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检测题(三)
来源:未知发布时间:2017-06-25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这里的“二十八年”是指
A.1842年——1870年
B.1911年——1939年
C.1919年——1947年
D.1921年——1949年
2.侯永禄是陕西省的一位普通农民,从1940年起他开始写日记,一直坚持到2004年3月。下面的日记内容能够反映20世纪50年代土地改革运动的是
A.“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一些人禁不住热泪满面。”
B.“(村里)形成了‘干活磨洋工,吃饭放卫星,的现象。”
C.“干部脱离实际、胡吹虚报产量,和实际相去甚远。”
D.“不管怎么说,大包干就是好,大锅饭就是不怎么样。”
3.1954—1956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发生变化(见下图)的主要原因是
A.完成土地改革
B.组建农业生产合作社
C.出现“大跃进”
D.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4.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诞生于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D.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5.文献档案有助于我们探究历史的真相。对下图1958年的这份《人民日报》解读正确的是
A.报道失实,毫无研究价值
B.排版错误;没有实际刊印
C.舆论表扬,反映农业进步
D.浮夸报道,折射社会现象
6.如果为下列图片拟定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A.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艰难曲折的近代化探索历程
C.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
D.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7.邓小平曾经很沉痛地说:“中国60年代同世界上有差距,但不太犬。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造成这一局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帝国主义封锁
B.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涨
C.自然灾害影响
D.“文化大革命沙爆发
8.“口述历史”是以收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式。就再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情境而言,最适合的访谈对象是
A.新闻报道的国外记者
B.恢复高考后的大学生
C.参加该会议的党代表
D.改革开放后的企业家
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一“伟大转折”的含义是指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A.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B.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
C.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D.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対外并放
10.对联,是一面折射生活的多棱镜,有着鲜朋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中能够反映20世纪80年代农村变迀的是
A.“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感谢毛主席”
B.“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C.“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联产承组展新貌,自主经营显生机”
11.1983牵,经煤炭部和省政府批准,徐州矿务局在全国率先实行5年经济总承包制,允许超产的煤炭实行江苏省内议价自销,后企业效益由亏转盈,这说明
A.—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B.社会主义改造提升企业地位
C.新时期乡镇企业焕发生机
D.改革扩大了国有企业自主权
12.上海迪士尼乐园将于2016年6月正式开园,它的建成再次吸引人们把目光投向浦东。在新时期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上海浦东新区被誉为
A.对外开放的窗口
B.农村改革的排头兵
C.扩大开放的窗口
D.城市改革的试验田
13.胡锦涛曾引用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鼓舞和祝福深圳人民。1992年,为深圳“扶摇直上”再添动力的是
A.实施“一五”计划
B.开展大跃进运动
C.设立经济特区
D.发表“南方谈话
14.邓小平理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在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5.香港、澳门回归后,发生的最主要变化是
A.社会制度
B.经济制度
C.主权归属
D.生活方式
16.请给下列图片命名一个最为恰当的展览主题
A.新中国的国防建设成就
B.社会主义科技发展历程
C.人民军队的建立与发展
D.导弹部队的发展与进步
17.2015年12月31日,中央军委举行仪式,正式命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部队,并授予军旗。这支担任着核反击任务的战略导弹部队的前身是
A.人民陆军
B.人民海军
C.人民空军
D.第二炮兵部队
18.有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可见中美关系的改善
A.为中国对外开放提供有利环境
B.标志美国对华封锁政策失败
C.掀起许多国家同中国建交高潮
D.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9.20世纪80年代,有四位老科学家联合向中共中央写了一封信,题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邓小平读信后当即批示“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此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决定,实施了
A.科教兴国战略
B.人才强国战略
C.“863计划”
D.科技强军战略
20.“当他名满天下的对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份颁奖词赞誉的应该是
A.袁隆平
B.王崇伦
C.李四光
D.钱学森
21.在普及义务教育中,全社会为改变失学孩子命运实施的最大社会公益活动是
A.实施“希望工程”
B.对贫困地区设立义务教育专项补助金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加大教育投入,大力提高教师地位
22.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从而唱响了“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主旋律。下列选项中,属于新时期航天成就的是
A.“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
B.第一颗氢弹试验爆炸成功
C.“神五”载人飞船的成功升空
D.第一枚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23.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正式确定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权为北京,北京因此成为全球首个荣获过冬、夏两季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见右图)。2008年北京曾经成功举办的夏季奥运会是
A.第27届
B.第28届
C.第29届
D.第30届
24.毛泽东在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主要是为了
