那么我们对同一个人物,同一件事情都可以有多维的解读。正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作文素材原料】
高三男生放弃复习赴京捐骨髓称救人比高考重要
湖北省襄阳市襄阳一中高三学生张文驰赴京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素不相识的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张文驰放弃高考复习捐骨髓救人的举动,被网友们誉为“最美中学生”。
与福建的一名4岁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他当即确认了捐献意愿。为了及时救助这名4岁的患者,正在进行紧张高考冲刺的张文驰,决定先来京捐骨髓,等身体恢复后再赶回去投入高考复习。 对于因身体原因有过一次高考失利经历的张文驰来说,关键时刻放弃复习时间赴京捐献骨髓,意味着有再次落榜的可能。而且,他刚通过了南方航空公司招飞初检,高考分数线只要达到二本线,就极有可能成为一名民航飞行员,圆自己的飞行梦。假如高考失利,其前途命运又将如何?对此,张文驰比谁都更清楚。
可贵的是,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救人。在作出这一抉择时,他没有豪言壮语,只用一句朴素的“救人比高考更重要,救人的事没什么好犹豫的”表明心迹。应该说,明白这一道理不困难,可真要付诸行动则很难。
多向运用
高考历来是被考生及其家庭视为头等大事,为救他人耽误自己的前途,到底应不应该?这则素材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
一、从高考考生的角度,适用论题:①一次关于良知的高考(最佳角度);②高考可以重来,生命只有一次;③前途·生命·选择;④高考与救人孰重孰轻?;⑤让爱高飞
二、从社会责任的角度,适用论题:①放下高考,谈谈人生(最佳角度);②一个高中男孩的成人礼;③“义”不容辞;④大爱让生命延续;⑤先做好公民,再圆高考梦
三、从媒体和公众的角度,适用论题:①“最美中学生”美在哪里?(最佳角度);②教育应该培养这样的人(最佳角度);③90后身上的“雷锋精神”;④人性高于一切;⑤莫给义举太多压力
[失误论题]①人人献出爱,社会更精彩(未能抓住材料的关键点——高考考生面临的抉择,而是将议论重心偏移到奉献上);②救人与高考,可否兼得?(论题切入和材料本身不在一个维度上,选择了救人就不能全情投入高考,这是一个事前的抉择)。
写作示例
例1 一次关于良知的高考
许多人在真实的高考背景下,根本无力去追求所谓的人性之美。此时的学生除了关心高考,别的一概不关心。什么助人为乐,奉献社会,关爱他人等,所有这些事关公民品德和社会公德的问题,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在许多考生及其家长看来,没有比高考更重要的了,其重要性甚至高于生命。高考的竞争激烈,甚至让一些学生将他人视为假想敌,不要说自己的复习资料秘不示人,就连同学有问题请教,也懒得搭理,更不要说投身公益事业了。
有句话说:“人生处处是考场”。张文驰用他的行动,在这次关于良知的高考中得了满分,他的行动与其说是向广大中学生进行了一次人生哲理的教育,毋宁说是向他们灌输了一种久违了的人道主义教育。当面对一位生命垂危的人,不管是亲人还是陌生人,而你有能力和条件救助他们时,义不容辞地站出来,培养这样的好公民,恰恰是教育的责任,其深远意义,远胜于高考。
例2 放下高考,谈谈人生
湖北高三学生张文驰在备战高考期间,赴京捐献骨髓,参与挽救素不相识的白血病患者的生命。此义举感人,网友亲切地称他“最美中学生”,力顶他在“人性的高考中得了满分”。
反过来想想,张文驰的行为反倒形象地衬托出高考对人性的压抑。照理说,一场考试与救人完全不具有可比性。只有当这场考试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未来命运时,二者才可能发生矛盾,构成“力量对比”。越多人为张文驰欢呼赞美,在他们看来,于紧张备战高考期间去救人,简直就是一种巨大牺牲,是拿自己的前途作为救人代价。
当我们放下高考,放眼人生,在为张文驰的勇敢欢呼的同时,不由发出一声叹息。为了走过高考这座独木桥,学子们放弃了多少本该拥有的欢乐,以及本想追求的社会理想。高考过后,人生还要继续,怎样为中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态度,是社会应该思考的问题。张文驰的事迹所引起的反响,让我们想到有很多人缺乏必要的人文情怀,即所谓社会责任意识。张文驰在人性的高考中得了满分,恰是因为许多人在真实的高考背景下,根本无力去追求这样的人性之美。它让我们把一个高三学生牺牲备考时间捐献骨髓,而不是捐献骨髓本身,看作一个了不起的行为。
例3 “最美中学生”美在哪里?
面对如潮的赞美,张文驰是冷静的,他一再表达:“救人比高考更重要,救人的事没什么好犹豫的。”这句话彰显了一个朴素道理:人性高于一切,高考也不例外。这句话让我们感动之余有所反思:“最美中学生”到底美在哪里?
冲突产生美,道德彰显美,爱心传播美。张文驰的义举之所以迸发出美的力量,不仅在于他是全国首个捐献骨髓的高中生,也不仅在于他是全国年龄最小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而在于他在高考和救人发生冲突之时,义不容辞地选择了后者,向我们展现了一个高中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种抉择,看似简单实则艰难。当人们掂量着高考对人生的分量,当人们抬眼望着高考倒计时屏幕,当人们得知这是张文驰的第二次高考,相信更加能够体会到,他作出的这一抉择,堪称壮举。
例4 教育应该培养这样的人
俗语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古至今,又能有谁真正做的到呢?善恶只是一念之差,却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素质。
从18岁生日时参加义务献血,并志愿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到放弃紧张的高考复习,远赴京城捐献骨髓,及至说出“救人比高考更重要”这一公民常识,我们可以从张文驰身上看到了未来公民的身影。遗憾的是,在中学生群体中,如张文驰这样的好公民尚属异类,他并不代表主流人群。而这也恰恰是所有教育工作者该反思的问题。
教育的使命是什么?是培养以自我为中心的考试机器,还是培养胸怀天下、具备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的现代公民,这一问题事关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民族的未来。张文驰的精神和行为足以为广大青少年师法,他的横空出世,适时地为人们提供了另一种教育价值,指示了另一种教育方向:教育就应培养张文驰这样的人。教育从娃娃抓起,让广大青少年都能接受这种思想教育,那我们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就能得以传承,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社会更加和谐繁荣。
看到这里,想必以上的写作示例给了同学们不小的启示。作文素材在精不在多,在用不在背,能够发挥极少数素材的最大功用,高考作文自然也可以不在话下。
更多精彩文章
- 高考各分数段可报考大学一览表! 2019选大学重要参考! 考生必备
- 高三生必读:如何调节高考备考时的情绪变化
- 努力到什么程度高考才能突破650分? 请看两位学霸的超强学习经验
- 高考分数与平时考试的分数大概会差多少分?
- 高考复习过程中常见的十大弊病!怎么解决?
- 高考文综这样做错题集,成绩肯定能提高!
- 高考倒计时 | 剩下一百多天怎么高效利用?高三党该看看
- 文科生高考文综高分必备答题公式,史地政三科全!
- 高考倒计时200天:你再不努力, 怎么对得起过去的12年?!
- 高考不是考生一个人在战斗!家长做好这“三心”,孩子高考更自信
- 方法点拨:写好作文开头的经典九法
- 文科怎么学 浅谈高中文科学习体会
- 以不变应万变,以变应变
- 重新梳理思路 把握应考技巧
- 中国古代文化史部分学习方法和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