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落榜生心理问题多 家长也应调整心态
来源:学生社区发布时间:2011-08-24
核心提示:
每年高考(论坛)放榜之后,人们总是将更多的目光投向那些金榜题名的考生,“高考状元”成为了备受追捧的焦点,而最需要关心和心理抚慰的高考落榜生却只能独自流泪,黯然神伤。让我们将目光与关爱投向这些失意的孩子,帮他们正确面对高考落榜的现实,走出心理困境,重塑自信心吧!
文/本报记者 周运来
A 高考落榜生易出现哪些心理问题?
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心理咨询师邓文英告诉记者,很多家长往往只关注孩子考前的心理状态,殊不知考后的心理状态更应关心。孩子考前一般会有对预期目标能否实现的焦虑感,而考后若失利则需面对的则是巨大的心理落差。
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且在现今盛行“一考定终生”思想的影响之下,很多落榜生感觉自己是失败者,人生似乎没有希望了,于是心理比较脆弱者会选择自我封闭,将自己关在家中,不愿意面对任何人,似乎对任何事情都丧失了兴趣。
“感觉自己没用、懊悔、自责、焦虑,甚至是抑郁等都是高考落榜生最常出现的心理问题。”邓文英说,每个人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心里会产生巨大的失落感和挫败感。偏偏这时,个别家长似乎比孩子更无法接受现实,比孩子更加沮丧,甚至还责骂孩子,这无疑是在孩子的伤口上撒盐。
B 正确面对落榜后产生的不良情绪
孩子在落榜后产生不良情绪是一种正常表现,邓文英认为,高考落榜生首先要学会接受,并且坦然面对,让自己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高考:错失了上大学的机会,并不见得人生自此就是灰色的,也并不意味着自己从此以后就是一个失败者。上大学不是唯一的成才之路,在今后的人生里,落榜生同样有很多的机会可以重新胜出。高考落榜,只能说明你不适合走“考试”这条路,人生中还有很多条路是可以选择的,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落榜生的心理调整最关键的在于平衡自己的心态和重塑自信心。其实,读书不是为了考试,也不是为了读大学。读书最大的意义在于学会思考的方式,学会如何处理事情,所以没有考上大学,并不意味着你的寒窗苦读白费了。读完高中其实就是一种成长。”邓文英说。
还有一些考生担心不读大学就难以成功或者难以在事业上大展拳脚。对此,邓文英认为,一个人是否能成才,并不是单看学历有多高的,而是要看其能为社会做什么,能否实现自我价值。想成为人才就需要认知能力、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三者的综合发展,而这些能力其实在社会中都可以获得,尤其是操作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更容易在社会中得到发展与提高。可以说,在实践中学习,成长更快,也更有针对性。
高中毕业,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知识,千万不要认为:我高中毕业,是个“没文化”的人。其实,我们高中毕业时的知识量,已经足够让我们在某个领域去很好地发展自己。
为了更好地摆脱落榜后的失落与迷茫,邓文英建议落榜生最好多接触不同的人和事,多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转移注意力。
C 落榜后出路在何方?
一扇门关上,必然有另外一扇门向你打开。高考落榜后,仍然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可以自主创业;可以外出打工;可以参加成人高考(论坛);可以复读……
对于参加工作者,要认识到,刚刚高中毕业,确实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专业知识不够,社交沟通能力不强等等,但是没关系,关键在于能坚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只要坚持学习,就有机会获得成功。
另外,不能上大学,并不意味着不能在大学中学习。现在很多大学的教材都可以买到,大学的课堂也是开放的。我们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选择某个专业的大学教材来学习,甚至可以去离工作或生活地点近的大学旁听。不仅如此,现在网络资源丰富,你还可以上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