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第一册写作口语交际单元三

来源:好好学习发布时间:2012-11-16


  再现与表现

重要提示

    1.精确再现客观事物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再现是要把我们感知到的外部世界通过描述复现在他人面前。要使他人准确了解你对外部世界的感受,真实地为他人展示你所感受到的外部世界是相当重要的。而要做到真实再现则调动多种表达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张爱玲的散文《秋雨》:“雨,像银灰色粘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建筑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草色已经转入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熏蒸的雨天。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的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的洗礼。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灰色的癞虾蟆,在湿烂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黄斑驳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它扑秃扑秃的跳着,从草案里,跳到泥里,溅出深绿的水花。雨,像银灰色粘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贴切的比喻,细致地描写,真实再现了秋雨粘、绵、衰败、凄凉的特点。若不是作者多侧面,多角度地细致再现秋雨的情景,寓情于景,我们又怎能体会到作者在秋日的愁绪呢? 

  2.表现思想感情要真实、细腻   

  一篇文章真正的动人之处最终不在于其描写,而在于行文中表现出来的感情。无论那一种抒情方式,只要能使读者体会出文章中蕴含的真实感情,文章就一定会感动读者,脱颖而出。

    例如卡夫卡的《临街的窗》:“有的人生活寂寞,到处找闲人聊天。他们留心白天的长短,气候的变化,关注职业和诸如此类情况的发展,他们见到随便什么人,都毫不犹豫地拉着他们的胳膊聊起来。他们多半在临街的窗前进行这些活动;没这临街的窗,他们呆不了多久。他们似乎一无所求,只是疲倦地将眼睛在天上人间上下转悠,朝他们的窗墙走去。他们不愿意,而且事实上也很少往后看,下面的马车和马车的喧闹来了,才终于将他们拉人人类的和谐之中。”文字多是叙述,但异化中的人那种无聊、苦闷的心情也跃然纸上。

  又如巴金的《忆萧珊》中写妻子对自己的鼓励:“她不仅分担了我的痛苦,还给了我不少的安慰和鼓励。在“四害”横行的时候,我在原单位给人当作‘罪人’和‘贱民’看待,日子十分难过,有时到晚上九、十点钟才能回家。我进了门看到她的面容,满脑子的乌云都消散了。我有什么委屈、牢骚都可以向她尽情倾吐。有一个时期我和她每晚临睡前服两粒眠尔通才能够闭眼,可是天刚刚发白就都醒了。我唤她。她也唤我。我诉苦般地说:‘日子难过啊!’她也用同样声音回答:‘日子难过啊!’但是她马上加一句:‘要坚持下去。’或者再加一句:‘坚持就是胜利。”’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真情在简单的言语之间尽情流露。   

  此刻我坐在太古楼上,山色可玩,六根清静,从从容容享受免于噪音的自由。但这好景恐怕是长不了了。一回台北,等于重投噪音的罗网。而香港这两间书房里满坑满谷的书刊,又将如何运回台北去呢?这一搬,岂不成了浩劫的“文化大革命”?  

  通篇几乎无一字提到自己的感情,但又无一字不表达自己的感情。读罢全篇,从这三间书房的丰盈变化,一个嗜书如命,酷爱坐拥书城的知识分子心迹表现无遗。于平淡中见真情才是真情自然的流露。佳作品读例文1       

    爱莲说

    喜欢荷,喜欢她的淡淡清香,喜欢它的淡淡粉红,喜欢她的亭亭玉立,喜欢它的濯清莲而不妖,喜欢它的柔情似水……   

    眼里.除了怜爱还是怜爱。就像雨巷里的那位带着丁香般幽怨的少女,在梦里,挥也不去散也不去。除了她的身影还是它的身影,除了她的俏丽还是她的俏丽。牡丹?玫瑰?百合?菊花?面对这些后宫佳丽,我却像一位挑别的美食家,一位追求完美的艺术家,总觉得它们少了点什么,不能给我完全喜悦的感觉。也许这正是偏爱莲的原因吧!

    情人眼里出西施。莲,让我觉得它就是花中之王,无人可比。朋友说我过于喜爱它,忽略了其它花的美丽,也许是吧!暮春三月,百花争妍,牡丹芍药,妍丽妩媚,使人为之震惊;夏季炎炎,紫罗兰、玉兰散发淡淡幽香,祛除夏意,让人心旷神怡;秋高气爽,菊独傲枝头,正直傲洁油然而生;隆隆寒冬,梅独自争妍,不畏严寒,吐放清香,赞美之词不可胜数。但是,我仍固执地认为莲才是完美。  

    对莲的喜爱,使我成为百花不公正的裁判。在生活中,对事物的是非曲直,我们仍是不公正的裁判吗?

