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来源:中小教案发布时间:2012-11-03


(第三课课时)

韶关市    袁秀婷

设计思想

《孔雀东南飞》是一首杰出的长篇叙事诗,在艺术上,充满了浓厚的抒情色彩,体现了悲剧美。“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是永远的生活”,因此,在第一、二课时初步把握了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基础上,应引导学生感悟这种悲剧的美,进而感悟悲剧的生活。在感悟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从而提高文学审美品位。为此,立足于文本,以诵读为辅助,以片段鉴赏为纽带,深入词句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分析及艺术手法的运用,力求使学生掌握诗歌鉴赏方法的同时获得语感、美感、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体味本诗起兴的特点、民歌气息、抒情意味和艺术夸张的运用。

2、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3、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

4、理解作者的感情,提高学生审视生活、珍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品味情境中的抒情意味。2、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创设情境

二、指明方向,明确目标

(一)出示本课学习目标(屏幕显示)

(二)提出探究要求(已布置预习):

找出文中最能打动你的语段,在书上圈点批注,将你的解读和感悟与大家共同分享。(屏幕显示)

(三)学生指出所找到的语段后自由选择几个片段作为鉴赏内容。

三、品味鉴赏,探究悲意

    方法提示:从细微处读书,品味鉴赏时应就文段本身中的环境的渲染、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来谈你所感受到的悲情。   

(二)指名鉴赏

表达要求(屏幕显示):

(1)从这一段的“          ”中,我感受到了               

    (2)把感悟通过朗读展现出来。

语段举例:(只作参考)

1、开头(想象“五里一徘徊”的画面,感受悲凉的气氛;体味起兴的特点)

2、“严妆”片段(从“鸡鸣外欲曙”和“事事四五通”中揣摩人物的心理,感受人物的形象美,体味铺陈和本段在内容、结构上的作用)

3、被遣时两人的话别(抓住词语“隐隐”、“甸甸”、“劳劳”、“依依”,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进入情境,感受人物的爱情美)

4、两人殉情的场面(抓住“奄奄”、“寂寂”和人物的语言、动作并联想殉情前后的情景,体味两人性格的差异,体会作者的感情)

5、结尾(体味浪漫主义色彩)

(三)实践反省

你是如何得到这种体验的?

明确:从字词句入手,抓住诗歌的意象,展开想象和联想,再现画面,进入诗歌的意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的感情。

(四)小结:

我们的确被它打动了!到底是什么力量如此之大?通过这个问题的探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这个力量来源于诗人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艺术手法的运用。(过渡:然而有人却说,悲剧往往比喜剧更经典、更打动人心,这里并不是说它会怂恿你的眼泪,那是什么呢?是用它毁灭的美带给了我们生活的启示。)

四、体验反思,情感熏陶

(一)老师结合本诗讲解悲剧的特点和创作意图(引用鲁迅的“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二)对现代生活中的男女殉情,你如何看待?

指名发表看法,师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审视生活、珍爱生命的意识。

老师作本课小结(小声播放歌曲《孔雀东南飞》):

    一个断人心肠的故事,一曲唱绝千古的悲歌。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是一种美好的毁灭。这虽然令人遗憾,但却留下了一份至真至纯的情感美和惊心动魄的悲剧美。悲剧让我们感受到了美,更让我们审视生活,珍惜生活。(老师朗读歌曲《孔雀东南飞》的第三段歌词)我们庆幸自己没有生在古代,就更应认真对待婚姻,相信你们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五、课外研究,获取新知

六、作业 (屏幕显示):

1、 也为《孔雀东南飞》写一首歌词,写出你对悲剧美的感悟,对悲剧生活的感悟。

2、 将课外阅读中最令你感动的一个悲剧故事推荐给大家,说说理由。

    更多精彩文章

    • 扁鹊见蔡桓公 课堂教学设计
    • 高一一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纲要(教师中心稿)
    • 《短文两篇》——《我为何而生》《〈鲁迅诗稿序》教学设计(人教
    • 高一新教材《采访》能力训练示范课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 苏教版高一《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 《病梅馆记》精品教案设计教学设计3
    • 《中国当代诗三首》教学设计[推荐]
    •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4
    • 《序言》教学设计10
    • 《序言》教学设计12
    • 《山居秋暝》创新教学设计
    •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 《花未眠》知识要点及能力检测
    • 《荷塘月色》第一课时
    • 《别了,司徒雷登》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