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足球赛》教学设计之三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4-02-17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观察图画,并展开想象;运用图文结合的学习方法,抓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借助神态、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辨析一些近义词,会用“欣赏”“津津有味”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图文结合的学习方法,抓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和提高观察、理解能力。
2.了解小守门员和观众的外貌、动作、神态,学习借助神态、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借助课文明确观察图画的顺序和重点,借助图画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借助课文明确观察的顺序和重点,借助图画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介绍教材中出现的油画,明确看图学文的目的。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1.教师介绍油画作品:
教材中出现的这幅油画,是前苏联一位著名画家的作品。它生动地表现了一群孩子在紧张的学习生活结束之后的一场小足球赛。
2.明确看图学文的目的:
学习“看图学文”这类课文,要求同学们把看图和学习课文相结合。通过看图,进一步培养我们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的能力;通过学文,培养同学们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借助短文明确观察的顺序和重点,借助图画帮助同学们在头脑中浮现文字所描写的画面。
3.初读课文,纠正生字读音,解释课文中出现的生词。
①注意多音字读音:
课文中出现了四个曾学习过的多音字,教师可以借初读课文提醒学生加以注意。如:“空地”的“空”,应读“k^ng”,不要读成“k#ng”的音;“要数那位大个子叔叔”的“数”,应读“sh(”,不要读成“sh)”的音;“蝴蝶结”的“结”应读“ji6”,不要读成“ji5”的音;“不相干”的“干”应读“g1n”不要读成“g4n”的音。
②课文中多次出现带儿化的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正确。如:“这儿”“两拨儿”“小男孩儿”“小女孩儿”“快点儿”“那儿”“一块儿”。
③提醒学生注意课文中应该读轻声的字音。如:“地方”“阵势”“小弟弟”“小妹妹”“大个子”“叔叔”“那个”“身子”“眼睛”。
④下面这些字的读音容易读错,教师要注意纠正。如:“膝盖”的“膝”应读“x9”,不要读成“q9”;“前倾”的“倾”应读“q!ng”,不要读成“q9ng”;“往外”的“往”应读“w3ng”,不要读成“w4ng”;“津津有味”的“津津”应读“j9n”,不要读成“j9ng”。
⑤注意辨析以下字形:
“踢”与“惕”;“亿”与“忆”;“磕”与“嗑”;“津”和“律”。
⑥理解词语:
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包括生词)质疑,引导学生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
如:“他们分成两拨儿,把书包和帽子堆起来做球门,就拉开阵势赛起来”一句中的“阵势”一词,学生可能不太理解。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字典里查一查“阵”字,它的意思是军队作战时布置的局势,“阵势”的“势”的意思是表现出来的样子。现在,再把“阵势”一词放回到课文中,学生就不难理解了。这个词,原是指军队作战时布置的局势,用在课文中,就是双方相互对峙的紧张的场面的意思。
出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结合图画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警惕(t@):对可能发生的突然情况时刻注意着。
候补:等着替补缺额。
闭目养神:闭着眼睛,修养精神。课文中把白狗人格化了。
回忆(y@):回想。
精彩:(表演、展览、言论、文章等)优美;出色。课文中指小足球赛踢得紧张、好看。
欣赏:认为好;喜欢。课文里指看足球赛的大个子叔叔坐在场边很有兴致地观看比赛。
(二)初步看图,借助图画,再认真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正确给课文划分结构段。
1.初步看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思考:
从画面上看,这是一幅以景物为主,还是以人物为主的图画?
(从画面上看,这是一幅以人物为主的图画。)
画面上画了一些什么样的人物?
(图画中画了一群孩子,还有一位叔叔。)
他们在干什么?你从画面上哪些地方观察到的?
(图画上的人物在看一场足球比赛。从画面上用书包和帽子堆起来做的球门和站在球门当中的小守门员,以及坐在一边的观众一致的目光里可以判断出画面上的人物在看一场足球比赛。)
2.初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叙述这场小足球赛的。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正确给课文分段。
老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这篇课文叙述的是图画中的场景。是放学以后的一场小足球赛。读一遍课文,想想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哪个自然段是讲守门员的,哪些自然段是讲观众的。
(这篇课文一共5个自然段。第2自然段是讲守门员的,第3~5自然段是讲观众的。)
那么,课文第1自然段讲什么?
(第1自然段介绍了环境——场地、时间——放学以后、人物——“孩子们”和“小弟弟小妹妹”以及“大个子叔叔”、干什么——赛足球)
接着,教师可以这样引导:
这篇课文首先讲放学以后,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赛足球,吸引了不少观众,这是文章的第1自然段。接着,介绍了守门员,这是文章的第2自然段。后面的3、4、5自然段介绍了观众的表现。你想一想,这篇文章应该如何划分结构段呢?
