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 建筑艺术2

来源:乐学发布时间:2012-10-06

第3课时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二)
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十幅浮雕中了解我国近百年的人民革命斗争史,进而理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伟大意义,激励学生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努力奋斗。
课前学习:

学生通过图书馆或网络等收集有关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十幅浮雕所展示的历史事件的内容(任选一件),并把它整理成一个小故事。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1、导入  :根据课文内容理清十幅浮雕所展示的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并填入表格(见后)。 阅读,思考,填表。

方位

顺序

事   件

时  间

意义

东 1

第一幅

虎门销烟

 

 

2

 

 

 

 

南 1

 

 

 

 

2

 

 

 

 

3

 

 

 

 

西 1

 

 

 

 

2

 

 

 

 

北 1

 

 

 

 

2

 

 

 

 

3

 

 

 

 


    2、组织交流、评价 发表见解
    3、哪个同学能给大家讲讲十幅浮雕中的历史故事。 学生根据课前的准备讲故事
    4、组织评价    

评价要求:口齿清楚,事件交代清楚,生动。 学生根据要求评价。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1、创设问题情境:碑文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义是什么?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哪些英雄?思考,自由发言。
    2、组织交流、评价 发表见解
第三块:探究活动
    1、如果要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增加建国以来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人民英雄的浮雕,你认为应该增加哪些,为什么?并请你描述一下浮雕的内容。思考,自由发言。
    2、组织交流、评价 发表见解
课后学习:
    到西山烈士陵园扫墓,收集为国捐躯的溧阳烈士的事迹,并讲给家人或附近的小朋友听。



第4课时 《巍巍中山陵》 (一)
学习目标:
1、能按空间顺序理清中山陵的大体布局,了解中山陵的特征。
2、能从中山陵的建筑特征中体会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理解其在广大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课前学习:
1、学生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
2、利用图书馆或网络等途径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事迹。
课堂学习:
一、导入  新课
利用中山陵的图片直观导入  。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认真阅读课文,划出作者参观的顺序;
2、根据作者参观顺序填写中山陵示意图(探究.练习二);
3、充当中山陵的讲解员,用简洁的语言把这幅图说清楚。
三、深入探究课文
问题设计:
1、为什么第2段用大半文字写钟山的地理形势、优美景色?
2、联系贝聿铭的成功,说说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为什么会入选?
3、中山陵的总体布局为什么“值得称道”?
4、你认为有哪些建筑直接表现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和伟大形象?
处理方法:
1、先自己精读课文,试着解决;
2、学生提出自学中出现的问题;
3、学习小组讨论;
4、班级交流(好的段落齐读加深印象);
5、教师点评小结。

    更多精彩文章

    • 第七册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 二十“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七年级苏教版)
    • 十九录音新闻(七年级苏教版)
    • 十八三个太阳(七年级苏教版)
    • 十七黔之驴(七年级苏教版)
    • 十六国宝——大熊猫(七年级苏教版)
    • 十五松树金龟子(七年级苏教版)
    • 十四松鼠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
    • 第三单元口语交际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
    • 十三短文两篇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
    • 《土地的誓言》新课标新教案
    • 往事依依、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
    •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 《陋室铭》《爱莲说》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