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6

来源:学习家园发布时间:2012-07-04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生活及其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2.学习作者朴素、洗练、自嘲、自赏的语言风格。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新课

   展示画像  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你是怎样知道的?谁知道有关他的故事轶闻?今天我们学习陶渊明的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师板书)

   二、研读课文

   1.自读质疑

   教师引语:这位五柳先生可是个性格鲜明的人,同学们一读就知道了,请先对照注释和课后习题自读课文,读出声来,边读边圈点勾画,有问题可以问老师。

   学生自读、自疑,学会自学。

   2.听读体会

   教师引语:看见同学们读,老师也想吟读一番,听听老师读出了什么语气?

   学生听教师范读,并初步体会作者自赏自嘲的语言风格。

   3.齐读感悟

   教师引语:让我们齐读课文,读出感情。

   4.寻读探究

   教师引语:通过几遍朗读,我们对五柳先生有了个大体认识,你眼中的五柳先生是怎样的人?尽可能依据文中的语言想像出来。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小组边读边讨论。

   学生交流,教师只听,不作评价,学生只要能说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即可。

   课堂设想:通过朗读与讨论,了解"五柳"名字的来历,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为自己立传,"好读书"、"性嗜酒"、"家贫"、"著文自娱"及东晋的历史背景,能从中感受到陶渊明的性格及追求即可。

   5.品读交流

   教师引语:陶渊明以自赏自嘲的语言写出了自己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形象,语言特别有味。你最喜欢哪一句?找出来进行赏读。

   学生交流,师生共赏共品。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相关资料:很多文章引用"好读书,不求甚解"一句,却往往忽略"每有会意",事实上,陶渊明强调的是看书要讲究心领神会,求其真谛,不能死抠字句。陶渊明喜欢读《山海经》,曾写过13首关于读《山海经》的诗,说有一次读《山海图》,他觉得自己仿佛穿越时间、空间,窥破了宇宙间的玄奥,兴奋得手舞足蹈,无以复加。这便是"会意"的境界。

   ②"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相关资料:东晋文人嗜酒,是一种逃避生活的方式。

   ③"短褐穿结,革瓢屡空,晏如也。"重点理解"晏如"。

   ④"不戚戚于贫*,不汲汲于富贵。"理解"戚戚"、"汲汲"。

   6.熟读成诵

   教师引语:好句子就要背下来,师生同读佳句及段落,当堂背诵。

   三、能力拓展

   教师引语:东晋以后,很多文人欣赏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以陶渊明自况,这正是中国文人张扬个性、自我欣赏的"风骨"。下面,我们再看一篇《老舍自传》。

   老舍自传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两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地。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断学师范,遥奠教书匠之基。及壮,湖口四方,教书为业,继学师范。每购奖券,以得未彩为荣也。二十七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起。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闲时养花,不甚得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请一生朗读,想一想两篇传记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相似点?

   课堂设想:只要能体会到作者的自赏、自嘲、自得、自乐即可。

   教师引语:其实,同学们也可以学习这种自赏自嘲的笔调,写出自己的个性风采。同学们也来介绍一下自己吧,可以是完整的小传,也可以只是一两句抓住某个特点,表现自己的个性。

   学生展示自我并交流。

   如:生1:喜欢足球,却被称为臭脚。

   生2:每每迟到,总被老师耻笑,一笑了之。

   生3:不戚戚于分数,不汲汲于名次。

   四、课堂收束

   这堂课即将结束了,相信大家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之旅上会有更多收获。网络、书店、图书馆,都是学语文的好去处,有收获,可以告诉我,有困惑,也可以告诉我。

   五、作业 :整理自己的小传,写在作业 本上。

 

 

 

 

 

    更多精彩文章

    •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 《芦花荡》练习题
    • 《错过》教案5
    • 《夜雨寄北》教案1
    • 人教版八年级上《杜甫诗三首》说课稿
    •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 《献给母亲的歌》教学设计5
    •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11
    •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4
    •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 《奇妙的克隆 》教学设计
    • “作文中的联想与比喻”教案
    • 《满井游记》难点例题解析
    • 《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
    • 《小石潭记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