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乘法

来源:自学习发布时间:2012-12-08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绝对值运算法则,并初步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能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使学生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3.三个或三个以上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时,能正确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简化运算过程;

4.通过有理数乘法法则及运算律在乘法运算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5.本节课通过行程问题说明法则的合理性,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能够熟练进行运算。依据法则和运算律灵活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是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和乘方运算的基础。运算和加法运算一样,都包括符号判定与绝对值运算两个步骤。因数不包含0的乘法运算中积的符号取决于因数中所含负号的个数。当负号的个数为奇数时,积的符号为负号;当负号的个数为偶数时,积的符号为正数。积的绝对值是各个因数的绝对值的积。运用乘法交换律恰当的结合因数可以简化运算过程。

本节的难点是对法则的理解。法则中的“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只是针对两个因数相乘的情况而言的。乘法法则给出了判定积的符号和积的绝对值的方法。即两个因数符号相同,积的符号是正号;两个因数符号不同,积的符号是负号。积的绝对值是这两个因数的绝对值的积。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有理数乘法法则,实际上是一种规定。行程问题是为了了解这种规定的合理性。

2.两数相乘时,确定符号的依据是“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也就是小学学过的算术乘法.

3.基础较差的同学,要注意乘法求积的符号法则与加法求和的符号法则的区别。

4.几个数相乘,如果有一个因数为0,那么积就等于0.反之,如果积为0,那么,至少有一个因数为0.

5.小学学过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有理数乘法仍适用,需注意的是这里的字母a、b、c既可以是正有理数、0,也可以是负有理数。

6.如果因数是带分数,一般要将它化为假分数,以便于约分。

  第 1 2 页  

    更多精彩文章

    •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拓展课)
    •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
    • 同底数幂的乘法 —— 初中数学第二册教案
    • 第二册同底数幂的乘法
    • 第一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 数学教案-同底数幂的乘法
    •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教案、课堂设计及教后反思
    • 有理数的除法 —— 初中数学第二册教案
    •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教案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
    • 有理数的加法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
    • “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教学案例
    •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思路、教学设计与评析
    • 数学课优秀课例--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
    •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