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

来源:教学设计发布时间:2012-10-25

 

第十七课

1、积累“亢奋、羁绊”等词语。

2、理解本文独特的富有高原气息与时代精神的雄浑壮美的意境,感受时代的脉搏。

3、在反复的朗诵中体会本文的意蕴与语言之美。

1、反复朗诵,体味本文的韵律和气势。

2、反复朗诵,体味语言的节奏美和诗意之美。

1、深刻理解恢弘气势中所包蕴的情感和深意。

第 一 课 时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承载着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信息的,以其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成为生命和力量的宣泄。今天,就让我们一领他的风采与魅力。

1、关于西北:

西北,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那里地域辽阔,到处是黄土高坡,有黄河流过。西北,有着沧桑的历史。它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它曾有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而今天,凝重的土地、粗劣的环境、贫困的生活,西北落后了。西北人性格粗豪、强健、坚韧,“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并没有因生活贫困和封闭而丧失希望,复生的生命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的。这里的人们,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

2、关于:

诞生于西北高原,在古代它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如今它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

狂放无忌的舞姿,高亢激越的咚咚鼓声,释放出西北汉子们顽强坚韧的生命力,释放出西北汉子们的粗壮。那是震耳欲聋、充塞天地的声响,那是毫无羁绊、自由、热烈的舞动,那是生命的呐喊。

3、关于朗诵:

朗诵的基本语调有:轻、重,高、低,平缓、疾速。

用什么语调取决于文意,内容激越昂扬、爆烈、语调高,语速快;陈述、说明、介绍、沉静的内容语速则慢。

4、关于排比与反复的修辞方法。

见课后练习说明。

1、注音:

2、释义:

1、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2、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3、“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4、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5、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6、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1、一句写鼓声给人的启迪,表现人们由不明白、不理解到真正明白、理解了鼓声的内涵,鼓声所宣泄的情感与力量。

2、挣脱束缚、羁绊、摆脱贫困、落后、打破闭塞、冲破一切困难的顽强生命力,它是真正的、原始的、自然的生命力的流露。生命的热情一旦释放出来,就没有什么能阻挡它。此刻,生命显得那么伟大、雄浑、激昂、粗犷。

3、这两句是描写鼓声撞击在山崖上、人的心上产生的回音,形容鼓声震荡,形容鼓声给人的感受。

4、生活如此贫困的西北农民,会如此的粗豪、强健、喷薄着如此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动,也让人惊异。

5、黄土高原的人朴实、沉稳、强健,他们还保存这生命的“元气”,保存着最原始的生命力,只有他们才能发出如此激荡人心的搏击。

江南人过于秀气,又有些商人的圆滑,已消失了生命的“元气”,柔媚的江南水乡只能承载小桥、流水。

第 二 课 时

1、找出描写击鼓场面及这场面给人的感受的内容,说说这场面的有什么特点?

渲染出怎样的气氛?给人怎样的感觉?

2、找出排比句,体会其作用。找出第七段的比喻句,看看其本体、喻体分别是什么?

比喻、排比的作用是什么?

开 头:表演尚未开始,气氛沉稳、安静,为下面的火爆、热烈蓄势。朗读时语调稍缓、平稳。

表演场面:语调高亢、有力、快速,表现出惊天动地、锐不可当的气势。

感 受:8、12段:有力、急促、高亢。9-11段:稍缓、有力。

1、找出描写鼓声及鼓声给人的感觉的内容,说说鼓声给人的感受是怎样的?

2、如何理解“好一个”这句话?

3、如何朗诵这一部分的内容?

3、这句话是对鼓声的冲击力的赞叹。

4、朗读:稍缓、给读者以体验、思索的时间。

1、找出描写表演者及抒发对其赞美之情的内容,说说这些表演者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2、如何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3、朗读:18段,宜稍缓、有力。22段宜慢而有力且高亢。

1、找出赞美鼓声、舞姿的内容,说说应该如何朗读。

短促、有力、渐快。

24段适宜慢而有力。

1、看课文的结尾,说说结尾的特点。

由红学而突然寂静,巨大的反差造成强大的冲击力,反衬上文的火烈、狂放、惊心动魄。

充满激情的语言,描写了表现出的磅礴气势,一泻千里的声威及强健勃发的生命力,这既是对西北这块土地的赞美,也是对这块土地上的生命的赞美,更是对我们这个从

1、一个简短的句子开头,有什么作用?

2、文章一开始写腰鼓表演前的“静”,用了哪些景物作陪衬?

3、为什么先写“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接着又写他们沉稳安静的神情和“呆呆”的腰鼓?

4、“但是:”“看!――”分别单独成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在选文中找出描写这群后生的比喻句,分别指出它们的表达效果。

1、突出后生们的“茂腾腾”的形象形象特点及精神气质,具有吸引人、震撼人的力量。

2、高粱地、风吹高粱叶子、呆呆的腰鼓。

3、前者以动称静,安静的环境,沉稳安静的神态和呆呆的腰鼓,为下文蓄势,反衬下面的火爆。

4、引人注意,人和鼓由静转到动。

5、“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表现了后生的朴实、沉静之美。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不断激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表现了这群后生的力量美和豪放之美。

    更多精彩文章

    • 《安塞腰鼓》基础训练
    • 《安塞腰鼓》
    • 《安塞腰鼓》公开课教案
    • 《安塞腰鼓》教案设计3
    •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2
    •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三则
    • 《安塞腰鼓》教案三则
    •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 七年级语文下:《安塞腰鼓》设计
    • 17安塞腰鼓
    • 往事依依、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
    • 《陋室铭》《爱莲说》
    •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 《土地的誓言》新课标新教案
    •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