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得骂不得,孩子又不听话怎么办?其实是不懂这一点
来源:教子有方发布时间:2017-07-25
孩子犯“熊”你会怎么去管教他?
“不和他废话,揍一顿就老实了!”
“不用管!孩子还小呢,长大自然就好了。”
“先讲道理,道理讲不通,该出手时还是要出手!”
可见,多数的家长对于对于屡教不改的孩子,基本都会走向放任不理或者用打骂的极端方式去解决。
放任不理的自然是不妥,毕竟孩子还是要管教的。打骂也的确能够起到暂时的效果,但要知道我们管教孩子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可以自我约束,当下次发生同样的事情的时候,他们可以意识到这件事情不对而不去做,而不是因为害怕父母的打骂而不做。
因此,孩子是要管的,而且要狠狠的管,只是孩子也应该被我们温柔的对待,被我们尊重和懂得。
最好的管教是学会“读懂”孩子。
-01-
读懂孩子的叛逆
3岁、7岁、10岁,孩子的3个叛逆期,期间会表现的很逆反,如果孩子处在这三个年龄段,请理解孩子的反常。
3岁左右是宝宝叛逆期
此年龄段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形成,经常用“不”表达自己并有着强烈的占有欲。
“不”,“吃饭去”“不”,“睡觉去”“不”,甚至还会说一些诸如“打死你”,“踢死你”,这些听上去既不文明又有些可怕的言辞。
孩子强烈地感觉到了占有、支配自己所属物的快乐。并且对你的大道理一概不听。
建议:
宝宝叛逆期父母要做的就是忽略、淡化!不要在意孩子的语言,因为这并不是他的真实想法,慢慢等待这个阶段过去。
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意愿,不要觉得孩子是老大就一定把玩具从孩子手里抢走送给那些小的。给孩子提供一个独立的空间,比如一个属于孩子自己的房间或者区域,并且不随意侵犯别人的领域。
7岁左右是儿童的叛逆期
当孩子进入小学之后,思想在逐步走向独立,他们会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于是这个“小大人儿”就会极力地去挣脱父母的掌控,希望凡是自己说了算。处处喜欢跟大人“唱反调”。
建议:
给孩子足够的尊重
这个阶段,父母的一言堂绝对是杀伤性武器。涉及到孩子自身的事不妨多与孩子商量,也可试着逐步将自主权换给孩子。
给孩子足够的陪伴
把孩子交给手机往往让孩子沉溺网络,不如多陪孩子读读有趣的书。
10岁以上的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渴望像真正的大人那样生活,那样做自己的决定。希望得到父母的信任和期待。
建议:
给孩子一些积极的引导
父母不要干预其中,只能尽量给他一个健康的社交环境,给孩子一些忠告,带他接触不同的人,仅此而已。
给孩子自己的空间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事物的能力,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基本形成,但是孩子们的世界和父母的世界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不要怕代沟限制了交流,但是更不能因为唐突干涉孩子,侵犯孩子的个人空间而产生矛盾和冲突。
-02-
读懂孩子的控制欲
孩子是很想去“控制”大人的。当然,刚开始,他们并不懂这种神奇的力量。一个刚出生的小宝宝会用哭声引得大人的关注。他们困了,会哭,饿了,会哭,不舒服了也会哭。而一哭,大人会马上满足。
在婴孩时期当然要这样,一定要好好满足孩子的需求,给孩子安全感。只是很多父母一直把自己的孩子当作小婴儿一样对待,这样问题就来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需求会不断地改变。他们做不好,就需要父母帮忙。
比如孩子要高处的气球,当然要帮忙,因为他们个头还小,孩子要吃苹果,示意父母去洗,当然要帮忙。可是,一些无理的要求也往往随之出现。看到别人手里的玩具,自己也想要,就想打人帮忙去拿过来,就算另外一个孩子不愿意,也要抢过来才能满足。
久而久之自己的能力没有增加,父母却操办了一辈子。而且这些孩子成年后还是想方设法通过父母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自己就可以不去吃苦奋斗。
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哪怕是大喊大叫地哭闹。父母也大可不必理会,孩子哭闹不会让自己受伤的。不良情绪发泄之后,让他们自己在房间里好好冷静地想想。唯一要做的就是坚定自己树立的那个规矩立场,温和地等待和处理。
-03-
让孩子知道错在哪
孩子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坏习惯。比如说脏话,打人。打骂不是办法,说教也常常没用。
只有让孩子自己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错误有一个很深的印象,才会有好的效果。
记得有一天,优优跟表妹在一起玩。两个孩子虽然只差两个月,显然优优的力气要大得多。突然,两个孩子因为玩具小熊猫争吵了起来。
当时优优一把夺过熊猫,拿着往妹妹头上砸去。小妹妹没有还手,也没有哭,看了一眼旁边的我。优优将熊猫抱在怀中,捂住脸。
“你刚才是不是打妹妹了?”
“没想打她,是她先抢我的东西!”
“不是说好了要分享的吗?”
“谁要她抢我的熊猫”“所以你很生气,就打了妹妹?”
她略带悔意的点点头。
“你跟妹妹道歉,不知道砸脑袋很危险,而且很疼。你知道会很疼吗?”她摇摇头。我走近她,轻轻地在她小脑袋上弹了一下,她一下子缩了缩脖子。
“是不是很疼?”
“嗯”
“跟妹妹说声对不起”
她犹豫了一会,还是说了对不起。“没关系”,妹妹笑着原谅了她,两人又高兴地玩了起来。
-04-
总有很多父母说自己的孩子不懂父母的辛苦。不如说是父母没有搞懂孩子。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多想想孩子行为的背后,究竟是为什么。
就像家长必读讲堂田先老师在讲原生家庭对孩子影响中所说的,父母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熟悉自己孩子的那个人。就好像养花一样,你不懂花的品性、需求、生长的规律,就养不好花。养孩子,不也是如此吗?
更多精彩文章
- 班主任透露:拉开孩子差距的看着是分数,其实是这项能力!
- 孩子十岁前学会这3件事,远比考100分更重要!
- 孩子遇上“坏同桌”,聪明家长的做法很棒,比换同桌简单有效!
- 缺乏界限感的父母,会收获一个怎样的孩子?
- 这3件事,爸爸参与越多,孩子将来越出息!
- 这4个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妈妈把握好,将事半功倍!
- 熊孩子到底为什么这么熊?只因这仨字…
- 买800万的学区房算什么,有本事教会孩子这4件事!
- 孩子成绩差,不是智商低,是这8种行为惹的祸!
- 成绩差的孩子都有这4个臭毛病,快帮助克服,刻不容缓!
- 工程师自创学习方法助儿子考上复旦
- 好好写字很重要
- 家庭教育中的“五重五轻”
- 学会怎样才能不助长谎言
- 贪玩儿子成美国高考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