    夜深了,我静静地躺在床上,被这个问题烦扰着。。回忆的匣子被偷偷地打开,往事如水流过,重现眼前。

    因对个别人的崇拜,我成为他的守护者,旁人稍有异议,便拳脚相加,小伙伴们对之敬畏,便缄口不语,使我内心稍稍喜悦;因和亲密伙伴要好,便不理事情对错,不分青红皂白,硬着脸皮要站在朋友一边;因对个人稍有偏见,一出现可疑之处,聚焦点便投向他;因为自己的喜好盲目顺从,人云亦云,都不知道在干些什么。

    猛然发现,曾经,自己是如此没有主见。成了失根的兰花,追逐的浮萍,飞舞的秋莲因风四散的蒲公英,我又当了生活不公正的裁判。

    世界甚大,要认清每一事物,更应抛开我的个人感情,透过现象看本质,让我们的生活更有主见,更能感觉自己的存在。就像一棵巨松,扎根在山崖之间,不随山水、飓风而改变自己的位置;就像一棵独自开在山谷里的野百合,不管有没有人路过,仍开得那么鲜艳那么快乐。

    爱莲,却不溺爱莲。爱生活,应该是个公正的裁判。

(2003年高考全国卷优秀作文)

评析   

本文的作者善于使用对比来突显自己的观点。要表现莲花的可爱应先展示其他花草的魅力。但是为了突出主题以及限于篇幅都元法详述、,这就要求作者在描写时能抓住这些花草的特点。行文中作者极好地再现了这些花草的特点,从而更好地衬托出莲花的独步群芳。为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铺平了道路。

例文2

    真理只有一个

    袭人的寒风沿着漫天枯黄的野草卷来,我在苍茫的幽幽古道上,寻找着千百年来被遗态和丢弃的珍宝。

    那是一种怎样的奇思,会将真理埋没在幽僻的山谷,若不是有夸父追日的决心,怎有人能将它觅到。那是一种怎样的悲哀,是洛阳古道上响彻云霄的感叹,还是阮籍穷途惊天动地的恸哭;是哈姆莱特站在崖边生存或者毁灭的抉择,还是千里孤坟,昭君幽咽琵琶的怨怒。   

    我不知道亲缘对我意味着什么?莫不就是我的姓氏和血统。那么真理又意味着什么?难道仅仅也就是一种痴迷的执著。我不知道“文敌诗友”的白居易、元稹是怎样作出这种两难的选择,更无法想像那个为江州司马惊起的大诗人怎不受到“文敌”的牵绊,反而泪溅湿青衫。

    我不解爱因斯坦和波尔为什么开始还争得面红耳赤,转眼间又坐在一起谈笑风生。

    是情感埋没了真理,还是真理在情感的簇拥下熠熠生辉。这真是一种无助的悲哀和孤独。

    我是我父亲的儿子,而我却认为父亲的处世过于圆滑。我是我老师的学生,而我却认为老师的教学过于呆板。我理解父亲的苦衷,更尊重老师的劳动。但“真理只有一个”,我只能选择这惟一不让我感到心疚的东西。

    浩渺的星空呀,你永远闪耀着动人的灵光。你哪里知道纵使万丈的火山灰能掩埋整个的庞贝古城,却永远也掩埋不了真理的曙光。

    罗马广场上空激扬着令人振聋发聩的文字:“未来的世界会认识我的价值……”躁动的人群中田荡着为和平、为真理护卫的前以色列总理拉宾的声音:“相信我,千万人呼喊的声音比不上一个在战争中失去了儿子的母亲的痛苦……”

    对面不是血海深仇的死敌吗?为什么明知危险重重还要执著主动伸出和平的双手?这里不是满目疮痰的子民吗?为什么还要背着激进的青年,迈出寻求和平的出路?激进青年的爱戴难道比不上对手的停战吗?亲亲子民的情感难道比不上与“敌人”的一个握手吗?

