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教育:一门关于成长的幸福学
来源:中小教育发布时间:2012-04-03
●主持人:本报记者 支玲琳
●嘉 宾: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上世纪80年代出生,拥有丰厚家产,他们被称为“富二代”。他们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一代民营企业家“富一代”们的子女,如今他们靠继承家产,拥有丰厚财富。杭州飙车事件发生后,很多人说,以胡斌为代表的“富二代”生活方式应该受到谴责。但我们无法回避一个现实命题:日渐富裕起来的中国人,究竟该如何教育下一代?因为伴随着民间财富的高速增长,所谓的“富二代”教育,可能不仅仅是某一个群体的问题,而将是关系一代人的大事。
支玲琳:一位“富二代”的代表以其切身所见,下了这样的结论:纨绔子弟败家子在“富二代”中非常普遍,起码占50%。且不论这个数字准确与否,作为富裕起来的一代,他们的素质确实令人担忧。您对这个群体有着怎样的观察呢?
孙云晓:确实,富家出纨绔子弟的几率会比较大。但“富不过三代”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规律,它只是代表一种可能,我们不能妄下“有钱就会变坏”的结论。像有些老牌富豪家族已经富了很多代,却一直繁盛至今,比如洛克菲勒家族。其实说到底,这还是一个教育问题。关键在于,父辈给孩子巨额财富的同时,也要给予相应的优良品质。否则,这会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不过比起其他国家,中国的“富二代”又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的父母虽然嘴上也说,“你要长大了”,但实际上无论是父辈还是子辈都没有做好独立的准备。这种对孩子的溺爱是根深蒂固的。在德国有一种传统,无论怎样的家庭,孩子到了18岁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独自出门远行———放在孩子口袋里的钱很少,但是希望他走的路很远。可在国内,有几个家长愿意孩子受这样的磨砺呢?尤其是富足家庭,想的更是给孩子置业、买车,没有“18岁独立成人”的意识。但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孩子特别依赖父母,没有生活的体验和社会的阅历。于是,当有大量金钱可以支配的时候,就很容易迷失方向,作各种危险的尝试。中国的子女独立难,而“富二代”的独立,更是难上加难。
给孩子的财富越多,其实越危险。因为他会生活在一种不真实的环境里。人生有常态,比如你是学生不挣钱,就要过节俭的生活。但有的富人却忽略了这一点,给了孩子很多钱,这样使得孩子从小就成为财富的奴隶。也会让孩子觉得,一切都很容易,什么都可以用钱摆平。所以真正的名言应该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
支玲琳:媒体在谈到“富二代”问题时,常常会说,因为父母忙于生意,所以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情感需求,只能用物质来补偿。这究竟是妄自推断,还是一个普遍问题呢?
孙云晓:我为什么提出“父教”的缺失是我们民族的隐患,会让孩子终身“缺钙”呢?原因就在这里。“富二代”的问题,更是如此。父亲的教育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它有一种很深刻的导向上的确定性。每个人在青少年时期有两个发展目标,第一就是亲密性。指的是与人亲密相处、合作的能力。另一个目标,就是独立性。母亲往往特别容易培养孩子的亲密性,而父亲的作用主要在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闯世界,敢于负责任,敢于吃苦,这是父教的特色与使命。
此外,母亲教育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容易对孩子溺爱。这种天性难以克服,往往会无度地满足孩子。但父教不同。观察发现,父教比较充分的孩子往往都有敬畏心。因为孩子觉得父亲很威严,从小就会感到一种敬畏。在某种程度上,父亲代表了一种规则———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有些底线是很清楚的。这样孩子从小就有这么一种熏陶,父亲不点头,这事不能办。而因为“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惯性,父教缺失在中国是一个普遍现象,在富人阶层尤为突出。
更多精彩文章
- 这4个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妈妈把握好,将事半功倍!
- 12岁前给孩子的最好教育, 是教会这四个字!(值得一读再读的好文)
- 为什么爸爸一定要参与孩子的教育?答案全在这里了
- 教育孩子“千万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就安全了?错,这远远不够!
- 一个清华妈妈的教育方法:如果你的孩子处在3~15岁,一定要看看!
- 为什么爸爸一定要参与孩子的教育?因为爸爸带的孩子更有出息!
- 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尤其是爸爸!
- 爱发脾气的孩子,这样教育,长大后更有出息!
- 最好的教育,竟藏在这2个不起眼的地方!对孩子影响太大了
- 义务教育136首必背诗文,非常齐全,陪着孩子这个暑期背起来!
- 贪玩儿子成美国高考状元
- 家庭教育中的“五重五轻”
- 好好写字很重要
- 学会怎样才能不助长谎言
- 工程师自创学习方法助儿子考上复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