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

来源:乐在其中发布时间:2012-07-27


第三节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知识目标:1、记住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及实验室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2、认识制氧气所需仪器的名称及知道这些仪器的连接和使用方法。3、知道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并能说明原理。4、能复述催化剂的概念并说出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5、会判别哪些反应属于分解反应。6、了解工业制氧气的方法。技能目标:1、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提高对实验的观察、比较能力。2、通过对催化剂概念的学习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有无催化剂的对比实验学到自然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对比法)情感目标:1、通过有无催化剂的对比实验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2、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对化学科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安排学生看书并思考下列问题;1、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2、催化剂的概念。3、分解反应的概念4、实验装置及连接顺序(从下到上,从右)5、如何收集氧气?6、如何检验氧气?7、实验操作步骤?8、氧气的工业制法?看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总结归纳:板书:一、原理:

催化剂加热
1、氯酸钾 —— 氯化钾  +  氧气

加热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回答问题 
二、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改变的物质。工业上又叫触媒。实验:(1)加热氯酸钾,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是否有氧气产生;(2)在加热后的氯酸钾中加入MnO2,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是否有氧气产生;  
三、装置:铁架台、酒精灯、试管、单孔塞、导管、集气瓶、水槽连接: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看书上装置图,注意连接方法。 
四、气体的收集方法:1、排空气法(利用氧气密度比空气大)2、排水法(利用氧气不溶于水)讨论收集原理 
五、气体的检验方法:带火星的木条  
六、实验操作顺序:1、检查气密性2、装药品3、加热4、收集气体5、将导管拿出水面6、熄灭酒精灯讨论5、6两步的原理:防止倒吸 
七、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空气法  
作业 :1、作业 本第三节2、预习实验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更多精彩文章

    •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探究单
    •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复习课教学设计
    •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学案
    • 化学教案-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 化学教案-水
    • 化学教案-元素,元素符号
    • 化学教案-分子
    • 化学教案-过滤和结晶
    • 化学教案-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 化学教案-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 化学方程式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 有机物的初步知识
    • 溶液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