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写作新视点(六)让读者对文章一见钟情——先入为主原理与开
来源:教案辅导发布时间:2013-08-10
让读者对文章一见钟情
——先入为主原理与开头技巧
【目标取向】
●认识开头在文章中的地位。
●掌握开头的基本原则。
●结合阅读积累、归纳开头的若干种方法。
●根据表达的需要,能自如地写出不同样式的开头。
●进入更高境界:能写好富有个性的开头。
【问题描述】
问题描述一
每次作文,我都不知道怎么开始,其实一旦我把开头写好了,后面写起来倒是很快的。开头有没有一些公式好套一套?
问题描述二
——“谁没有成长中的故事呢?相信每一个人对这个作文题都有很多话说。下面就是我成长中的故事。”老师,这样的开头为什么不好?
——说了与没有说一样,不如不说。
——那我该怎样写呢?
问题描述三
老师总是说我的作文头重脚轻,开头写一大段,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笔墨,真是吃力不讨好。可是我总觉得如果开头不讲清楚,后面就更难写了。
问题描述四
“我的家庭可不寻常了!”老师却说我这样的开头抒发的感情过于强烈,往往后继乏力,还说这就像唱歌起调起高了,很难唱上去。
【方法指导】
在会见陌生的客人之前,人们习惯上要打扮一下,目的是希望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写文章也一样,文章的开头就是见面时的第一印象,因此,要花一些力气把开头写好,争取给读者留下一个好印象。
开头的基本原则:
1.开头简短有力
开头的句子或段落是文章当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层次。开头的作用一方面是引出本文的话题,另一方面要提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两个目的都要求文章的开头要简短有力,古人用“风头”来形容,是说要像凤凰的头那样漂亮、精神,短小而有吸引力,用三言两语就进入正题,不拖泥带水。有的同学可能因为担心作文的字数不够,想在开头多写一点凑数,于是东拉西扯的一大堆,后面应该突出的重点却草草了事,这不仅混淆了轻重主次的关系,还很容易使文章偏题离题。还有的同学喜欢这样开头:“看到XX这个题目,我一时不知道写什么好,想了半天,终于想起一件事来……”。看到题目半天还没动笔,说明你的作文水平有限,这样写正好暴露了你的短处,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因此,建议大家最好不要用“看到这个题目……”这样的开头。
2.开头要与题目相呼应,并且最好能指向文章的主要内容
我们初中生的作文一般都只有六七百字,文章的中心要在这么短的篇幅中凸现出来,需要很多因素,诸如选材、结构等等。而在开头呼应标题,就能给读者一种强烈的感受:文章人题很快!这也就意味着文章的推进快,表达主要意思的文字效率高.如果结尾处再能够呼应题目,文章就如同一个环,自成一体(至少给人的整体感觉上是这样)。同样的道理,开头的内容还能让读者隐隐约约知道你接下来要写的内容,这样一环套一环,前后的文气紧紧相连,结构就严谨起来。
常见的开头方法:
虽然说文章的开头贵在创造和变化,但是在大方向上也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循。在这里,我们举几种常见的开头技巧。
开门见山法。即直接又概括地写出文章要介绍的对象——人,事,景,理。“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写文章时直截了当人题的一种写法。例如:“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老师蔡芸芝先生。”(魏巍《我的老师》)“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百草园。”(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吴晗《谈骨气》)“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茅盾《白杨礼赞》)“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为考场作文开头的首选方法。
接近法。开头先不描写文章的对象,而是从一个有关的话题人手,一步一步地接近。可以从时间、地点、场景、人物、事物开始,逐渐引出主要的对象和话题。例如:“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冰心叫、桔灯》)是时间接近;“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吴承恩《西游记》)是空间接近。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开头:“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开头则是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节令、气候。
类比法。就是用相对或相关的另一个事物,引出文章的主角。比如,“人人都喜欢春天,而我却更喜欢冬天”(老舍《济南的冬天》);“花鸟草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杨朔《荔枝蜜》)像鲁迅的《一件小事》,周敦颐的《爱莲说》,都是从相对的一个对象人手,引出要写的事物。
