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说课稿--《我们在生长》(一)说课稿
来源:学习方法发布时间:2012-07-17
《我们在生长》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课。
生长发育是生命的象征,也是每一个学生都在亲身经历的事。虽然生长现象是学生所熟悉的,但毕竟对于三年级同学来说这是较为抽象的,如何才能提高他们对于研究自己的身体的兴趣?另外,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并没有对自己的生长情况作过系统的记录,所以让学生通过自身生长情况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是比较困难的。
根据以上对学生情况的初步分析,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一系列的游戏和动手活动,既引起学生研究自己身体的兴趣,也从活动中调动学生的记忆和已有经验、常识,并通过利用这些素材进行分析、整理,从而获取有关我们在生长的证据。
对于初次接触《科学》科目的三年级学生最需要的就是教会他们一种科学的,有条理的思维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并使他们在日后的科学探究道路上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我对教材进行了新的处理,把该课划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在研究生长过程中种种变化特征的同时,培养学生系统的科学思维;第二课时主要是学生的测量、记录、分析表格活动,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来测量记录自己身体生长的变化,并能在课后坚持定期测量、记录、积累数据,通过分析比较这些数据,关注自己的成长,而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本课的第一课时。
根据以上我对本课的设计思路,我为该课的教学制定了如下目标:而该教学目标与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教学过程要体现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理念;教学中要加强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创设一定的情景,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有效的科学方法进行自主学习。”是相吻合的。
科学知识:让学生知道我们的身体在不断变化长大的相关事实。
科学探究:学会系统分析我们在生长变化的感性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起学生对认识自己身体的兴趣,知道珍惜健康,知道成长的重要。
围绕着教学目标,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学的整个流程,以及每个步骤我的设计意图。
在课的引入环节中,以游戏——为动物和植物的生长顺序排序,并让学生联系身边的生物找出生长的科学规律。《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并向他们提供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在这个环节中由浅入深,通过游戏让学生唤起了他们的生活体验,他们也会油然而生出一种亲切感,兴奋感,其探究的欲望和自信也就更为强烈,同时也使学生回忆起由小变大这一生长的最基本特征,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打好基础。
接下来的科学探究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环节,我把它分为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人的生长特征变化;第二部分:探讨能记录下自己生长变化的方法。
第一部分,我大胆地让学生制作虚拟人物——小明的两个不同生长时期的模型。让他们通过模型设计、制作及比较,回忆人在成长过程中身体的种种变化;通过动手做模型,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提供一个形象的实体,理解身体的变化情况;通过对自做模型的介绍,在老师的点拨下,从外到内来探究研讨生长过程中的身体内外变化的种种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做的模型可以很简单,但必须得反映出虚拟人物的两个不同时期。在学生对自己组模型的介绍时引导他们学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可以看到学生对人生长过程中种种变化的表述是丰富的。比如他们利用模型的比较向同学介绍人在生长过程中体重、身高、四肢、躯干等表面的生长变化。在完成了身体表面的生长变化的探究后,“那么哪些时在做模型过程中不能反映出来的呢?”学生在我这一句问话的点拨下继而如火如荼地转入到对身体生长过程中内部变化的研究中去。在此,不同生活背景,不同知识层面下的学生对身体内部变化的表述也不同,从“脑发育了”、“肺功能增强了”等等到一些较为专业的身体变化术语学生都谈及到了,使课堂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
在探讨记录自己的生长变化的方法部分。在小组讨论举例后,教会学生应用发明技法中的“头脑风暴法”在规定时间里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尽可能多地写出(形式不限可以用图画或文字表示)能记录生长变化的方法。我认为该环节的设计突出了探究科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对于研究成长现象这些较为单调的问题上,在形式上若处理不好就会变成师生之间单调的一问一答。要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当中,那么教师必须要精心创设一个情景让全体学生带着兴趣深挖下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游戏、讨论、创设情境动手做等形式不仅丰富了课堂,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科学方法的掌握为学生以后的实践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总结环节中,教师利用学生的评价,对这些自行设计的方法进行分析,鼓励学生不断反思,让学生明白每个方法的使用优点与不足。“怎样才能准确地记录自己的生长”,就是这节课留给大家思考的问题,也是下一课时继续进行的教学探讨活动。课后我让学生就本课自己组的表现,互评,自评,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各方面的发展和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在课堂上我运用多媒体课件,用铃声及“时间到”的组合图片有效地控制每一次学生活动的开始与结束,使整个课堂做到收放自如。
总的来说这样的设计使之做到,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同时也在课内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将科学思维与动手操作相结合,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这类以思维训练为主的讲授课不再停留在沉闷,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使我们的科学课堂活起来!
