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示例

来源:互联网发布时间:2009-07-26

化学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足够的知识技能,还需要选择合乎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愿意学、学得懂、记得住、用得活。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注意力变化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观察特点和思维的规律安排教材教法;根据技能形成的规律指导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根据学生记忆的特点和规律检查和布置复习内容和作业等等。才能使学生学得懂、记得牢,同时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下面引用初级中学课本(全一册,第2版1987)第五章第六节盐和盐的性质来进行分析和探讨。
     这次课的主题是讲盐在水溶液中所表现出来的4条化学性质:(1)盐和某些金属反应,一般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金属;(2)盐与酸反应,生成新盐、新酸;(3)盐与碱反应,生成新盐、新碱;(4)盐与另一种盐起反应,生成两种新盐。首先是对教材进行分析:在上述4条性质中,1、4 是新知识,需详讲。2、3是旧知识,温故便可知新,可以略讲。重点是讲l、4,并由1总结出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规律。由 2、3、4总结归纳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其次是作好对教学程序的安排。一是高度重视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的注意。在讲到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学生感到难记、易忘。这主要是由于学生上课不注意或注意不够造成的,所以要采用各种方法,充分采用注意的规律来组织教学,才是完成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复习有关知识后,不急于向学生讲述盐溶液的性质,利用演示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的心理活动集中在教学内容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维,再总结归纳出盐的性质。在3支试管中分别取适量硫酸铜、硝酸汞、硫酸锌溶液并依次插入一根洁净的铁钉、铜丝。在操作过程中要求技术熟练,同时注意不多讲一句话,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影响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仔细观察,导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指出这类反应,这祥,让学生都能总结出盐的性质 1。为了归纳出置换反应规律,在书写性质1时,要特别注重突出几个关键词,以引起学生注意和思考。
     在“某些”和“一般”下面,用红粉笔画上醒目的波纹号和重点记号,在说明“某些”时,指导学生找出参加反应的各种金属元素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的位置,得出反应中所表现的现象,从而顺利地总结出盐溶液和金属反应的置换规律。在说明“一般”时,不必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可以再做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演示实验,由于实验有明显的现象不同于前面的置换反应,从而揭示了活泼金属钾、钙、钠和盐溶液反应的特殊情况,这样会使学生印象深刻,所学知识不会遗忘。为了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包括感知、思维和情绪等)集中于教学,教师应注意采用各种直观手段,如成功地做好每个演示实验,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还利用讲课的亲切自然,简洁的板书、背景和对象分离,突出重点,多方面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同时,不时地向学生提出问题,暗示学习目的,随时提出问题,引起有意注意。这样做才能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思维: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诱导而不限制他们。
     由于思维总是产生于一定的问题,因此,提问要给学生指引一条清晰的思路,可引导他们进行综合分析,找出问题答案的方向,促使学生思维上路,这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在讲述2、3、4条性质时,重点应放在化学方程式的写出和分析上,而性质的提出只利用了旧知识的复习。在分析各反应式时要把重点放在反应物的性质和生成物的状态特点上,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①复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什么?结论是在水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②复分解反应时对反应物的要求是什么?结论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③酸碱盐等电解质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吗?由此引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在第③个问题提出后,再给学生指出一条思路,一方面利用NaCl和KNO3溶液混合后没有什么实验现象,得出二者没有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结论,也即③问题的否定结论,另一方面,再引导他们通过性质2、3、4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综合分析,寻找回答问题的方向。
     通过两方面分析对比,学生就能够自己找到答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只要反应中具有一种现象反应就发生了。这样学生不会感到很抽象,容易记住。最后教师要根据记忆的特点和规律检查和布置复习内容和作业。新课讲完后要抓准重点,简明扼要地把讲授内容和教学思路小结一下,重现重点教材:4 条性质,一个置换反应规律,一个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通过回忆和再认识巩固已掌握的知识。一般可采用提问检查的方法,即把本节讲授内容综合成几个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明确思考的途径和方法,达到回忆、再认和保持的目的,同时还可以以此取得反馈信息和检查教学效果。

    更多精彩文章

    • 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 化学元素的继续追寻
    • 破译化学密码
    • 认识化学结构
    • 化学教育的传播
    • 实用化学的输入
    • 日本战后化学工业的复兴
    • 化学研究的组织化与现代化
    • 化学专业学校的创立
    • 西方化学的引进
    • 经典地球化学的三个代表人物
    • 精细平衡原理及其应用
    • 化学活动方式的社会化
    • 为科学而献身
    • 行星和行星间物质的化学成分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