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中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

来源:教案设计发布时间:2012-12-11

 
在新课程改革中,美术教育开始从传统的接受艺术技巧的教育转向接受艺术能力的教育,也就是说美术课不再只是教会学生画画的技巧,而应让学生参与到各种艺术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小班化教育的实施,也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因此,我结合新的教育理念,在小班化教育中的美术教学中尝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 
 有个哲学家曾经说过:“孩子需要的不是灌输,而是激情的激发”,他提出要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满足学生发现的欲望,从中受到启发,然后再去发现。教师应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发现的机会,本着这个思路,我改变了以前教学常用的“模仿——创造”教法,改革成“发现——创造”,在小班的美术教学中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变为注重发展学生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去发现的教学方法。
如在版画新授中,按常规教法是“模仿——创造”,教师在导入上摆些噱头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讲授如何制版、如何拓印,再请同学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再创造新画面。这种“创造性”只是停留在很低的层次,其实质还离不开灌输。我在教学中改变了以往这种常规教法,从“版画是怎么产生的,它有哪些种类,它们是怎么制作的”作为课的出发点。课的开始是从几个手印、几片叶子印所产生的美感开始的。让学生发现,通过面的凹凸变化,可以拓印成一幅美妙的画面,由此有了一个新的绘画种类——版画。展示几种类型的版画作品,告诉同学:版画有许多种类,版面的制作可以凸、也可以凹,效果是不同的。谁能“发明”一些制作凹版的方法或凸版的方法?可以用那些与众不同的材料?激动的争论,热烈的讨论之后,教师罗列同学们的“发现”的手法进行归纳,再次引导各种版画作品的欣赏:如木刻、铜板、吹塑纸板和纸板等。
这样,新知识在学生能动积极的参与下迅速消化吸收,虽然条件限制不能使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和设想使用材料进行制版,但由于学生对版面原理已有了深刻的认识,在制版过程中,也对“自己的发明”作了创造性的运用,并能自行解决问题,完全不用教师来“包教包会”。学生不再是浅尝辄止的尝试性的简单操作,而是在高涨的创作激情驱使下对制版精益求精、力求完美。

    更多精彩文章

    • 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 《风景》写生画课后反思
    • 《黑体美术字》教学反思
    • 《我们身边的痕迹》案例与反思
    • 《包的世界》美术教学反思
    • 《色彩缤纷的世界》教学反思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