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高频词(十九)因、于、与

来源:未知发布时间:2017-06-28

13.因

(1)副词,译为“于是”“就”)泣下沾襟,与武决去。(《苏轼传》)

(2)善战者介词,译为“依照”“根据”)其势而利导之。(《史记·孙宾传》)

 (3)廉颇闻之,肉袒负荆,介词,译为“通过”“经由”)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4)介词,译为“依靠”“凭借”)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5)振声激扬,伺者介词,译为“因为”“由于”)此觉知。(《张衡传》)

 (6)寿毕,请以剑舞,介词,译为“趁着”“趁此”)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14.于
    (1)受任引进与动作有关的时间的介词,译为“在”“到……时”)败军之际,奉命危难之间。(《出师表》)

(2)引时与动作有关的范围的介词,译为“在……方面”“对”)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游褒禅山记》)

(3)苏子与客泛舟游引进与动作有关的处所的介词,译为“从”“由”“自”“在”“到”)赤壁之下。(《赤壁赋》)

(4)虽才高引进比较对象的介词,译为“比”)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

(5)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的主动者的介词,译为“被”)时。(《师说》)

(6)是臣尽节引进与动作有关的对象的介词,译为“向”“对”“对于”“与”“跟”“同”)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陈情表》)

15.与  
   
(1)赵王介词,译为“和”“跟”“同”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廉颇蔺相如列传》)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句末语气词,通“欤”,表示感叹或疑问)?(《《季氏将伐颛臾》)

(3)彼连词,译为“和”“跟”“同”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

 

【巩固训练】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②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传》)

       B.①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

       C.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雁荡山》)
          ②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书》)

       D.①相如因持璧却立,怒发上冲冠。(《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乃设九宾礼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B.①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C.①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D.①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参考答案:

1.B(B项①“因”介词,译为“趁着”“趁此”。“因”介词,译为“依照”“根据”。A项“因”介词,译为“依靠”“凭借”。C项“以”介词,译为“因为”“由于”。D项“因”副词,译为“于是”“就”

2.D(D项①“于”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的主动者的介词,译为“被”。②“于”引时与动作有关的范围的介词,译为“在……中”。A项“于”引进与动作有关的处所的介词,译为“在”“到”。B项“于”引进与动作有关的对象的介词,译为“与”“对于”。C项“于”引进比较对象的介词,译为“比”。)











    更多精彩文章

    • (7)[转载]知识树小结整理 120个文言诗词 18个文言虚词
    • [绝对干货]记住这10条,轻松搞定高考病句
    • 【提分必看】18个常用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举例(而、何篇)
    • 文言文固定格式
    • 高考文言文虚词复习(学生用心复习)!
    • 修改病句的六大诀窍
    • 文言文高频词(十七)若、所、为
    • 文言文高频词(十六)乃、其、且
    • 文言文高频词(十五)而、何、乎
    • 方法点拨:写好作文开头的经典九法
    • 重新梳理思路 把握应考技巧
    • 文科怎么学 浅谈高中文科学习体会
    • 以不变应万变,以变应变
    • 中国古代文化史部分学习方法和复习策略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