A.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科学事业
B.促进改革开放再上新台阶
C.推动中国外交事业的新发展
D.加快社会主义的国防事业
25.“跳槽”、“打破铁饭碗”、“人才招聘会”、“上岗资格制度”等流行语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A.人民生活的提高
B.医保制度的建立
C.就业制度的变化
D.综合国力的提升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2分,共计50分。
26.(12分)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的推论作出判断,并把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27.(12分)情境分析: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情境一 以阿沛.阿旺晋美为代表的爱国上层人士力主和谈,十四世达赖接受了和平谈判的意见。后中央人民政府与地方政府代表达成和平解放的协议,人民解放军顺利进驻拉萨。
(1)解析:材料描述的是 地区和平解放的过程,今年恰逢这一地区和平解放 周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个地区实行 制度,这是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情境二 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
(2)解析:能让西方人转变观念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当年新中国的第一颗 试验爆炸成功。在一,在两弹研制的过程中,以 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也因此被称为 。
情境三 “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发展才是硬道理”。
(3)解析:这是 在视察南方各地时所说的治国警句,其中“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就是以 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 。
情境四 2011年3月,徐州一台北航线正式开通……2015年4月,正式启动徐州到该地区的个人游……2016年4月,第九届海峡两岸彭氏共拜彭祖暨文化交流活动在徐州举行。
(4)解析:材料反映了徐州与一^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这种两岸一家亲的现象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实现祖国统一,中央政府对该地区提出了“ 、 ”的方针。
28.(14分)综合探究: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一次以宣传“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建设成果”为主的图片展,请你参与,根据要求,解决问题。
人物篇:
(1)上图两位人物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的英雄楷模,他们分别被誉为 和 (2分)
农业篇: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对农业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2)请按时间先后为以上图片排列正确的顺序 、 、 、 (填序号)(4分)
(3)图③反映了农村哪一经济制度的推行?(1分)这一做法最早试行于我国安徽省的哪个地方?(1分)它的推行带来哪些积极影响?(2分)
工业篇:实现工业化是全国人民追求的目标。为此,党在不同时期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丰硕的成果。
(4)上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有计划地进行工业建设所取得的成就。这一计划的重点是什么?(1分)
开放篇:
(5)根据上图,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过程。(2分)
经济特区—— —— ——内地
(6)通过参与以上活动,回顾新中国发展历程,你能从中获得什么感悟?(1分)
29.(12分)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外交的基础是国家的综合国力。请结合新中国外交发展历程年代表,回答问题。
(1)1950年,为保家卫国而进行了什么战争?(1分)写出出国作战的中国军队的名称。(1分)
(2)“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在1953年提出的外交原则是什么?(1分)这一原则的提出有何积极意义?(1分)
(3)写出1955年召开的“团结反帝”的会议名称。(1分)中国代表团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怎样的贡献?(1分)
(4)写出1971年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胜利”的史实。(1分)
(5)1972年打破中美关系坚冰的美国总统是谁?(1分)他对中国的访问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是何含义?(2分)
(6)写出1997年“洗雪国耻”和2001年外交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史实各一例。(2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2分,共计50分)
26.(1)B(2)A(3)A(4)B(5)B(6)A(每小题2分,共12分)
27.(每空1分,共12分)
(1)西藏;65;民族区域自治。
(2)原子弹;邓稼先;两弹元勋。
(3)邓小平;经济建设;四项基本原则。
(4)台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8.(14分)
(1)“铁人”;“党的好干部”(或“县委书记的好榜样”)(2分)
(2)②①④③(4分)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凤阳小岗村(或凤阳、或小岗村、小岗生产队)(1分);调动了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写出两点得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4)发展重工业(1分)。
(5)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2分)
(6)要遵循客观经济发展规律;要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要坚持改革开放(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
29.(12分)
(1)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2分)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2分)
(3)万隆会议(或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倡议,促使大会圆满成功。(2分)
(4)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分)
(5)尼克松(1分);结束了中美20多年的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2分)
(6)香港回归(1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或中国申奥成功,或成功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或成立上海合作组织)。(1分)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这里的“二十八年”是指
A.1842年——1870年
B.1911年——1939年
C.1919年——1947年
D.1921年——1949年
2.侯永禄是陕西省的一位普通农民,从1940年起他开始写日记,一直坚持到2004年3月。下面的日记内容能够反映20世纪50年代土地改革运动的是
A.“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一些人禁不住热泪满面。”
