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蕴山水,意趣悠长——浅析《与朱元思书》
来源:教学设计发布时间:2012-11-30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以一百四十余字创设了一个意境清新、 情韵悠长的山水世界,可谓意蕴丰富,写法凝练,仔细品味,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回味。
一、动静结合,凸现神韵。
“奇山异水”是富春江景色的特征。先写“异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以夸张的手法极写水的清澈,“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清澈的程度,活动的“游鱼”“静止的细石”作了鲜活的标注,此时静态的江面呈现的是沉静闪亮的纯净美;水更有激荡汹涌的一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两个比喻生动地再现了因江面狭窄、江岸陡直而造成的水流湍急惊心动魄的壮观奇景。一静一动,勾画出水随山势的改变而呈现秀美和壮美的奇异画卷。后写“奇山”。群山“争高直指”而“千百成峰”,“相互轩邈”而连绵百里,它们仿佛是在争着向上高耸,向远处延伸,这似一场气势宏大无声无息的追逐与竞争,又似生命的踊跃与延伸,静态的山在动态描写中被赋予以无限的生机和蓬勃的生命力而使山之神韵凸现。泉吟、鸟唱、蝉鸣、猿啼,则汇成了一首悦耳怡神的山林交响曲,这又是群山生命的另一种表现,这里以声衬静,把幽美的山中世界表现得令人心驰神往,遐想联翩。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不由走进一个生命涌动的奇异的立体世界。
二、情景相生,彰显意趣。
大自然对人的心灵有陶冶和净化的作用。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书写的是在“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的景色感染下,放舟游览时轻松、自由、无拘无束的心态和置身其中的心旷神怡,在饱揽奇峰幽谷时,作者横生感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既从人的主观感受角度进一步表现山水之美的独特魅力及它对人的心灵和思想的净化作用,又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应该说,文中直接抒情的句子很少,而且全文从头到尾都没有直接写到“人”,但是认真读来却使我们感到:景中有情,景中有人,情景相生,“人”“物”合一。写景的文字的清新,创设的意境的清新,说到底是作者内心的“清新”:处喧闹繁杂的世俗社会而保持平静安闲。唯其如此,才能融自我于大自然之中:看水水才“异”,看山山才“奇”,才能在字字句句的写景中,体现对和谐自然的崇尚和向往,袒露一尘不染的内心和高雅纯洁的心志。所以清新幽美的山水景象,洗却了作者鄙俗尘世之念,映照的是作者纯静自由之心。
三、行文自然,张弛有致。
人随兴而游,文随兴而发,兴到笔至。正因为如此,文章开头“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两句,从天而降,不拘成法,潇洒从容 ,显得作者游兴已浓。行文的过程就是作者乘兴而游的过程,因此,作者先写水后写山。写水先写水的清和静,文句舒缓平稳;后写水的急和猛,语言紧张有力,前弛后张,相映生趣。写山先写山的高与险,文句峭拔急促,后写山的幽与美,语言动听和谐,前者让人惊心动魄,后者令人心驰神往,两者互为衬托,把山中世界摸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同时, 山水分写,交互生辉。水有山相映,更显其空灵之性;山有水相映,更显勃勃生机。正是在这种张弛有度的过程和分层描述的映照中,文章才具有了特有的节奏和韵律,从而产生一种音乐美。至于结句,意外迭出,似断非断。本来在写出感慨后,文章就可以结束,但文章却以平稳的四字句写景收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历经一番惊心动魄后,作者有意缓和文势,松弛心态,从而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同时它又与作者游历已尽而兴趣正浓的心态相吻合,做到文与兴合,这其实是精心组织行文时一种自然的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