(这篇文章应该分三大段:第一段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讲放学以后,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赛足球,吸引了不少观众;第2段是第2自然段,介绍了小守门员;第三段是第3~5自然段,介绍了观众。)
(三)小结。
这一课是看图学文。我们在初步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又初读了课文。从画面中观察到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一件什么事。在初读课文以后,我们给课文划分了三大段。这三段,先讲放学以后,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赛足球,吸引了不少观众;接着介绍小守门员,之后重点介绍了观众的表现。这个写作顺序就是作者的观察顺序。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仔细看图,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观察图画,并展开想象;运用图文结合的学习方法,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借助神态、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做辨析近义词和造句的练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借助课文明确观察的顺序和重点;借助图画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浮现文字所描写的画面。
三、教学过程 

(一)从课文内容入手,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明确作者观察的顺序和重点,进一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的能力。
1.《小足球赛》这篇课文分了三大段来写的,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划分的。看看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小足球赛》这篇课文分了三大段来写。作者先介绍孩子们放学以后在空地上赛足球,吸引了不少的观众。接着,作者又写了小守门员。最后,分3个自然段写了观众的表现。)
2.作者为什么先向我们介绍“孩子们放学以后在空地上赛足球,吸引了不少的观众”这个内容,接着介绍“守门员”,最后才介绍“观众”的表现?
(因为这是作者观察图画的顺序。作者是按照观察图画的顺序来安排他的写作顺序的。)
3.按照作者的观察顺序,仔细看图画,然后自由读课文,结合课文,想一想作者观察的重点落在了哪儿?大家一起议一议。
(课文是按照作者的观察顺序来安排层次结构的,我们又知道作者的写作顺序(层次结构)就是作者的观察顺序。课文详细地向我们介绍、描述了小守门员的表现,以及不同的观众的不同表现,因此,作者观察的重点应该落在“小守门员”和“观众”的表现上。)
4.强调观察的顺序和重点:
我们常常提到写文章要讲顺序,要抓住重点写具体。其实,观察图画也要讲顺序,要能从画面中观察到作者所要表现的重要内容。这样,才能理解图意,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小足球赛》这篇课文,就是作者在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的基础上,抓住了画家所要表现的重点,用语言文字生动具体地给我们进行了描述。
(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借助图画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浮现课文所描写的画面。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然后仔细观察图画,图文结合,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一句话介绍了足球赛的环境,也就是地点?
(“这块空地真是赛足球的好地方”)
“好地方”,“好”在哪里?看图画,想一想。
(“空”字说明来往行人不多,没有车辆通过,从画面上看,附近没有大的建筑物妨碍踢球,这样的地方正是比较理想的简易足球场,所以,说它是“赛足球的好地方”。)
2.“他们分成两拨儿,把书包和帽子堆起来做球门,就拉开阵势赛起来。”你在画面上看到的是哪一拨儿?
(画面上只反映了其中一拨儿的一个守门员、一个候补守门员。)
“拉开阵势赛起来”中的“拉开阵势”是什么意思?看看图画,从画面中的哪一个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可以看出来?
(“阵势”,原是指军队作战时布置的局势,课文中,是双方相互对峙的紧张的场面的意思。“拉开阵势”就是紧张的小足球赛已经开始。从画面中小守门员叉开的两腿,手扶膝盖和专注的一双眼睛,可以看出足球赛已经“拉开阵势”,比赛将非常紧张。)
3.看图,再读课文,从画面上看,都有哪些人来观看比赛?
(有“小弟弟小妹妹”,还有“大个子叔叔”。)
从文章中的哪几个词可以看出这场足球比赛很精彩?
(“小弟弟小妹妹”是被“吸引”来了,“大个子叔叔也坐到场边”“欣赏”。)
4.看图,学习课文第二段。
课文第二段(第2自然段)是作者重点观察“守门员”的一段。课文中,作者具体介绍了小守门员和后补守门员;图画里,“守门员”也是画家重点表现的画面中心人物。作者在重点观察的基础上,用语言文字是怎样表现的。读读这一段,看看作者抓住“守门员”和“候补守门员”的什么特点来突出这两个人物,表现球赛激烈的程度的?
(作者抓住“守门员”外貌、神态、动作和姿态等特点来突出这个人物的。)
默读这一段,在文章里画出表现“守门员”外貌、神态、动作和姿态的词句。从这些词句中,我们能看出什么?
(课文先讲他的外貌和神态。“留平头”显得格外精神。“警惕地注视”,表现他对对手严加防备,十分专注的神态。“分腿弯腰,上身前倾”,表现他随时准备扑救险球的姿势。)
课文介绍了“守门员”外貌、神态、动作和姿态以后,为什么说“真正的守门员都是这样的”?这是作者对画面中“守门员”的一种肯定吗?还是赞扬?怎么理解?
(“真正的守门员都是这样的”说明小守门员很称职,是作者对他的肯定和称赞。)
课文接着介绍“候补守门员”。看看图画,作者怎么知道他是“候补守门员”?他“一心想着快点儿让他上场,好显一显身手”,是作者根据画面上“候补守门员”的什么想象出来的?