B.“(村里)形成了‘干活磨洋工,吃饭放卫星,的现象。”
C.“干部脱离实际、胡吹虚报产量,和实际相去甚远。”
D.“不管怎么说,大包干就是好,大锅饭就是不怎么样。”
3.1954—1956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发生变化(见下图)的主要原因是
A.完成土地改革
B.组建农业生产合作社
C.出现“大跃进”
D.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4.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诞生于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D.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5.文献档案有助于我们探究历史的真相。对下图1958年的这份《人民日报》解读正确的是
A.报道失实,毫无研究价值
B.排版错误;没有实际刊印
C.舆论表扬,反映农业进步
D.浮夸报道,折射社会现象
6.如果为下列图片拟定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A.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艰难曲折的近代化探索历程
C.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
D.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7.邓小平曾经很沉痛地说:“中国60年代同世界上有差距,但不太犬。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造成这一局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帝国主义封锁
B.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涨
C.自然灾害影响
D.“文化大革命沙爆发
8.“口述历史”是以收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式。就再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情境而言,最适合的访谈对象是
A.新闻报道的国外记者
B.恢复高考后的大学生
C.参加该会议的党代表
D.改革开放后的企业家
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一“伟大转折”的含义是指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A.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B.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
C.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D.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対外并放
10.对联,是一面折射生活的多棱镜,有着鲜朋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中能够反映20世纪80年代农村变迀的是
A.“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感谢毛主席”
B.“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C.“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联产承组展新貌,自主经营显生机”
11.1983牵,经煤炭部和省政府批准,徐州矿务局在全国率先实行5年经济总承包制,允许超产的煤炭实行江苏省内议价自销,后企业效益由亏转盈,这说明
A.—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B.社会主义改造提升企业地位
C.新时期乡镇企业焕发生机
D.改革扩大了国有企业自主权
12.上海迪士尼乐园将于2016年6月正式开园,它的建成再次吸引人们把目光投向浦东。在新时期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上海浦东新区被誉为
A.对外开放的窗口
B.农村改革的排头兵
C.扩大开放的窗口
D.城市改革的试验田
13.胡锦涛曾引用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鼓舞和祝福深圳人民。1992年,为深圳“扶摇直上”再添动力的是
A.实施“一五”计划
B.开展大跃进运动
C.设立经济特区
D.发表“南方谈话
14.邓小平理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在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5.香港、澳门回归后,发生的最主要变化是
A.社会制度
B.经济制度
C.主权归属
D.生活方式
16.请给下列图片命名一个最为恰当的展览主题
A.新中国的国防建设成就
B.社会主义科技发展历程
C.人民军队的建立与发展
D.导弹部队的发展与进步
17.2015年12月31日,中央军委举行仪式,正式命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部队,并授予军旗。这支担任着核反击任务的战略导弹部队的前身是
A.人民陆军
B.人民海军
C.人民空军
D.第二炮兵部队
18.有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可见中美关系的改善
A.为中国对外开放提供有利环境
B.标志美国对华封锁政策失败
C.掀起许多国家同中国建交高潮
D.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9.20世纪80年代,有四位老科学家联合向中共中央写了一封信,题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邓小平读信后当即批示“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此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决定,实施了
A.科教兴国战略
B.人才强国战略
C.“863计划”
D.科技强军战略
20.“当他名满天下的对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份颁奖词赞誉的应该是
A.袁隆平
B.王崇伦
C.李四光
D.钱学森
21.在普及义务教育中,全社会为改变失学孩子命运实施的最大社会公益活动是
A.实施“希望工程”
B.对贫困地区设立义务教育专项补助金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加大教育投入,大力提高教师地位
22.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从而唱响了“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主旋律。下列选项中,属于新时期航天成就的是
A.“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
B.第一颗氢弹试验爆炸成功
C.“神五”载人飞船的成功升空
D.第一枚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23.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正式确定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权为北京,北京因此成为全球首个荣获过冬、夏两季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见右图)。2008年北京曾经成功举办的夏季奥运会是
A.第27届
B.第28届
C.第29届
D.第30届
24.毛泽东在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主要是为了
A.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科学事业
B.促进改革开放再上新台阶
C.推动中国外交事业的新发展
D.加快社会主义的国防事业
25.“跳槽”、“打破铁饭碗”、“人才招聘会”、“上岗资格制度”等流行语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A.人民生活的提高
B.医保制度的建立
C.就业制度的变化
D.综合国力的提升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2分,共计50分。
