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文化的内涵

来源:互联网发布时间:2009-09-26

作为科学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化学文化应该是在社会的特定群体中形成的一种既包括一些主文化(科学文化和人类主流文化)的特征,也包括某些独特要素的文化形式。我们不妨首先看一下,作为一种文化的化学是否具备构成文化的诸要素。按照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的观点,一种文化应该包括如下四方面:(1)物质设备。人类要生存就要不断地作用于自然,创造器具和人工环境。其中,利用化学方法制造的器具体现了化学物质文化的作用,而化学文化自身的生存亦必须借助于最原始或最先进的仪器设备。(2)精神传统。倘若只有物质设备,而缺乏所谓精神的相配部分,那么所有的工具和设备就会失去生命力。因为物质设备的运用和占有不仅包含着相当的价值欣赏,而且需要众人的合作与分配,需要一整套相应的制度和社会组织。
     化学文化,无论是考古学的成就还是眼前可见的现实,都意味着一套知识系列、一种道德、创造情感和社会价值体系。只有这种精神方面的东西才能创造出化学物质文化,并使人类有可能依据其相应的理智和价值判断去使用它们。这种精神方面的逐步积累和演变,便形成了化学文化的习惯和传统。(3)语言符号。运用语言和符号传达信息是人类独具的一种机能。它与人类认识自然和求图生存而互相联结的群聚方式密切相关,是人类进行广泛的社会互动的重要手段。化学文化是人类认识自然界变化过程的产物。它在演变与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我表意性的语言习惯、概念模式和符号体系。这些习惯、模式和体系是置身该文化系统之中的人必须掌握并熟练运用的。(4)社会组织。组织是人类文化的普遍现象,即使是一盘散沙式的社会也不是无组织的。一种社会组织的构成有其特殊的要素或条件:它由一定数量的经过挑选的人员组成;是一个具有特定目标的社会团体;有指导人们行为、要求其成员集体遵循的规范和章程;有权力和地位分层的领导和管理的结构体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设备。
     很显然,人类的化学活动离不开上述组织过程。事实上,社会组织正是以业缘为纽带划分出来的。化学共同体的组织方式本身就是化学文化的一个有趣的议题。由此我们可以确信,化学文化具有一般文化的基本构成。而且,作为一些明显的特征,化学文化在物质、知识体系、语言符号和组织形式等方面具有其特殊的体现。在这里,尚需明确的一点是,化学文化在精神方面与科学的其它亚文化之间究竟有何不同之处。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学术活动,需要各种社会规范加以维系,并因而显现出较强的文化特征。一个职业科学家必须通过社会化过程掌握科学社会的行为准则,否则将受到惩罚。科学文化的规范体系包括技术的和社会的两个方面。库恩(T.S.Kuhn)曾提出一种技术规范类型。他把科学的发展看作是“范式”的演变,后者的含义包括处理问题的规范、科学共同体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一个具体的逻辑构造范例。而默顿(R.K.Merton)及其弟子们则提出了一种社会规范类型,诸如公有性、普遍性、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主义等。对科学文化规范系统探讨的另一重要方面,还必须确定上述规范在科学的一种亚文化到另一种亚文化发生变化的程度。这里的亚文化既包括不同地区的科学文化,也指谓不同分支科学的文化。
     对于后者,许多科学家或科学理论工作者都从各个学科的角度,对不同学科精神的各个方面给予过详略不等的论述①。默顿学派关于科学家理想的行为模式的论述,是科学内在的精神气质的主要成分。但是,科学的各个分支的价值特征并非是完全等同的。物理学在其发展中很快就达到了由理论计算来预测和解决问题的程度,并很少在基础研究中考虑其应用价值。物理学家们坚信,文化的精华总是那样一些东西,它从纯粹应用的观点是不必要的、多余的、甚至是浪费的。因此,物理学界的行为规范相当接近于“学术科学”的精神气质。化学则不同,首先,化学受数学方法的影响还没有达到物理学受影响的程度。化学是研究具有可观察性质的实物世界的科学。在化学中,通常是观察而不是理论促进了研究工作的新进展。英国化学家西奥博尔德在评述化学在科学中的地位时指出:“化学处于物理学与生物学之间。它是一个比另两门科学的范围都广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合理化解释和模式解释与亨普尔式的演绎解释并肩协力。在我看来,这就是化学的主要价值。”①其次,化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化学科学的经验性,以及较低的规范条理化程度,使评价科学成果的标准不一致,因而也难于使普遍性的规范得到有效贯彻。
     另外,化学科学较强的实用性,它的理论和应用之间的密切结合,在化学家中间形成了一种思想传统:重视实效,理论上的解释在其次。这种实用传统使化学比较自然地走进实际应用领域,并首创理论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的开发途径。化学家们宁愿相信,一种文化的生命力取决于它的社会化程度的大小。事实上,化学在18世纪已被一些社会改革家,如狄德罗(D.Diderot),选择作为较数学、物理学更为适宜的能参与其中并与他们的抱负有关的科学模型。这样,理想类型的规范系统就遇到了挑战。当然,同化学相比,医学也许更有过之。迄今为止医学的大部分研究领域仍几乎是经验性和应用性的,而且自古就与开业医生的利益息息相关。所以,如果把科学的理想气质放入物理学、化学和医学中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各亚文化对学术精神的偏离是依次递增的。化学文化的特征使化学家不如物理学家那么苛刻地强调理想规范的绝对意义,但也不会像医学家那样经常不断地触犯那些理想教条。化学文化似乎更倾向于从自由探索和人道主义两个方面去体现科学的精神气质,不仅站在科学的立场上,而且也时时站在社会的立场上反省自身,力求在纯学术和纯功利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据上所述,我们可对化学文化作如下界定:化学文化是人类科学文化的一种有独特内涵的亚文化。
     具体说,它是化学物、化学活动方式和化学精神的复合体。(1)化学物。包括从事化学活动所需的物质设备及化学活动的物质产品。化学物体现了化学活动的对象异在性,相当于一般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层次。物质文化不是文化本身,而是文化行为的产物。但因为存在着非物质性文化,而它的前提是存在着物质性资料,所以,把物质性因素从文化范围内排除出去是不可能的。当然,也不能将化学文化仅仅归结为这种显在的东西。它还包含有其它内容。(2)化学活动方式。包括化学活动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生存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传播方式与社会遗传方式。(3)化学精神。包括有另一个相对宽泛的方面,比如化学知识系统、语言符号系统、方法技艺系统和容易被忽视的规范系统与价值系统。这样,对化学文化的把握就可以从多个视角进行。如从理论知识、方法学、工艺学、价值说、启迪说、符号学及社会学各个方面去描述化学文化,甚至可以将它作为人类自我确证和自我发展的方式之一去理解。需要补充的一点是,我们在阐述化学文化的各个方面时,切不可忽视化学活动的主体——化学家的重要意义。他们不仅是化学文化的创造者,而且作为被化学文化辅创的社会存在物,是化学文化的具体体现者。

    更多精彩文章

    • 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 化学元素的继续追寻
    • 破译化学密码
    • 认识化学结构
    • 化学教育的传播
    • 实用化学的输入
    • 日本战后化学工业的复兴
    • 化学研究的组织化与现代化
    • 化学专业学校的创立
    • 西方化学的引进
    • 化学活动方式的社会化
    • 为科学而献身
    • 行星和行星间物质的化学成分
    • 经典地球化学的三个代表人物
    • 精细平衡原理及其应用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