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全国1卷语文试题分析
来源:未知发布时间:2017-06-28
2017高考全国1卷语文试题分析
2017年高考语文备受关注,因为与去年相比,试卷结构有了比较大的变化。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和2018年高中新生入学即将面临的我省高考改革的落地,纵观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考试中心命题上有着比较明显的小步甚至中步快走,加速改革的趋势。现就今年高考语文试题做一个简单分析。
一、呼应改革变化
1、阅读量加大。今年高考取消了选考内容,也就是说考生必须要再多阅读一篇文学类或实用类文体。我们以阅读量较大的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为例,与去年的全国1卷进行比较。2016全国1卷小阅读1084个字符,文言文600个字符,文学类小说1629个字符,实用类传记1678个字符。因为有选考内容,考生实际阅读量为3313~3362个字符。
2017全国1卷小阅读约898个字符,文言文约615个字符,文学类小说约1294个字符,实用类新闻约有1054个字符(不包括图表)。因为都要求考生作答,所以,考生实际阅读量约为3861个字符。再加上正文与题目中都出现了图表的形式,考生阅读量实际上是较大幅度的增加了。
2、客观题数量增加。相比较2016年高考,今年高考客观题在总量上增加了两道,分别是实用类文体和诗歌鉴赏。客观题的增加一方面拉开了分差,一方面由于选项的增加,考查的内容会更分散,要求考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要更细更全面,伴随着阅读量的加大,这对于考生是个不小的挑战。
3、紧跟时代步伐,呼应考纲变化。小阅读从以往比较超脱的文史哲题材,转变为时代感很强的气候变化,全球治理问题。侧重考查考生通过文本阅读,理解并初步运用陌生概念的能力,现实性与实用性都非常强。增加了对于论证知识的考查,这样,从内容到方法,考查更加全面。《2017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中实用类文本的列举顺序中,新闻取代传记排到了第一位。今年高考的内容就明确回应了这一变化,同时也延续了近几年对于非连续文本的考查,加入了图表,更能反映当今的阅读现状。
4、语用题仍是创新阵地。今年的语用题21题没有延续近几年的思维导图和图文转换题型,而是推出了一个全新的题型。要求考生根据例句,从文段中找出两个推断有问题的句子来。这实际上涉及的是语言逻辑的问题,对于很多考生而言,这样的内容比较陌生。同时把连贯题变为了考查“得体”这一知识点,侧重实用,难度不大。
二、落实语文学科核心价值
今年的试题有很多新变化,但是对于语文学科核心价值与基本知识技能的考查却从来没有削弱过。对于核心价值、依法治国、传统文化和创新能力等内容的反映也依旧强烈。
1、现代文阅读对于考生筛选整合信息能力的考查仍旧是重点。虽然新闻阅读出现在高考全国1卷中是第一次,但是题目要求却是考生熟悉的:无论是概括、分析还是比较,都是以考生筛选整合信息这一基本能力为基础的。大多数考生应该不会感到太困难。
2、诗歌鉴赏中,无论是为了读懂正文,需要理解“衔枚”“鉴裁”这样的词,还是题目中对于诗句“下笔春蚕食叶声”艺术手法的赏析,都在落实语文学科对于文言基础知识,诗歌鉴赏基本技能的考查要求。
3、小说阅读不再强调故事叙述的完整,而是突出某一段情节、人物和环境,题目设置也紧紧围绕小说鉴赏的基本要求,力求在有限的字数内突出小说的艺术特色,让语文学科的文学性真正有所体现。
三、作文
作文题目同样贯彻着求新求变但又紧密围绕高考改革要求这样一个总原则。题目要求考生从一些词中选择两三个作为关键词,来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在这之前我们一直在强化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训练。实际上任务驱动型作文不是简单的和以前的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漫画作文、寓言作文并列的一种作文类型,而是一种议论文体的进化。核心就是以事件为中心,进行评价,多角度分析,进而解决问题。这个事件可以是新闻事件,也可以是一种现象,重点要进行评价、分析、解决。关键是一种问题意识,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你所认识的中国是怎么样的,在这些关键词之上,之后应该有个概括性的定性的评价。这是下文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的关键。怎么叫读懂,简单罗列这些关键词的的具体表现、现象肯定是不行的。怎么概括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的民族性格中有这种自我力求进步,克服困难,坚毅图强的精神。今天的中国也是这样的,我们有为之自豪的“长城”“京剧”这样的优秀遗产,但我们不是吃老本;我们也有令世界瞩目的“一带一路”“高铁”“移动支付”这样的中国“新符号”,但我们不满足;我们还有不可回避的“空气污染”“食品安全”这些新老问题,但我们不气馁,积极解决,并且相信我们一定可以解决。
所以在作文时,不是简单抓住几个词去展开,而应该带着问题意识、责任意识,去体现作为一个青年学生,你对当下中国的认识与思考。怎样讲好中国故事,更重要的是当好未来的中国主人,既是国家的期望,也应该是我们青年学子一直应该思考的问题。出题人对于考生视野阅历、思维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总之,今年的高考既反映了时代的特色与高考改革的具体要求,也落实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和基本知识与技能。“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死学”已经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要求,作为学生,只要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阔视野,认真思考,落实学科的基本素养,就一定能在不断变化的考试中取得不变的好成绩。
原创作品 欢迎分享 转载请保留此图或注明出处
更多精彩文章
- 高考语文:常考课本重点实词就这些,再不看就丢分了!
- 高考语文:高频常考必背篇目(情景默写题)
- 送!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常考这100个意象,你都记住了吗?
- 【高中语文】 2019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合集
- 高考语文:情景式背诵默写重点句都标出来了,赶快背吧!
-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习题+知识点汇总
- 高中语文:传统经典文学佳句集锦,找本子记下来,语文考试用得上
- 高中语文77个基础点,赶快背会猛涨分!
- 2019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汇编丨有广度,有深度,必收藏!
- 高考语文各大模块答题技巧,真的没有更全了!
- 如何在40小时内解决语文阅读问题
- 一个月提高语文成绩40分的34个暴强方法
- 让语文作文语言靓起来的七种方法
- 专题辅导:高中语文文言文中的倒装句
- 高一语文《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