26.(12分)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的推论作出判断,并把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27.(12分)情境分析: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情境一 以阿沛.阿旺晋美为代表的爱国上层人士力主和谈,十四世达赖接受了和平谈判的意见。后中央人民政府与地方政府代表达成和平解放的协议,人民解放军顺利进驻拉萨。
(1)解析:材料描述的是 地区和平解放的过程,今年恰逢这一地区和平解放 周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个地区实行 制度,这是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情境二 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
(2)解析:能让西方人转变观念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当年新中国的第一颗 试验爆炸成功。在一,在两弹研制的过程中,以 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也因此被称为 。
情境三 “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发展才是硬道理”。
(3)解析:这是 在视察南方各地时所说的治国警句,其中“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就是以 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 。
情境四 2011年3月,徐州一台北航线正式开通……2015年4月,正式启动徐州到该地区的个人游……2016年4月,第九届海峡两岸彭氏共拜彭祖暨文化交流活动在徐州举行。
(4)解析:材料反映了徐州与一^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这种两岸一家亲的现象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实现祖国统一,中央政府对该地区提出了“ 、 ”的方针。
28.(14分)综合探究: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一次以宣传“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建设成果”为主的图片展,请你参与,根据要求,解决问题。
人物篇:
(1)上图两位人物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的英雄楷模,他们分别被誉为 和 (2分)
农业篇: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对农业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2)请按时间先后为以上图片排列正确的顺序 、 、 、 (填序号)(4分)
(3)图③反映了农村哪一经济制度的推行?(1分)这一做法最早试行于我国安徽省的哪个地方?(1分)它的推行带来哪些积极影响?(2分)
工业篇:实现工业化是全国人民追求的目标。为此,党在不同时期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丰硕的成果。
(4)上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有计划地进行工业建设所取得的成就。这一计划的重点是什么?(1分)
开放篇:
(5)根据上图,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过程。(2分)
经济特区—— —— ——内地
(6)通过参与以上活动,回顾新中国发展历程,你能从中获得什么感悟?(1分)
29.(12分)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外交的基础是国家的综合国力。请结合新中国外交发展历程年代表,回答问题。
(1)1950年,为保家卫国而进行了什么战争?(1分)写出出国作战的中国军队的名称。(1分)
(2)“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在1953年提出的外交原则是什么?(1分)这一原则的提出有何积极意义?(1分)
(3)写出1955年召开的“团结反帝”的会议名称。(1分)中国代表团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怎样的贡献?(1分)
(4)写出1971年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胜利”的史实。(1分)
(5)1972年打破中美关系坚冰的美国总统是谁?(1分)他对中国的访问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是何含义?(2分)
(6)写出1997年“洗雪国耻”和2001年外交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史实各一例。(2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2分,共计50分)
26.(1)B(2)A(3)A(4)B(5)B(6)A(每小题2分,共12分)
27.(每空1分,共12分)
(1)西藏;65;民族区域自治。
(2)原子弹;邓稼先;两弹元勋。
(3)邓小平;经济建设;四项基本原则。
(4)台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8.(14分)
(1)“铁人”;“党的好干部”(或“县委书记的好榜样”)(2分)
(2)②①④③(4分)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凤阳小岗村(或凤阳、或小岗村、小岗生产队)(1分);调动了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写出两点得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4)发展重工业(1分)。
(5)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2分)
(6)要遵循客观经济发展规律;要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要坚持改革开放(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
29.(12分)
(1)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2分)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2分)
(3)万隆会议(或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倡议,促使大会圆满成功。(2分)
(4)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分)
(5)尼克松(1分);结束了中美20多年的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2分)
(6)香港回归(1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或中国申奥成功,或成功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或成立上海合作组织)。(1分)
更多精彩文章
- 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解题技巧,考高分必备
- 初中历史选择题必考的127个知识点! 选择题满分就靠这份资料了, 假期快背!
- 2019中考:初中历史《中国近代史经典问答题》
- 专项突破 | 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专项突破
- 如何从材料中找答案?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解题技巧!
- 初中历史:中考高频考点问题及答案,掌握了,考试答题不丢分!
- 初中历史原因/内容/影响类题型大汇总,拯救不会答题的你!
- 【历史】选择题常考知识点总结
- 【初中历史】世界近现代史必考单选题
- 178道历史选择题,囊括初中三年重难点,每年中考都在考!
- 中考历史开卷考试如何复习
- 初中历史原因/内容/影响类题型大汇总,拯救不会答题的你!
- 【初中历史】最全期末复习知识点,中考必备干货
- 初中历史易混易错知识点汇总,越早看到越好!
- 初中历史卷及格率11.67% 专家呼吁小科纳入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