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一个专制的父亲,是孩子一生最大的悲哀

来源:成长树发布时间:2017-08-22

01

 

“乐嘉带四岁女儿沙漠徒步四天”这个词条在微博热搜榜悬挂了好久了,宝爸宝妈们因为这件事也在网上吵得热火朝天。

 

比如有人觉得,这是好事儿啊,不是谁都能有这样的条件的,也能够带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人生可不是贵在经历么?

 

当然也有不少妈妈们纷纷表示,“太心疼孩子,一天走那么多路可不给孩子累坏了?挫折教育也要把握好一定的尺度不是?”

 

而我想说的是,拥有这么一个这么专制的父亲,真的是孩子一生最大的悲哀。

 

我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徒步期间,乐嘉曾在微博上表示:


 

 

“我是你爸爸”的不容置疑的语气,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你好的一套说辞,却也忽略了不过一个六岁的孩子,却要承受身体不可承受之重却不得不承受的重量。

 

孩子需要挫折教育是没错的,但至少也应该是有一个程度。一旦超越孩子无法承受的程度,便会对孩子的身心产生不良影响。

 

乐嘉所表现出来的挫折教育的方式,不禁让我想起了闺蜜小江的父亲。

 

 

 

02

 

小江从小就害怕他的父亲,在她的记忆里,父亲是一个界定模糊的角色。小时候父亲总是很忙,脾气也很暴躁,他说一,小江和母亲就不能说二。因为在他看来,他是全家的一家之主,谁都不能挑战他的权威。因此在小江眼里,父亲出差的日子,就是她最快乐的时光。

 

记得一次中午放学后,我和小江因为挑选花花绿绿的本子,在文具店里逛了很久,耽误了回家的时间。那天中午小江回到家以后,小江父亲把买好的东西抢过去狠狠地摔在了地上,一边推攘着小江,嘴里一边说着“放学不立刻回家学习,在外面疯,野狗!”然后关上了家里的大门。

 

后来每当小江回忆起这件事情,还是会情不自禁的掉下眼泪,小江说,“当我站在门外手足无措的时候,我心里充满了绝望,我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父亲?”

 

几岁的小江,十几岁的小江,直到现在三十几岁的小江,心里终于停止了期盼。她希望,等她长大一点点,父亲就可以变得好一点点。然而失望攒够了,就真的只剩下绝望了。尽管父亲不再用拳头说话了,言语上的暴力和却从未停止过。

 

前段时间小江回家住了几天,一天夜里,小江打电话给我说,“我爸喝醉酒回到家,我妈让我给他喂茶,茶水可能是有点烫,他竟然直接吐在了我的衣服上,嘴里不停地说不愿意喂就滚,白眼狼。”

 

那天晚上小江第一次大吼着对父亲说,“你能不能别动不动就吼,你这么做只会让我更怕你,而不是亲近你。”

 

然而更加悲哀的是,小江父亲用更大的声音吼了回来,“我是你爸!我吼你几句怎么了?”

 

是几句吗?不,是小江的前半生。

 

三十几岁的女人,作为孩子妈妈的小江,却还要忍受来自生养自己的父亲像小时候一样的侮辱,这难道不是小江这一生最大的悲哀吗?

 

 

03

 

在专制型家庭环境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不仅仅是可悲以及值得同情的,家庭环境对孩子自身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还有一个朋友,他不记得从几岁开始,只要自己稍有犯错,父亲的呵斥就会如暴风雨般袭来。虽说父亲的脾气大归大,也倒是没有打过他。但朋友最无法忍受的,却是父亲总是以一种“我是你爸,你什么都要听我的”这种高姿态面对他。

 

高中时候朋友想学吉他,父亲说不务正业;高考填报志愿,朋友终于可以顺利进入厦门大学,圆了自己多年的一个梦,却被父亲的一句“太远了,就在北京读吧”打破了。朋友试图反抗和商量,但毫无疑问的,这场战争,朋友败下阵来。

 

朋友无奈的说,“我想进入什么样的学校,交什么样的朋友,甚至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父亲都想起决定作用,我努力的想要摆脱他的这种观念。我结婚了,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以为我解脱了,但可悲的是,我成了父亲的缩影。我一直觉得我会是一个好父亲,至少不会像我的父亲,但三十几年来他对我的专制,已经让我耳濡目染了。”

