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
来源:乐学发布时间:2013-08-13
原文:https://blog.edudown.net/u/26778/archives/2009/2009101015419.html
露水河镇小学 李文辉
对于大多数城市家庭来说,物质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与独生子女自理自立能力下降的矛盾,已越来越成为家长伤神、学校重视、乃至社会关注的问题,这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当然也在我们孩子的身上毫无例外地体现着。
一、从小树立孩子自理自立的观念,家长也要以身作则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长的价值取向、工作生活态度乃至一言一行,往往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孩子一上小学,我们就借着庆祝他“长大”、入学的机会,向他灌输独立、自立的观念,让他记住并体会一句话:“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汉”。而作为家长,尽管双方父母都能够而且也很想帮助带孩子、做家务,但我们从来都坚持自力更生,即便自己辛苦点,也不把孩子推给老人去带。这样,既让老人能轻松安度晚年,又能减少孩子被宠爱甚至溺爱的机会,还能对其自理自立能力进行言传身教,可谓一举多得。于是,孩子的“靠山”没了,“后路”断了,依赖性自然也就少了。
二、从小事做起,逐渐养成自理自立的习惯
孩子一入学,我们就积极响应老师的建议,让其自己整理文具、收拾书包,从不代劳,而是教其一些防止遗漏的方法,最多也只是婉转地提醒一下,慢慢地,准备次日课本文具、收拾书包一类的事,便基本不用家长操心了。
三、孩子遇到或可能遇到困难时要帮助其分析原因
要培养孩子独立、自立的能力,并不意味着家长对什么事都放手不管,而让孩子自己面对一切困难、承担所有压力,相反,家长要有选择地积极介入,提供必要且有效的帮助,特别是在孩子还小,初次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家长更应耐心帮其分析原因,并教给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思路,再让孩子自己去试,直到成功,让孩子真切地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快乐。
比如,我们孩子在幼儿园时,曾经和小朋友发生过冲突或不愉快。在耐心询问孩子,了解了一些细节后,我们发现,其实孩子很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但常因为言语不适当而引起误会,于是,我们在充分肯定其出发点的基础上,教了他一些与别人沟通的正确的表达方式,并鼓励他继续和曾经“讨厌”他的小朋友交往。没多久,老师就说他“聪明”了,小朋友说他“能干”了,孩子自己也觉得十分的兴奋。
针对孩子经常一个人独自在家,我们提前对他进行了相应的安全教育,设想了“陌生人敲门怎么应付”、 “怎样安全穿越马路”、“怎样安全用电、用气”、“怎样避免被骗”、“遇到坏人怎么办”等许多种情况,一一教给其相应的方法,甚至多次进行“模拟试验”,加深其印象,使孩子在面对问题时能正确做出判断,熟练应付大多数的情况,并逐渐积累经验和胆量,进而提高自信心。
四、赏罚分明,鼓励为主
自理自立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孩子年纪还小、对父母的依赖还比较深的时候,这种过程甚至难免痛苦。为此,我们采取了有赏有罚,鼓励为主的办法。
为了能让孩子主动收拾房间、帮助父母做家务,我们与孩子约定:凡是他出力整理的旧报纸、拾掇的废品,回收后的钱归他所有;晚饭后如有时间洗碗,一律按劳计酬,孩子劳动所得可自由支配,只需告知,不必经父母同意…… 尽管孩子的“劳动所得”在大人看来并不算多(挣的最大一笔钱来自洗碗,人民币5元),但他却很是兴奋,并且十分“节约”,毕竟,这钱挣得并不容易。
除此之外,我们还针对孩子喜欢玩电脑游戏的“弱点”,采取了“目标分解、积分奖励”的办法,即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把允许孩子在休息日玩游戏的时间与每天必须达到的要求挂起钩来,用他每天获得的“积分”换取电脑游戏的时间,多得多玩,少得少玩,不得就不玩,严格执行。这样,既避免了孩子沉迷游戏,又为他认真干“正事”提供了“兴奋剂”,还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时间观念,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