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育市长”对家教的8个观点(3)
来源:会员投稿发布时间:2011-11-02
要知道谎言重复千遍成真理。女孩子受到了暗示是“不行”,男孩子受到的暗示是“行”,这就使他们产生了不同的状态,于是就如笔者在《享受幸福》中写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倘若你要孩子行,那就要珍爱孩子每一次的成长机会,欣赏他们的成长,欣赏他们的言行;倘若你要孩子不行,那就抱怨,指责他们吧。
孩子的潜力恒大于已经实现的一切。现代科学的研究早已证明,人的潜能是巨大的。残疾人舟舟不也成为很棒的指挥吗?聋哑女孩周婷成长为美国著名大学的高材生,正是其父周洪赏识教育的杰作。让我们无限地相信孩子发展的潜力吧!
6 让孩子有一样属于自己的东西
[人最幸福的事是让他喜欢一件事情,哪怕是种花、养小动物,使业余时间、精力有所寄托。]
父母在培养儿童智力的同时,切不可忽视非智力的培养,应该使年轻一代具有远大的目标,广泛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独立的性格。
人最幸福的事是让他喜欢一件事情,哪怕是种花、养小动物,使业余时间、精力有所寄托。每个孩子,在家庭中、学校中都应使他有个兴趣爱好。什么最好?特色。现在分数最好,其他人都是失败者。
其实,孩子学得太难了,有的是一辈子都用不上的知识,有什么价值?教育应该让孩子有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他即使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名牌,也会有健康人生、幸福人生。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价值。复旦那个自杀的研究生有什么价值?
很多优秀人才,他们并没能接受正规大学的教育。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学到的诸如善良、勤勉远远超过大学的收获。
每个孩子可以有不同的成长道路,让他喜欢一样,会影响孩子一生的生活质量。一个人的精神生活是否快乐,这很重要。
7 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
[读书的人生活不一定富裕,但他可能是精神富翁。精神上的愉悦常常比物质来得重要]
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主要任务就是读书。但现在学生除了读教科书之外恰恰很少读书。凡是读书多的孩子,一般来说,其视野必然开阔,其精神必然充实,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著。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这个人的读书史。
读书对于人的成长是最重要的。世界上那些生命力旺盛的民族一定是爱读书的民族,如犹太人。近代史上三个最伟大的人物均来自犹太民族:马克思以唯物辩证法改变了人类对社会的看法,爱因斯坦以相对论确立了崭新的宇宙观,弗洛伊德以精神分析法让人更准确地了解自身。全世界富有者中,40%是犹太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最多的也是犹太族人。他们读书态度近乎宗教:孩子刚生下来,就用蜂蜜涂在书上,让孩子舔,意思是读书才能甜蜜。他们也绝不允许把书踩在脚下。他们每人年均读书60本,中国人均只有5本。一个不读书的人是走不远的。是否读书跟他是否大学毕业没有关系,书才是真正的大学,才是让人精神成长的乐园。
宁静才能致远。读书的人生活不一定富裕,但他可能是精神富翁。精神上的愉悦常常比物质来得重要。
8 让日记伴随孩子成长
写日记是个好习惯。通过写日记,可以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总结和深化思考;可以锻炼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可以让子女倾诉自己的情感,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培养他独立的个性和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可以锻炼他的意志,开阔他的心胸,净化他的心灵。不仅孩子写、老师写、父母也可以写,这方面成功的例子很多。有的甚至彻底改变了一个孩子,一位家长,一个学校的状态。因为要想写得精彩,就必须活得精彩,做得精彩。
写日记是个好习惯。通过写日记,可以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总结和深化思考;可以锻炼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可以让子女倾诉自己的情感,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培养他独立的个性和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可以锻炼他的意志,开阔他的心胸,净化他的心灵。不仅孩子写、老师写、父母也可以写,这方面成功的例子很多。有的甚至彻底改变了一个孩子,一位家长,一个学校的状态。因为要想写得精彩,就必须活得精彩,做得精彩。
更多精彩文章
- 这4个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妈妈把握好,将事半功倍!
- 12岁前给孩子的最好教育, 是教会这四个字!(值得一读再读的好文)
- 为什么爸爸一定要参与孩子的教育?答案全在这里了
- 一位父亲内心竟能如此细腻,对孩子说了这般话
- 教育孩子“千万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就安全了?错,这远远不够!
- 一个清华妈妈的教育方法:如果你的孩子处在3~15岁,一定要看看!
- 为什么爸爸一定要参与孩子的教育?因为爸爸带的孩子更有出息!
- 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尤其是爸爸!
- 爱发脾气的孩子,这样教育,长大后更有出息!
- 一位考734分的清华学霸,给中国家长的6大忠告!初中知道都晚了...
- 贪玩儿子成美国高考状元
- 好好写字很重要
- 工程师自创学习方法助儿子考上复旦
- 家庭教育中的“五重五轻”
- 学会怎样才能不助长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