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

来源:教案设计发布时间:2012-04-19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推导并总结出的计算公式并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准备

(一)最近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的平面图形——圆,你对圆又有了哪些认识?

(二)创设情境:龟兔赛跑

第一次龟兔赛跑,小白兔输了不服气,于是进行了第二次比赛,这回小白兔画了两条比赛路线,小白兔跑圆形路线,乌龟跑正方形路线,结果小白兔赢了,观众纷纷表示比赛不公平,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二、新授教学

(一)定义

1.小乌龟跑的路程就是正方形的什么?小白兔呢?

2.什么是?请你摸一摸你手中.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

(二)推导公式

1.学生讨论

(1)正方形的周长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2)你认为和谁有关系?

2.猜测

看图后讨论:大约是直径的几倍?为什么?

小结:通过观察大家都已经注意到了肯定是直径的2—3倍,那到底是多少倍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3.实践操作

(1)目的: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约是直径的几倍.

(2)建议:为了更好的利用时间,提高效率,请你们在动手测量之前考虑好怎样分工更合理.

(3)填写表格

单位:厘米

测量对象

圆的直径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1

   

2

   

3

   

4

   

(4)汇报小结

看了几组不同的结果,虽然倍数不同,但周长大多数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比三倍多多少呢?

(三)认识圆周率、介绍祖冲之

1.我们把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

2.介绍祖冲之

(四)总结公式

1.怎样求周的长?如果我用字母c代表,d表示圆的直径,那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教师板书:C=πd

2.还可以怎样求?

教师板书:C=2πr

3.分别是直径与半径的几倍?

(五)课堂反馈

你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小乌龟和小白兔谁跑的远了吗?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一)判断.

1.π=3.14                                    (    )

2.计算必须知道圆的直径.               (    )

3.只要知道圆的半径或直径,就可以求.  (    )

(二)选择.

1.较大的圆的圆周率(       )较小的圆的圆周率.

a 大于 b 小于 等于

2.半(         )圆周长.

a 大于 b 小于 等于

(三)实践操作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先讨论如何画,再操作.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后作业 

(一)求下面各.

1.d=2米     2.d=1.5厘米     3.d=4分米

(二)求下面各.

1.r=6分米   2.r=1.5厘米     3.r=3米

六、板书设计 

C=πd       C=2πr

单位:厘米

测量对象

圆的直径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1

   

2

   

3

   

4

   

 

教案点评:

教学设计新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探索、思考,由具体到抽象获取知识并在获取知识中尝到探索之趣,成功之乐,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探究活动

我是小小设计师

活动目的

1.通过设计儿童乐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题目

小明家正在修建现代化的大型社区,其中有一部分是“儿童乐园”(占地是300米×300米的正方形).设计院的叔叔阿姨请小明帮忙设计这个儿童乐园,你能帮助小明设计这个“儿童乐园”吗?

活动要求

1.各个组成部分面积分配合理,布局合理.

2.要体现不同年龄阶段儿童需要.大致分为:1----4岁;5---8岁;9----12岁.

3.要有娱乐活动场所、休息场所、小路.

4.算出各个部分的面积.

    更多精彩文章

    • 《圆的周长》教案
    • 十一册《圆的周长》
    • 圆的周长 人教版六上第四单元
    • 《圆的周长》片断实录及评析
    •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 “圆的周长”教学设想
    • 圆的周长 ( 二 )(参考教案二)
    •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 [圆的周长]教学设想
    • 简单应用题
    • “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及反思
    • “认识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
    •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对比
    • 分数的基本性质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