(作者从他的衣着、神态和站在守门员背后可以看出他是个“候补守门员”。作者根据他“腆着”肚子的动作,那急不可待、跃跃欲试的神情想象出来的。)
5.小结这一段:
作者用精练的笔墨,把全场唯一的两个队员的天真可爱、忠于职守的形象,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情、动作和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
6.看图,学习第三段,根据老师所列出的表格,边思考问题,边讨论,然后把答案填写在表格里。
第三段(第3~5自然段)讲观众观看足球赛的情形。看看图画,再读读这一段课文,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对观众作了具体描写的?具体描述了几位观众的表现?他们分别是谁?每一位观众的表情和形象一样吗?作者又抓住他们各自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这些观众的表现从侧面说明了什么?
(头一句先总说观众的眼神:“都望着远处的场地”。接着,按照由中间到两边、从小孩到大人的顺序对观众作了具体描写。课文一共描述了七个孩子和一个大人(大个子叔叔),还附带讲了一条白狗的样子。所描写的人物表情和形象都不一样,分别抓住这些人物的特点写得既简明又具体。)
“搂着小弟弟的红领巾可能来迟了,他坐在最边上,也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局势的发展。”“局势的发展”指的是什么?“全神贯注”是什么意思?其他观众全神贯注地看比赛,你是怎么知道的?
(“局势的发展”指的是足球场上,比赛变化的情况。“全神贯注”是全部精神集中的意思。从作者对其他观众的动作和表情的描写中看出其他观众也在全神贯注的观看比赛。)
在所有描写的观众里,哪一个观众最引人注目?
(大个子叔叔)
“他面带笑容,看得津津有味”。“津津有味”是什么意思?从“孩子们踢得太精彩了,也许引起了他小时候的回忆”结尾的这一句话,“精彩”是什么意思?可以知道“大个子叔叔”曾经是个足球行家,能把足球行家吸引,说明什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场小足球赛十分精彩?
(“津津有味”是有兴致、极感兴趣的意思。“精彩”是(表演、展览、言论、文章、等)优美、出色的意思。课文里形容小足球赛紧张、激烈、吸引人,能把“大个子叔叔”吸引,说明小足球赛水平很高,踢得精彩。
全篇文章没有一词一句是对比赛场面的描写,贯穿全文的内容除了对“守门员”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就是描写观众观看比赛时的动作和表情。可是,全篇文章却使读者经历了一场紧张激烈、精彩的小足球赛。)
(三)总结课文:
这篇看图学文“小足球赛”,反映的是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赛足球,小守门员警惕地注视着对方的场地,一些小观众和一位大个子叔叔正在出神地观看这场比赛。配合本课的图画是一幅著名的油画作品。画面角度新颖,人物形象逼真。作者按照观察顺序来安排写作顺序,把看到画面上的内容生动形象地用语言文字描述出来。使我们借助课文,明确了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重点;又凭借图画帮助我们在头脑中浮现出文字所描写的画面,从而产生联想,加深对图画和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做辨析近义词和造句的练习。
1.辨析“注视”“望着”“盯着”三个词语。
这三个词语都有“看”的意思,但词义有一些差别:“望”,有向远处看的意思;“注视”强调十分注意地看;“盯”,则指视线集中于一点地看。
他警惕地(注视)着前方。
守门员和观众都(望着)远处的场地。
戴红帽子的小女孩,眼睛(盯着)远处。
他面带笑容,(看得)津津有味。
这样用词,既准确传神,又避免了单调重复。
2.引导学生先理解“欣赏”和“津津有味”两个词语的意思,再造句。
①解释:“欣赏”一词有两种解释: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认为好,喜欢。“津津有味”是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②找出课文中带有“欣赏”和“津津有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它们在句子中应该是什么意思。
“小弟弟小妹妹被吸引来了,路过的大个子叔叔也坐到场边,欣赏他们这场球赛。”这里的“欣赏”是认为好,喜欢的意思。
“他面带微笑,看得津津有味”。意思应该是看得有滋味,有趣味。
③在生活中,什么事物是值得我们欣赏的?学生讨论之后用“欣赏”造句。
(生活中,音乐、诗歌、戏剧、舞蹈、绘画、摄影、体育比赛等事物都值得我们欣赏。例句:周末的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音乐厅欣赏音乐。)
④在生活中,当我们想表达看得有趣味,听得有趣味,吃得有滋味的时候,都可以用“津津有味”这个词。
例句:这本书,我一气呵成地把它读完了,真是看得津津有味。

    更多精彩文章

    • 《平分生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秋天的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10
    • 人教版课标本第六册《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 《珍珠泉》教学设计2
    • 26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
    • 《赵州桥》教学设计5
    •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 25、《矛与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4
    •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
    • 《槐乡的孩子》教学实录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 《学会查“无字词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选学课文)《筷子的传说》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