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反思(二)——《文件管理》

来源:好好学习发布时间:2012-11-16

   (一)小组合作
    实际教学中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水平差异很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时,可采用合作学习策略,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习者通过讨论、互助等方式来互促学习,提高学习成效。学习过程中必要的交流互动,协商合作,可让学生有机会对某一个问题提出不同的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
例如在讲授“文件的特性”时,让学生小组讨论,并上机操作验证。  

  文件的特性
1、唯一性(上机试一试) [教师演示建立2个同名的文件是否成功?]
2、可携带性(学生举例)
3、可修改性(上机试一试) [修改一个文件,看大小等有没改变?]
4、可容性(具体文件类型举例)
5、确定性
  我的教学设计意图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总体来说,完成情况还是理想的。但有些学生滥竽充数,坐在电脑前不知干什么好,没有全部完成上机要求;有的又不敢大胆讨论。这种现象也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分层教学问题:
     在信息技术课的实际教学当中,我觉得分层教学实施起来差强人意。一节信息技术课的流程包括很多方面:换鞋要几分钟,开关机又要几分钟,剩下的时间除了授课,还要留意设备和学生的情况,40分钟很快就过去。往往只能顾及整个班的教学,很难分身顾及个别好的学生或者差的学生。部分已经接触过Windows XP的学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太重视有关基础知识的学习,甚至对老师的示范操作不屑一顾。同时,还有部分同学在小学没有接触过Windows XP操作系统,对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不太理解。尽管我也知道可充分发挥前者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当“小老师”,适当辅导后者。但实际上操作起来,没有想象的那么如意。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分析学生特点和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任务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难度适中,分出层次,哪些是必须要做的,哪些是选做的,避免有的学生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吃不了。

    更多精彩文章

    • 在信息技术课中让学生学什么
    • 采用任务驱动模式 教好信息技术课
    • 一节语文网络课的教学反思
    • 对《制作课程表》一课的教学反思
    • 一节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反思--《认识 internet》
    •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讨
    • 精心设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 信息技术教学的"秘密武器"
    • 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演示式导入法
    • 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式导入法
    • 沟通使我们更近了
    • 《美化我的文档》教学反思
    • 反思信息技术教学原则
    • 善于发现善于调整
    • 学生会动手不会动口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