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没有我聪明--《称象》教学反思
来源:乐学发布时间:2014-07-03
<案例>
前不久,我上完《称象》这一课,发生在课堂上的一个片断令我深思:
上完《称象》这一课:
师:你想对曹冲说什么?
生1:曹冲真聪明,我要向你学习。
生2:曹冲这么小就这么聪明,长大了一定很了不起。
师:嗯。
生3:曹冲没有我聪明。
师:(微微一怔)哦,还有谁说吗?
(接着,我按照已设计好的教案按部就班教学。)
“曹冲没有我聪明”。这是孩子学完课文后非常真实的阅读感受,而且它不同于别人“聪明””的认识,初看这种感受似乎不太正确,联系课文仔细想想,这个感受又是多么合情合理,这时我如果抓住这一契机,适时调整教案,因势利导,那么既尊重了这个学生,又可能挖出更精彩的回答,把课推向一个高潮。
<反思>
在我们的课堂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外的小插曲,学生的表现似乎不尽人意,回答问题总也到不了老师心目中既定的标准答案上来,教师因此感到很失望,教起来也觉得很费劲。我觉得这主要是教师本身教学观念上存在着问题,“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只有在与文本、教师、学习伙伴之中不断的对话过程中,才能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体验,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和促进者。案例中我发现了“曹冲你没有我聪明。”这个契机,但没有好好引导,让这个思维的火花很快熄灭了,真的是非常遗憾。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课堂应该是生成的课堂,不应该是既定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发现,让他们敢想敢说,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主动探究知识,那么就一定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方式、独到的思维和新颖的见解,教师只有从观念上彻底放弃“完成教学任务观”,在课堂上俯下身子,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抓住契机,以学定教,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前不久,我上完《称象》这一课,发生在课堂上的一个片断令我深思:
上完《称象》这一课:
师:你想对曹冲说什么?
生1:曹冲真聪明,我要向你学习。
生2:曹冲这么小就这么聪明,长大了一定很了不起。
师:嗯。
生3:曹冲没有我聪明。
师:(微微一怔)哦,还有谁说吗?
(接着,我按照已设计好的教案按部就班教学。)
“曹冲没有我聪明”。这是孩子学完课文后非常真实的阅读感受,而且它不同于别人“聪明””的认识,初看这种感受似乎不太正确,联系课文仔细想想,这个感受又是多么合情合理,这时我如果抓住这一契机,适时调整教案,因势利导,那么既尊重了这个学生,又可能挖出更精彩的回答,把课推向一个高潮。
<反思>
在我们的课堂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外的小插曲,学生的表现似乎不尽人意,回答问题总也到不了老师心目中既定的标准答案上来,教师因此感到很失望,教起来也觉得很费劲。我觉得这主要是教师本身教学观念上存在着问题,“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只有在与文本、教师、学习伙伴之中不断的对话过程中,才能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体验,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和促进者。案例中我发现了“曹冲你没有我聪明。”这个契机,但没有好好引导,让这个思维的火花很快熄灭了,真的是非常遗憾。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课堂应该是生成的课堂,不应该是既定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发现,让他们敢想敢说,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主动探究知识,那么就一定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方式、独到的思维和新颖的见解,教师只有从观念上彻底放弃“完成教学任务观”,在课堂上俯下身子,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抓住契机,以学定教,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