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荡》教学设计2

来源:乐学发布时间:2012-10-13

教学目标 

复述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展开想像,体验人物心理。

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高描写的能力。

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

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复述故事,把握课文内容。探究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生:预习课文生字词,查阅作者孙犁的有关资料,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上白洋淀的地理环境。

教学内容

    《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

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

送干部。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

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但有一

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子负

了伤。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

第二天,他单身智斗敌人,一个个地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这篇小说很有

点传奇色彩,人物形象鲜明,环境描写也很有特色,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教学设计

导入  (可让学生讲抗日战争时的故事,或教师讲“平原游击队”“地道战”的故事)

    历史上,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你知道吗?黄帝曾在河北一带活动,三国时的张飞和

宋太祖赵匡胤都是河北涿州人。近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更有一些群众英雄,智斗敌人,

从容不迫。今天我们学习孙犁的小说《芦花荡》,讲的就是一个老英雄智斗敌人的故事。

■整体感知

    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投影字词(学生齐读)。教师

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边听边思考。

复述故事情节,说说老头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参与。

    预期目的:

    把握课文内容,抓住老头子的思想核心“过于自信和自尊”

想像体验

  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揣摩体会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地完成任务而产生的心理。

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头子心理活动的一段话。重点品读并评析他的心理。

在品读中展开想像,如果自己是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

  学生齐读或自由读,小组讨论交流。

  预期目的:

  体味老头子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

  多角度想像二菱的心理活动,提高体验性阅读的能力。

探究特色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味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领悟这种描写的高妙之处。

  从课文中摘抄你喜欢的景物描写的句子,用心感受并评析。

  试仿照课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写写学校周围的景物。

  预期目的:

  学习运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渲染气氛的写法。

教师小结

  作者笔下的老头子有鲜明、倔强的个性,智勇双全,决不认输,决不退缩。他的身上

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作者还用强烈的

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景物描写起到了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艺术上融情人景,寄寓作者深沉的情怀。

■布置作业 

  完成研读与练习。

  试把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连成一段话,写在练习本上。

点  评

    本教案的设计,符刽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突出了对学生人

文精神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在人文精神方面,注重把人物的思想感情,转化成学生的自身

体验,让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在语文素养方面,抓住叙事性作品的特点,重在复述故事

情节和分析人物形象。在阅读方面,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提高默读的速度和默读的质

量,重视培养默读的技能。阅读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从

感性到理性;从阅读教材到自我体验,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引导学生

进行探究性、体验性、创造性阅读,比较鲜明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学法

指导上,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

探究学习的能力,设计比较新颖,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更多精彩文章

    •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 《芦花荡》练习题
    •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 《献给母亲的歌》教学设计5
    •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11
    •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4
    •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 《组歌》教学设计
    •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7
    •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4
    • 《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
    • 《满井游记》难点例题解析
    • 《小石潭记 》教学设计
    • “作文中的联想与比喻”教案
    • 《奇妙的克隆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