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中轻松的教与学

来源:教学设计发布时间:2012-09-29

数学课堂中的紧张,而对于网络教室、计算机房、投影设备,孩子们又是新奇的,这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符合他们年龄的特性。有一句话叫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然孩子们有这样的兴趣,那我们为什么不好好的加以利用呢?让孩子们从被动的“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的积极的学习态度中,从而发掘他们的潜力,学好信息技术。所以教师一开始,不要照本宣科,讲理论性的东西,而是应该从情境的创设,从小实践,小操作开始,给他们以鼓励,以消除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譬如用金山画王制作漂亮的图画,让他们切实的感受到计算机的神奇之处,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上好课奠定下基础。
  其次,轻松的教与学,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何采用任务驱动的模式来推动教学。因为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知识的覆盖面是非常广阔的。因此,在学习的各个阶段,都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各部分内容操作技能的联系,使他们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增加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要让学生在“玩”中学习,从而发挥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以“玩”促学,通过自己探究,以“问”促学,通过完成任务,以“做”促学。例如,在教五年级同学制作网页时,我就先给他们展示了一位四年级同学制作的网页,这组网页排版合理,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是一个佳作。上课时,我就说,“四年级的学生可以制作出这么漂亮的网页,我们五年级的同学是不是可以制作的更好呀?”这样,全班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当我布置任务请同学们自学书上的任务二时,几乎每一位同学都很认真地看着书上的每一个步骤。我想,这样的任务驱动是达到了目的的。孩子们不仅积极性提高了,自主学习地效率也提高了。
  再次,轻松地教与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学生完成任务时,教师应巡视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个别问题进行指导。遇到共性的问题,集体讲解是比较好的方法之一。请学生演示操作也可以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一方面,学生展示个人作品的同时,对于好的制作经验和体会,由老师引导同学给予肯定,对于不足的地方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另一方面,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既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又是一个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
  

    更多精彩文章

    • 在信息技术课中让学生学什么
    • 采用任务驱动模式 教好信息技术课
    • 一节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反思--《认识 internet》
    •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讨
    • 精心设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 信息技术教学的"秘密武器"
    • 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演示式导入法
    • 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式导入法
    • 信息技术老师的 “新技术”
    • 信息技术之创新训练法
    • 沟通使我们更近了
    • 反思信息技术教学原则
    • 学生会动手不会动口
    • 《美化我的文档》教学反思
    • 善于发现善于调整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