 

其实很多事情往往都是这样,你越是想与哪一个方向背道而驰,结果越是摆脱不了原来的轨迹。就像我的这位朋友,越是想要摆脱父亲的专制,却也成为了父亲这种专制的人。

 

 

04

 

父亲这个角色,在生活中扮演的不仅仅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更多的,是“我不仅仅是一个父亲,我也是孩子生命里的第一任人生导师。”

 

在美国《parents》杂志中,父亲被认为对孩子的一生有重要的影响——

 

1、父亲跟母亲是不同的;

2、父亲更爱与孩子玩闹;

3、父亲对孩子的推动作用更大;

4、父亲使用的语言更复杂;

5、父亲对孩子的约束更多;

6、父亲使孩子更社会化,为他走进现实世界做准备;

7、介绍男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行为;

8、父亲支持妻子;

9、父亲更会帮助孩子发挥潜能。

 

父亲这个角色对孩子的影响,从某一个角度来说,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它会指引孩子走向一条光明的道路。然而在这个过程里,如果父亲总是会偏离自己的初衷,由指引变成了指挥,也就是“你要怎么去做”变成了“你必须要这么去做”。这种严厉的专制的父亲,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毁灭性的。

 

记得曾经看过一位心理学讲师的文章,她说她每次“努力回想爸爸留给我的童年记忆,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可能留下最多的,是对爸爸的排斥和恐惧。”

 

直到她长大后,成为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才发现,原来她的来访者中,竟然有无数人有着跟她同样的感受。专制的父亲和孩子们的关系,都惊人的相似:

 

“我无力为自己做主,我处处讨好别人,我觉得自己又丑又遭人讨厌;被同学欺辱仍然好脸相对,与不熟悉的人讲话都会四肢发软。小小年纪就多愁善感,写的诗句都太过深沉;长期处于抑郁状态,内心孤独而自闭;为家里的每一个成员操着心……”

 

他们怯懦胆小,他们害怕与人发生冲突,他们时常感觉到孤独疲惫,却一直忍着,咬紧牙关。这是父亲过于严厉而导致的孩子的状态,但却绝对不是一个孩子应该有的状态。

 

无论是在电视剧还是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听到有父亲以高姿态说着,“我自己的孩子,我想怎么教育就怎么教育”,然后一阵呵斥或者动起手来。但在我们看来这种行为却是一个父亲最无能的表现。

 

孩子毕竟只是孩子,他们的生活和社会经验与我们相比相差甚远,所以犯错总是难免的。然而在犯错以后怎么纠正他并让他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就是我们身为家长应该做的功课。

 

教会孩子面对挫折,是我们做父母的本分。尊重孩子的选择,教会孩子们爱与快乐,是同样重要的事情。

 

如果父母都能用“尊重式”的批评教育来代替呵斥,用和睦的家庭环境取代专制,用讨论的方式来代替想要进行的说教,那么父母才会和孩子取得双赢:你积极的引导了孩子,孩子也对你的友好态度心怀感恩。

 

都说有个好妈妈是莫大的福气,其实,有个好脾气,懂宽容的父亲,何尝不是一个家庭,莫大的幸运。

    更多精彩文章

    • 班主任透露:拉开孩子差距的看着是分数,其实是这项能力!
    • 孩子十岁前学会这3件事,远比考100分更重要!
    • 孩子遇上“坏同桌”,聪明家长的做法很棒,比换同桌简单有效!
    • 缺乏界限感的父母,会收获一个怎样的孩子?
    • 这3件事,爸爸参与越多,孩子将来越出息!
    • 这4个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妈妈把握好,将事半功倍!
    • 熊孩子到底为什么这么熊?只因这仨字…
    • 买800万的学区房算什么,有本事教会孩子这4件事!
    • 孩子成绩差,不是智商低,是这8种行为惹的祸!
    • 成绩差的孩子都有这4个臭毛病,快帮助克服,刻不容缓!
    • 贪玩儿子成美国高考状元
    • 好好写字很重要
    • 家庭教育中的“五重五轻”
    • 工程师自创学习方法助儿子考上复旦
    • 学会怎样才能不助长谎言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