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中求破 , 平实中求立 , 平常中求新

来源:乐学发布时间:2012-11-15

物理课堂教学融于社会,融于生产、生活。 

  新课程不是标新立异,更不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全盘否定。作为一线教师必须脚踏实地,在平淡中求破,在平实中求立,在平常中求新。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物理思想方法的渗透主要依赖课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把握了课堂就把握了新课改的中心环节。新课程改革在广东省实施一年多了。通过培训、实践、研讨,新课程理念在慢慢深入人心,老师们的课堂教学风格也在悄悄发生变化。我是一名高中的物理教师,这里我把自己在一线课堂上耳闻目睹的几个教学片段摘编出来,呈现给大家。 

片段一:矛盾的摩擦力 

  在 “ 研究摩擦力 ” 的课堂教学中,方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了行驶中的汽车轮所受摩擦力的情况,通过多方启发费了很大周折才勉强得出结论:汽车在行驶时,前轮受到的摩擦力向后,后轮受到的摩擦力向前。这时有位同学站起来不解地说: “ 老师,依照这个结论,汽车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不是相互矛盾吗? ”“ 对,你说得没错,汽车后轮受到的摩擦力对汽车来说是驱动力,汽车前轮受到的摩擦力对汽车来说是阻力。 ” 看着同学们似懂非懂的神情,方老师明白,学生对这一问题还是一知半解。 

  在接下来的第二次课中,方老师有意颠倒了教材编排顺序,提前学习了牛顿第三定律,接着他摆出了如右图 1 所示的实验装置,看着讲台上的这套装置,同学们瞪大了眼睛。当他用遥控器启动电动小汽车时,让同学们料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与前轮接触的木板,被向前推出,与后轮接触的木板被向后推出。如何解释这一实验现象呢?方老师要求学生结合刚刚学习的牛顿第三定律,自己找原因,得结论。同学们通过讨论分析思路逐渐清晰,这都是轮与板间的相互摩擦所致,依据两板的运动方向就可应用牛顿第三定律推敲出汽车前后轮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上节课遗留的疑惑顺理成章地破解了。方老师又不失时机进一步指出,汽车前后轮所受的摩擦力产生的效果虽然是矛盾、对立的,但又是统一的:当前、后轮所受摩擦力大小相等时,汽车匀速前进,当后轮所受摩擦力大于前轮所受的摩擦力时,汽车加速前进。 

  “ 实验求真 ” 是认识事物的必要经历,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关键过程; “ 对立而统一 ” 是辩证的观点,是方法论。这不正是新课标所追求的多维目标吗? 

片段二:出乎意料的失重现象 

  , 平实中求立 , 平常中求新》

    更多精彩文章

    •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教学反思
    • 《电学》教学反思
    • 物理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 条件型实验设计的教学反思
    • 物理教学与习题讲练的关系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