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酸雨情况的探究
来源:教学方法发布时间:2012-11-13
活动主题:调查本地酸雨的情况,测定雨水的PH,并给出建设性意见。
活动背景概述: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被破坏,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平衡的关系受到来自不同领域的影响:森林乱砍滥伐,水土流失,酸雨,温室效应,赤潮等。在本次探究活动中,我们主要针对自身所处环境的酸雨污染情况展开研究,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酸雨形成的原理和人为因素是什么?酸雨的酸性强弱如何测定?酸雨对环境,人类的危害是什么?酸雨对环境,人类的危害是什么?酸雨在所选择的一定区域的时空分布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情况以及从短期,长期考虑,如何减轻酸雨对环境的破坏?
活动进程:
第一阶段:组织分工,知识准备。
学习有关酸雨的背景知识(教师提供),包括酸雨的发现,形成及其他相关文献;确定每个小组组成人员,制定研究的工作计划及时间安排,确定每一人在组内负责的工作,明确本单元的研究目标。提交课题活动计划,内容包括:研究主题(收集酸雨的资料,选择研究酸雨的区域地点,研究方向,采用方式等),研究组成员情况及分工,实验仪器药品的需求;时间进度结束形成等。
第二阶段:资料收集,资料交流。
各小组对自己的课题可利用书籍,板报,网络等工具,收集在不同区域酸雨的相关资料,包括相关文献,图片,实验方法等,并交流获取信息的资料来源。
第三阶段:设计研究方案及研究准备。
各小组讨论在某一区域进行课题研究的方式及准备工作。集体进行方案的交流讨论,并进行调整,若要进行降雨PH测定或其他实验,需自行设计实验,并制作,提交实验设计报告,报告包括地点,时间,人员安排,实验所需仪器药品准备;实验过程,预测可能性结果等,因为降雨的不确定性,实验进行的时间,方案需要学生进行充分考虑,如果通过问卷形式开展研究,需自行设计问卷。
第四阶段:实地考察,进行测定,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可以利用实验数据,建立相关图表,或以调查问卷,电脑文稿演示等多种形式结合当地工厂,绿化,气候等因素,说明酸雨在所选择区域的危害情况。
第五阶段:寻找解决方案,进行交流与宣传。
利用已知常识和化学知识,在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小组间交流,与国家相关规定,举措相比较,利用板报栏或网络宣传自己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