“真理只有一个”,原来这就是答案,是我寻寻觅觅、魂牵梦绕的唯一的归宿。也是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终身追求奋斗的唯一终极。

评析

    这篇文章立意高远,涉及对人文的终极关怀;材料典型而有新意,显示出作者相当不错的认识水平和文学素养。全文结构谨严,紧扣情感因素对认知的关系行文,步步深入,揭示亍”真理只有一个”,人类必须挣脱感情因素对认知的影响的道理,中心突出,切合题意;内容充实,材料典型;貌似理性平淡的表述中洋溢着真挚的感情。用笔灵动,语言流畅,文章大气。例文3

    用理智的泉洗涤感情的花,重新审视——情感一认知一文化

    曾经热血沸腾地仰视你,爱你的一切。中华——我的文化。  .

    那是《诗经》中的一汪清水,在水一方的伊人;那是华美的楚辞,闪闪发光;那是孔孟思想,百家争鸣;那是大唐华章,仙乐飘飘;那是高山流水,那是古长城的细细青苔,那是岳麓书院的依依夕阳……漫步在中华的文化里,多少人醉得不知归路,多少人沉醉于那泛黄的书页,将精华与糟粕统统吸收。。

    因为深爱你,我们忘了去洗净你,忘了理智清醒地去看你。在不知不觉中,流水静默不流,华美的书页一页页在腐朽。

    我们变得自大,我们变得骄纵。大宋宫廷,白衣秀士,文臣儒士们忙着作诗写赋,用程朱理学教化子民时,北方的铁骑席卷了中华;康乾盛世,书生们忙着去作八股,去作经注考证时,大洋的另一端,开始了科技革命,改写了历史……我们有四大发明,我们有地动仪,我们有早他国一千多年的圆周率。可是,我们的土地上蕴育的是以农为本、固步自守的黄色文明,我们有郑和去炫耀国威,可是我们没有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我们有李白杜甫,却没有哥白尼牛顿;我们知道天朝上国,却看不到外面的文明……我们陶醉于自己,我们不断地用《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去总结辉煌,却忘了重视审视自己的文化……我们落后了。

    历史在悄然逝去,心中的热情并没有冷却,但我们多了一分理智,在仔细地审视……

    我看到了一位老人,用刀一样的笔尖为自己的文化做手术——他是鲁迅。我被深深地震动了。我们不是不爱自己的文化,而是太爱,以至于束缚了自己的灵魂。他,让我们深深的明白,不能因为情感而影响对文化的认知,不能用迷信代替理智。

    旭日东升,新的阳光在冲散陈腐的气息。崭新的人们放下了对自我的迷信,去追求真理。走来了孙中山。李大钊,迎来了毛泽东、邓小平,“天朝圣国”的幻觉消失了,代替它的是“与时俱进”。我们激动欢欣……

    我们终于冲破了情感的依恋,用一分理智去审视自己的文化。没有全部接收,也没有全盘否定,我们的目光更客观、理性而又智慧……   

远处,传来“关关睢鸠”的乐声,依旧那么传神、清晰、生动……

评析

    本文以中华文化为表现对象,将对中华文化热爱之情感再现寄托于几个具体的代表,给读者以无穷的想像空间。通过对比,将汉民族与少数民族、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之优劣,清晰展示,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让人从情感中冷静下来,隐隐有《左传》、“史迁”沉稳客观。在前面多处点明“情感…‘认知…‘理智”的基础上,中心水到渠成:“不能因为情感而影响对文化的认知,不能用迷信代替理智。”题头别具情趣,结尾更是紧扣开头,同时暗示中华文化重新焕发生机活力,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至于内容疏朗跳跃而结构严丝密缝、语言概括凝炼而音韵铿锵优美,也非等闲之作可比。当然,白璧尚有微瑕:第二段末尾“在于”重复;第四段“蕴育”应为“蕴含”或“孕育”;第六段“迷信”可换成“愚昧”,但瑕不掩瑜。本文无论从再现或表现的角度来看均属上乘佳品。

 

 

    更多精彩文章

    • 高一一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纲要(教师中心稿)
    • 高一上学期第五单元学习指导(教师中心稿)
    • 高一上学期第四单元序言学习指导(教师中心稿)
    • 高一册第一单元作文同步训练设计(教师中心稿)
    • 高一册新课程第一单元学案
    • 高一第一单元单元说明(教师中心稿)
    • 高一第二单元及《纪念刘和珍君》(教师中心稿)
    • 高一第一单元及《荷塘月色》
    • 高一新教材第三单元
    • 高一新教材第二单元学习目标和学法指导
    • 《花未眠》知识要点及能力检测
    • 《荷塘月色》第一课时
    •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 《山居秋暝》创新教学设计
    • 《别了,司徒雷登》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