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实验题,不仅要会步骤更要懂原理!
来源:分享学习方法发布时间:2019-04-21
一、导气管的连接 一般应遵循装置的排列顺序。对于吸收装置,若为洗气瓶则应“长”进(利于杂质的充分吸收)“短”出(利于气体导出); 若为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吸收水分和,则应“粗”进(同样利用和水蒸气的充分吸收)“细”出(利于余气的导出); 若为了排水量气时,应“短”进“长”出,被排出水的体积即为生成气体的体积。 二、仪器的连接 根据实验原理选择仪器和试剂,根据实验的目的决定仪器的排列组装顺序,一般遵循气体制取→除杂→干燥→主体实验→实验产品的保护与尾气处理。其中除杂与干燥的顺序,若采用溶液除杂则应先净化后干燥。尾气处理一般用溶液吸收或将气体点燃。 三、气密性的检查 制气装置一般都存在气密性检查问题。关键是何时进行气密性检查?如何进行气密性检查?显然应在仪器连接完之后,添加药品之前进行气密性检查。 气密性检查的方法虽多种多样,但总的原则是堵死一头,另一头通过导管插入水中,再微热(用掌心或酒精灯)容积较大的玻璃容器,若水中有气泡逸出,停止加热后导管中有一段水柱上升,则表示气密性良好,否则须重新组装与调试。 四、防倒吸 用溶液吸收气体或排水集气的实验中都要防倒吸。防倒吸一般可分为两种方法: 一是在装置中防倒吸(如在装置中加安全瓶或用倒扣的漏斗吸收气体等); 二是在加热制气并用排水集气或用溶液洗气的实验中,实验结束时,应先取出插在溶液中的导管,后熄灭酒精灯以防倒吸。 五、实验方案的评价 对实验方案的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能否达到目的; ②所用原料是否常见易得、廉价; ③原料的利用率高低; ④过程是否简捷优化; ⑤有无对环境污染; ⑥实验的误差大小等等。 能达到上述六点要求的实验方案应该说不失为最优实验方案。最优方案的设计应遵循上述实验方案评价的六原则。方案确定后,为确保实验目的实现,必须选择简捷而正确的操作程序。 六、实验结果的分析 实验是手段,要达到目的的还需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处理,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剥去假像方能识得庐山真面目。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品质与各种能力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一般从以下四方面考虑: ①方案是否合理,这是决定实验成败的关键; ②操作不当引起的误差; ③反应条件不足可导致反应不能发生或反应速率过慢引起实验误差; ④所用试剂不纯,杂质甚至参与反应均可导致实验误差等等。
更多精彩文章
- 3大技巧让你高考化学选择题正确率飙升!
- 高考化学必备元素周期表6大知识点及相应29个误区判断
- 高考化学高分必备的二十种物质鉴别方法,收藏!
- 高考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超实用)
- 化学丨高考化学最容易丢分的30个地方
- 高考化学选择题速度慢,正确率低?这3大技巧让你的正确率飙升!
- 高考化学: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归纳
- 【高考化学】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大总结!绝招+举例,招招实用!
- 高考化学:失分最严重的实验简答题专项总结!
- 高考化学50条必考基础知识点!要牢记!
- 高三化学复习方法与策略
- 高考化学复习善用总结归纳法
-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 3大技巧让你高考化学选择题正确率飙升!
- 高中化学学习指导:寒暑假是学习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