描写法。从最有特征,最扣人心弦的人物或情节的描写入手,以取得引人人胜的效果。“山,好大的山呵!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彭荆风《驿路梨花》)“天刚黎明,火箭发射场区一片紧张的战斗气氛,……高大的发射塔架,环抱着乳白色的巨型运载火箭,耸立在发射场上。”(《飞向太平洋》)
议论法。以精辟的议论引出话题。如“种花好,种菜更好。花种得好,姹紫嫣红,满园芬芳,可以欣赏;菜种得好,嫩绿的茎叶,肥硕的块根和果实,却可以食用。俗话说:‘瓜菜半年粮。’我想起在延安蓝家坪我们种的菜园来了。”(吴伯箫《菜园小记》)“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淑《为学》)
设疑法。先截取一个精彩的片断,或者倒叙事情的结果,来设置悬念;或者先设问点题,引起说明或者议论。例如《万紫千红的花》开头设问:“花为什么会有各种美丽鲜艳的色彩呢?”开端就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关注,同时又增加文章的波澜。
引用法。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可以起到吸引读者,突出中心的作用。如《怀疑与学问》开头引用了程颐的话:“学者先要会疑。”这种开头法,很容易掌握,效果也很好。名言警句式开头往往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感到意境高远。当然,引用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力求准确,避免出现错误;二是要有一定的陌生感,不能给老师“熟面孔”的印象。
比喻法。开头设喻,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更加关注要记叙的对象、说明的事物或议论的道理。如《中国石拱桥》的开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这个开头自然就激发了人们对石拱桥的喜爱。运用比喻要注意喻体与本体之间的相似之处,不能牵强附会。
其实,水无常形,兵无常势,开头的技巧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最重要的原则是既新颖,又快速人题,激起人们进一步读下去的兴趣。不管哪种方法,说到底,都是为了吸引人。有人说,有了一个好的开头,文章就成功了一半,这话很有道理。所以我们不妨在文章的开头上多下些功夫。
成功开头示例——
有些人,有些事像风一样,经历过了,掀起一些尘土,等时间一过,却像是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而有一些事,却能久久地留在我们的内心。
那时,我正在……
——《往事》用的是议论式开头。
已经是深秋季节,了无生气的枝头上零零落落挂着几片黄叶,被冷风抽打得悉悉索索地哽咽。苍白的残阳斜射在街头,没有一丝暖意。忽然……
——《忘不了街头那一幕》用的是描写式开头。
朋友,您喜欢读书吗?书,拉近了时间的距离,缩短了地域的间隔;书,使您畅游千山万水,鸟瞰古今中外;书,伴您踏上理想的征途,人生从此充满阳光,充满希望。
——《人生的支点》用的是设疑法开头。
我的语文老师姓高,30岁左右,长得小鼻子小眼小身材,可以说小巧玲珑,惟一称得上大的是她的嗓门……
——《我的老师》用的是开门见山法。
你以为我贫穷,卑微,不美,瘦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这是电影《简爱》里的一句台词,也是我个人的内心写照……
——《规矩》,用的是引用式开头。
“哎,快起床,都几点了?”
“把牛奶喝光!”
“中午吃饭别挑食,保证营养。”
我的一天是这样开始的……
——《我的一天》,使用的是对话描写开头。
【实践训练】
评一评
1.朗读下面的几段文字,选择一至两个你喜欢的开头,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再想一想,从下面几个开头的内容中,你知道作者接下来要写什么吗?
《勇敢地跨出了那一步》的开头:
小河在树林中静静地流淌。它不比参天大树高大,它不比花朵艳丽,但它那清澈的河水不停地流着,发出潺潺的声音,使我为之沉醉,便时常来看望它。
《夏夜喜雨》的开头:
你有过在农村的夏夜里观赏雷雨的经历吗?
我有过。那真是一种奇妙的感受。
那天下午五六点钟……
《秋日·读书·感悟》的开头:
秋风瑟瑟,秋雨潇潇,落叶纷纷,这是我所喜爱的季节。
《书房》的开头:
作家余秋雨曾经说过:“书房,是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床。”曾在电视里看到过不少文学家的书房,正对着小窗,小窗外面是一片绿色惬意的世界,偶尔也会冒出一点点红,一点点黄,颇有诗意的梦幻和深邃;四壁都是书架,使人一进书房便油然感到浓郁的文化氛围,使人的身心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和宁静。
《阅读父母》的开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印在孩子脑中。待到孩子成年以后,在回想父母,便像品味香槟一样,回味无穷。
《人生考题》的开头: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考题。朋友,你害怕吗?你也许不会说:“不怕是假,人非神仙嘛!”
是的,人生面对的考题太多,它就想天空中的星星数不完,人生的考题太严,稍有不慎,就会出错。
最好的开头是
理由
2.下面是记叙文《珍惜》的开头,你看过之后有哪些评价?也许你马上就会说,太长啦,不错,是太长。小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还有其他的看法吗?