生长发育是生命的象征,也是每一个学生都在亲身经历的事。虽然生长现象是学生所熟悉的,但毕竟对于三年级同学来说这是较为抽象的,如何才能提高他们对于研究自己的身体的兴趣?另外,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并没有对自己的生长情况作过系统的记录,所以让学生通过自身生长情况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是比较困难的。
根据以上对学生情况的初步分析,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一系列的游戏和动手活动,既引起学生研究自己身体的兴趣,也从活动中调动学生的记忆和已有经验、常识,并通过利用这些素材进行分析、整理,从而获取有关我们在生长的证据。
对于初次接触《科学》科目的三年级学生最需要的就是教会他们一种科学的,有条理的思维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并使他们在日后的科学探究道路上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我对教材进行了新的处理,把该课划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在研究生长过程中种种变化特征的同时,培养学生系统的科学思维;第二课时主要是学生的测量、记录、分析表格活动,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来测量记录自己身体生长的变化,并能在课后坚持定期测量、记录、积累数据,通过分析比较这些数据,关注自己的成长,而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本课的第一课时。
根据以上我对本课的设计思路,我为该课的教学制定了如下目标:而该教学目标与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教学过程要体现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理念;教学中要加强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创设一定的情景,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有效的科学方法进行自主学习。”是相吻合的。
科学知识:让学生知道我们的身体在不断变化长大的相关事实。
科学探究:学会系统分析我们在生长变化的感性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起学生对认识自己身体的兴趣,知道珍惜健康,知道成长的重要。
围绕着教学目标,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学的整个流程,以及每个步骤我的设计意图。
在课的引入环节中,以游戏——为动物和植物的生长顺序排序,并让学生联系身边的生物找出生长的科学规律。《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并向他们提供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在这个环节中由浅入深,通过游戏让学生唤起了他们的生活体验,他们也会油然而生出一种亲切感,兴奋感,其探究的欲望和自信也就更为强烈,同时也使学生回忆起由小变大这一生长的最基本特征,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打好基础。
接下来的科学探究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环节,我把它分为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人的生长特征变化;第二部分:探讨能记录下自己生长变化的方法。
第一部分,我大胆地让学生制作虚拟人物——小明的两个不同生长时期的模型。让他们通过模型设计、制作及比较,回忆人在成长过程中身体的种种变化;通过动手做模型,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提供一个形象的实体,理解身体的变化情况;通过对自做模型的介绍,在老师的点拨下,从外到内来探究研讨生长过程中的身体内外变化的种种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做的模型可以很简单,但必须得反映出虚拟人物的两个不同时期。在学生对自己组模型的介绍时引导他们学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可以看到学生对人生长过程中种种变化的表述是丰富的。比如他们利用模型的比较向同学介绍人在生长过程中体重、身高、四肢、躯干等表面的生长变化。在完成了身体表面的生长变化的探究后,“那么哪些时在做模型过程中不能反映出来的呢?”学生在我这一句问话的点拨下继而如火如荼地转入到对身体生长过程中内部变化的研究中去。在此,不同生活背景,不同知识层面下的学生对身体内部变化的表述也不同,从“脑发育了”、“肺功能增强了”等等到一些较为专业的身体变化术语学生都谈及到了,使课堂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
在探讨记录自己的生长变化的方法部分。在小组讨论举例后,教会学生应用发明技法中的“头脑风暴法”在规定时间里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尽可能多地写出(形式不限可以用图画或文字表示)能记录生长变化的方法。我认为该环节的设计突出了探究科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对于研究成长现象这些较为单调的问题上,在形式上若处理不好就会变成师生之间单调的一问一答。要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当中,那么教师必须要精心创设一个情景让全体学生带着兴趣深挖下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游戏、讨论、创设情境动手做等形式不仅丰富了课堂,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科学方法的掌握为学生以后的实践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总结环节中,教师利用学生的评价,对这些自行设计的方法进行分析,鼓励学生不断反思,让学生明白每个方法的使用优点与不足。“怎样才能准确地记录自己的生长”,就是这节课留给大家思考的问题,也是下一课时继续进行的教学探讨活动。课后我让学生就本课自己组的表现,互评,自评,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各方面的发展和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在课堂上我运用多媒体课件,用铃声及“时间到”的组合图片有效地控制每一次学生活动的开始与结束,使整个课堂做到收放自如。
总的来说这样的设计使之做到,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同时也在课内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将科学思维与动手操作相结合,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这类以思维训练为主的讲授课不再停留在沉闷,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使我们的科学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