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生成的美丽瞬间

来源:好学堂发布时间:2014-07-11

着新课标,手中还是那张旧船票。这是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地关注课堂的生成教学,即真正意义上的以学定教,而依然是依据自己的教案,教学流程一步一步,按部就班的完成课堂教学。 
教学实录:
  一位老师在执教二年级上册的《北京》一课时:
片断一:
……
师:同学们,在课文的第二段中出现了很多方位词,大家要注意,请同学们再来说一说。
生: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央,天安门的面前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
师:注意了是“前面”不是“面前”。
……
片断二:
……
师:同学们,什么是“矗立”?
师:请同学们看图,象图上的纪念碑一样就是矗立。
生:又高又直就是“矗立”。
师:对。
……
教学反思:
1、教学片断一中,学生回答中出现的“面前”这一词正好是一个课堂生成。这个生成能帮助学生区分“面前”和“前面”这两个词。如果这个时候老师能仔细的讲解一下,教会学生区分“面前”这一词是用在近距离的,面对面的时候,而“前面”一词相比较应该是指距离较远的地方,老师抓住课堂这个生成的问题,给学生进行引导,相信所有的学生再也不会出现类似的错误。在课堂上,老师并没有把握住这个教学契机,只是简单的指出了学生的错误而已,学生并不十分清楚为什么不是“面前”而是“前面”,下次可能还会犯类似的错误。新课标还要求我们从小点入手,一课一得。学生学会了如何区分“面前”和“前面”,不是也是一得吗?
2、教学片断二中,作为一名二年级的学生,在这一课中“矗立”是一个难点,学生不容易理解。什么才是“矗立”,老师想利用图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词,学生理解的很到位,而且讲出来了“矗立”就是又高又直的立在那里。但是学生只是借助图的直观理解了这个词,如果下次没有图,学生是不是还能清楚的知这个词的意思呢?既然学生已经领悟到了,那么老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回答,顺势引导学生通过字形体会“矗立”的意思,“三个直就是非常直,看看字形,三个直叠在一起,非常的高,又直又高就是矗立”,如果这样子从字形上再理解一下,那么学生的印象会非常的深刻,下次再遇到“矗立”这个词,能马上想到这个词的意思,或是遇到又高又直的建筑物能马上想到“矗立”一词。学生的回答是一次美丽的生成,老师并没有把握住顺势引导,错过了一次很好的教学契机。 
  

    更多精彩文章

    • 让每一个学生成为主角——《美丽的小路》教学片断及评析
    • 瞬间的感动——教学《我是您的儿子》有感
    • 瞬间的灵感——《比尾巴》教学反思
    • 从《雷雨》教学看课堂活力的生成
    • 瞬间的灵感—《比尾巴》教学反思
    • 肯定评价与学生成长休戚相关
    • “生成”的精彩
    • 把握文本,让对话更具活力 ——古诗《枫桥夜泊》一课教学反思
    • 教案当在品味反思中生成
    • 把握文本,让对话更具活力——古诗《枫桥夜泊》一课教学反思
    • 《数金鱼》教学反思
    • 《可爱的草塘》课后反思
    • 《坐井观天》教学案例及反思
    • 在阅读中激发学生写作情趣
    • 《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反思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