世上仅有的两套聚集着人类知识的百科全书正以天价出售,购买者是为富不仁的首富甲和为富且仁的次富乙。首富甲在众多警察的守护下把书运进了炸弹也炸不穿的保险柜,并采用现代化科学,在声纹、指纹、磁卡、密码上设置了20道“锁”的基础上,又在柜口层层加了10把地地道道的锁。他大言不惭地对人说:“你们看,我是多么珍惜知识,谁也无法触碰到属于我的知识了!”次富乙在几个工人的帮助下,把书搬进了他的软件公司的软件制造车间,不久,全书以光盘软件形式在全世界出售,其价格低得让人难以置信——相当于成本价。次富乙笑着说:“知识是全人类共有的,我珍惜它,但我更希望全人类和我一样,都来珍惜它。”
显然,这是一个没有结尾的故事,但它却给人们提出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何为珍惜?是首富甲的保险柜,还是次富乙的光盘软件?
其实,答案是很明确的。
练一练
1.一张 单
点拨: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空格里可以添上“成绩单”、“汇款单”、“通知单”、“账单”,也可以加上修饰性的词,如“妈妈的成绩单”、“没有地址的汇款单’’等。当然,单据只是一个话题的切口,通过单据,要写出背后的故事,写出与单据有关的人,以及凝聚在单据上的某种精神。
2.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有一幅醒目的格言:“我听见了就忘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应该说,这一格言道出了人们获取知识之途的真谛。许多事实充分告诉我们: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在你的人生旅途中,在你的成长生涯中,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体验和认识呢?
请以“闻、见、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3.三月的故事
读一读
寻找位置
“位置”?“位置”意味着什么?每个人该如何对待自己的“位置”?面对着“位置”这一看似简单却沉重的话题,我的眼前一片空旷,脑海中一时竞没有丝毫影像。我搁下沉重的笔杆,闭上眼睛,任思绪摆脱枷锁与束缚,去三山五岳纵横,去无边原野驰骋,去寻找关于“位置”的答案。
我来到了一座美丽的小山上,一位神采奕奕的老人在山头采摘着菊花,悠然望着南边不远处的山峰,一派超尘脱俗的感觉。他告诉我他的位置在山林,他要远离尘世,退隐田园。
恍然间,我置身于一片火海之中。依稀看见岳飞横枪拍马,杀入敌阵,所向披靡。金兀术的狼牙棒注定在岳家枪下俯首称臣。但十二道无情的金牌却使黄龙痛饮终不能变成现实。风波亭的那个夜晚,岳飞说“精忠报国”就在他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上。戎马倥偬的元帅到达了自己的位置。南宋的半壁江山在垂泪,他坚硬的骨骼将化为巨石,浩浩气节,凛凛胆魄,傲立于天地,使后人仰望千年。
我又跟上了苏轼的步伐。在岭南,他高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尽显放达与超脱;在江边,他豪性大发,吟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名句,豪气冲天,又内蕴哲理;在被贬到一个偏远的地方时,他也高唱“带酒冲山雨,和衣睡晚晴。不知钟鼓报天明,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潇洒浪漫之情可见一斑。把自己的心态摆正,在不同的位置均能随遇而安,这就是独特的东坡精神。
我还碰到了风尘仆仆的仲尼,一苇渡江的达摩,我走进了斑驳的《史记》,也体会了霸王破釜沉舟横戟马上的威武,我在猎猎东风中登上了周公瑾的船头笑看强虏灰飞烟灭,我也跟上李白匆匆的脚步,登楼望月,慷慨悲歌……
他们每一个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位置意味着什么?
一个响亮的声音在回答:位置意味着责任与贡献。
每个人该如何对待自己的“位置”?
一个更响亮的声音震荡在耳边:无愧于天地,无愧于良心,尽心尽力,无怨无悔。
我猛然觉醒,睁开双眼,有一种力量已注入我身。
【点评】
●“位置”?“位置”意味着什么?每个人该如何对待自己的“位置”?开头三个问句,既激发了读者的兴趣,也引起读者的思考,很自然地把读者带进下面的文章中去。
●最后几节呼应开头,对自己的问题作出了明确的回答,也清楚地点出了主题。
●小作者紧扣话题,放飞思绪,走进历史,展开了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显示出比较丰厚的文化底蕴。这就使得文章的主题比较深邃,立意高明也就轻而易举了。
记一记
关于自然:
你若顺从大自然,你就最易于征服大自然。
——培根
我们对大自然的金科玉律认识得愈深刻,那些荒诞不经的事情就愈加不可相信。
——达尔文
甚至是在一片混沌的状态中,大自然也能正确地有条不紊地运动。
——康德
在大自然中隐藏着无数在人们的经历中未曾发现过的意外情况。
——达·芬奇
大自然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
——牛顿
不了解大自然是极大的忘恩负义。
——普林尼
地球帮助我们认识自身。
——圣·埃克萨佩里
大自然是最完美的艺术晶。
——索罗
过去,大自然威胁着人类;而现在,人类威胁着大自然。
——库斯托
在自然界中什么也不是孤立的……
——列姆
在地球上不存在偶然性。
——莱辛
大地……给与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
——惠特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