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生物教师对教学的反思

来源:爱过学过发布时间:2012-09-12

磨平,变成一个个毫无生气的标准件。显然,这样的教育是与现代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力至少由7种基本成分构成,每一个人这7种基本成分的比重和组合不是一样的,因此,表现出不同的智力特色,呈现出不同的个人特长。学科教学应当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创造条件。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因才施教。因不同学习水平和智力因素的学生设置习题和考试题。课堂提问尽量是开放性问题,答案并非唯一。这样给学生一定的可自由发挥的空间,可以充发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使学生的发展更有个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如学习“光合作用”一节新课内容后,我设计了这一样一个开放性问题——假若你家里有一个蔬菜塑料大棚,运用你所学知识,请你提出增加蔬菜产量的具体措施来。二是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的生物学实践活动,如调查、参观、知识讲座、研究性学习,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查询、收集与整理的文献研究等,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的时空,这样可以让所有学生的特长能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得以施展,所有学生的个性能在活动中得以充分的体现和尽情的发挥。同时,在参与这些活动,也能使同学们理解到生物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使他们受到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热爱祖国美好情感的熏陶,使他们真切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二)改“以教师讲授为主”向“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转变

    把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转变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独立探索、质疑问难、研讨交流的自主学习,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自主学习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是个体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动的一种状态显示。具体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意识和积极思考的行为。与自主学习截然不同的是他主学习,在他主学习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大脑始终处于“休眠”状态,未被激活,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处于被动地位。在探索“自主学习”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尝试解决→合作交流形成共识→总结建构延伸拓展”的尝试。在探索实践中,我体会到:在“自主学习”

    更多精彩文章

    • 生物课的导入技能
    • 一道生物高考题引出的实验教学反思
    • 《生物入侵者》教学反思
    •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教学反思
    • 《学会调控情绪》教学反思
    • 对一堂生物实验探究课《叶绿素形成与光照的关系》教学的反思
    • 《微生物的代谢》教学反思
    •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学案例及反思
    • 《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教学反思
    • 新课标下农村初中生物的教学反思
    •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教学反思
    • 对生物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 对心理素质高低的反思
    • 学习中的记忆法
    • 让学生自己研究鱼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