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之我所见(2)

来源:中小作文发布时间:2013-03-27



 1.从写作范畴上发散,即考虑写“是什么”或“为什么”,还是写“怎么样”或“会怎样”。如2000年高考作文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就可以发散为以下四种基本角度:①答案的确是丰富多彩的;②答案为什么会丰富多彩;③怎样才能让答案丰富多彩;④丰富多彩的答案会带给我们什么。一篇题为《世界因多彩而精彩》的满分作文就是从第四种角度立意的。 

2. 从定性评价上发散,即在一定条件下,对话题可以言是,也可以言非,还可以作一分为二的评价。如对1999年高考作文的“记忆移植”就可以从以下不同角度评价:①记忆移植是人类的福音;②记忆移植是人类的灾难;③记忆移植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可能是人类的福音,另一方面可能是人类的灾难。 

 3.从内涵上发散,即将话题切分为若干个侧面。如2000年高考作文题就包括以下几个侧面:①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②对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理解;③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④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 

此外,还可以从对象上发散,从关系上发散,从原因上发散,从结果上发散,从方法上发散。这里不一一举例了。 

三、 渗透情感因素——真情感人 

“考试说明”在“基础等级”新增一条“感情真挚”。文章不是无病呻吟的“涂鸦”,而是酸甜苦辣感情的寄托。要让阅卷老师感动,自己首先要投入,要动真感情。真情实感的文章往往是得高分的主要原因。但是,综观学生的作文,在抒情方面确实问题不少。或无情可抒,苍白单薄,或机械模仿,情感失真,或感情不够健康。那么,怎样才能写出“真情”,怎样才能写好“真情”呢? 

1. 选取恰当的材料。结合近几年高考作文评分情况,我们在选材时必须坚持三个原则:①真实原则。一篇文章,如果材料失真,又谈何抒写真情,使人感动呢?尤其是写记叙文,就应该反映生活的本质,抒发真挚的感情。当然,强调“真实”不是说不能虚构,不等于生活琐事的简单“拷贝”,而是说虚构的情节也应该符合生活的必然规律。②细微原则。人的成长变化往往是在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上反映出来的。而最能撩拨我们心弦的,也往往是一些小事。我们要善于选取有丰富内涵,能感动人的细小材料,以小见大,在平淡中见真情,于细微处见精神。③健康积极原则。有的同学布尔乔亚思想严重,喜欢写“泪、愁、无端的烦恼”,或超脱现实的自由,这些情感往往缺乏积极的意义,是不合时代主旋律的。为此,我们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昂扬奋发的思想感情。 

2.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要写好真挚的感情,就必须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起码必须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抒情自不待言。描写,特别是细腻的心理描写,对表达感情无疑也有直接的功效。适当的议论,能使所抒之情得到升华。高明的记叙,本身也是一种抒情方式,如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藤野先生》,都没有刻意地渲染感情,而是通过对事的记叙、对人物的追忆,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倾泻出父子情、师生情。 

3. 适当掌握表达技巧。作为高中生应掌握用途最广的两种表达技巧是情景交融法和细节描写法。环境描写若能与人物感情结合起来,就能起到很好的渲染烘托作用,从而增强感染力。至于真实细腻的细节描写,向来就是动人情思的。《背影》最感人处,就在于父亲蹒跚地努力地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为“我”买橘子的细节描写。可以这么说,细节描写成功了,离“感情真挚”也就不远了。 





四、 训练表达能力——语言精练 

语言表达能力是最稳定的写作能力,是构成写作能力的主要因素,因此是作文考查的主项。今年的作文命题客观上造成在立意新颖、构思精巧等方面拉开距离的空间不是很大,而在语言是否有功力上明显地拉开了距离。考生在语言上的问题不少,明显的病句太多,词汇贫乏,句式呆板,平铺直叙,缺少描写等等。也有一部分考生显示出了较好的语言功底,一考生文中这样写,“诚信,让商业之树立地更稳,让友谊之花开得更艳,让社会之泉流得更长,让生命之路走得更宽”。语言的训练是通过感受好的语言,通过大量精彩文、精彩段、精彩句的反复诵读和模拟,通过对作文语言的反复自改和互改,逐步形成自己良好的语言习惯和风格。 

更多精彩文章

  • 高三作文训练方案
  • 高三作文语言备考方法
  • 醒(高三作文)
  • 高三作文训练研讨课之学生作品系列展《梦里,追寻》
  • 2007年高三作文全程指导
  • 高三作文-发展的最低成本
  • 高三作文——回眸
  • 高三作文系列训练:善于感恩,拥抱幸福
  • 高三作文复习:抓住关键词 注重技法训练
  • 高三作文训练材料解读(五)
  • 高三作文训练材料集锦
  • 高三必读的作文材料
  • 高三作文复习的新思考
  • 网上阅卷对高三作文训练的启示
  • 和司马迁在一起的日子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