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材专辑(335)

来源:学霸去哪儿发布时间:2014-08-06

   1、家是什么
   在我们这个世界里,许多人都认为,家是一间房子或一个庭院。然而,当你和你的亲人一旦从那里搬走,一旦那里失去了温馨和亲情,你还认为那儿是家吗?
   1983年,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37岁。他的一家有40口人,父母、兄弟、姐妹、妻儿几乎全部离散或丧生。最后,绝望的热拉尔打听到自己的小女儿还活着!他辗转数地,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后,悲喜交集,将女儿紧紧地抱在自己的怀里,第一句话就是:“我又有家了!”
   在这个世界上,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它有时在竹篱茅舍,有时在高楼华堂,有时也在无家可归的人群中。
  
   2、文明的尺度
   上世纪80年代我曾和林斤澜、柳溪两位老作家访法。有一个风雨天我们的汽车驶在乡间道路上。在我们前边有一辆汽车,他们的车轮扬起的尘土,一阵阵落在我们的车前窗上。而且,那条曲折的小道没法超车。终于到了一个足以超车的拐弯处,前边的车停住了。开车的丈夫下了车,向我们的车走来。用法语跟我们的司机说了半天。后来,我们的车开到前边去了。
   我问翻译:“你们说了些什么?”
   他说,对方坚持让他将车开到前边去。
   他说,对方认为,自己的车始终开在前边,对我们太不公平。
   隔日,我们的车在路上撞着了一只农家犬。是的,只不过是“碰”了那犬一下。只不过它叫着跑开时,一条后腿稍微有那么一点儿瘸,稍微而已。法国司机却将车停下了,去找养那只犬的人家。十几分钟后回来,说没找到。半小时后我们决定在一个小镇的快餐店吃午饭,那法国青年说他还是得开车回去找一下,说要不,他心里很别扭。后来他终于找到了养那条犬的一户农家,而那条犬已经若无其事了。于是郑重道歉,于是主动留下了名片,车号,驾照号码……
   回来时,他心里不“别扭”了。接下来的一路,又有说有笑了。
   我想,文明一定不是要刻意做给别人看的一件事情。它应该首先成为使自己愉快并且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情。
  
   3、多加一盎司
   盎司是英美制重量单位,一盎司只相当于1/16磅。美国著名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通过大量观察、系统研究,得出一个重要原则:多加一盎司定律。只“多加一盎司”,但其结果,所取得的成就及实质内容方面,却有天壤之别。
   在青年时代,约翰·坦普尔顿就决心把“多加一盎司”运用到他在耶鲁大学的学习中。他决心使自己的作业 不是95%而是99%正确。结果呢?他在大三就进入美国大学生联谊会,并被选为耶鲁分会的主席,得到了罗兹奖学金。
   在商界、艺术界、体育界,在所有领域,那些最知名、最出类拔萃者与他人的区别,就是多那么一点儿,“多加一盎司”。谁能使自己“多加一盎司”,谁就能得到千倍的回报。
   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完成自己工作的人,最多只能算称职员工。如果在工作中“多加一盎司”,你将会成为优秀员工。
   “多加一盎司”,其实并不难,我们已付出了99%的努力,已做了绝大部分的工作,再“多加一盎司”,又有什么难呢?我们往往所需要的那么一点点责任、一点点决心、一点点敬业意志和自动自发的精神。水温再升高一度就达到沸点,山再攀登一步就可达绝顶,横竿再上移一厘米就刷新世界纪录。就多那么一点,就“多加一盎司”。
  
   4、小问题引出大发现
   印度科学家拉曼在英国皇家学会上做了声学与光学的研究报告后,取道地中海乘船回国。甲板上漫步的人群中,一对印度母子的对话引起了拉曼的注意。“妈妈,这个大海叫什么名字?”“地中海!”“为什么叫地中海?”“因为它夹在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之间。”“那它为什么是蓝色的?”
   年轻的母亲一时语塞,求助的目光正好遇上了在一旁饶有兴味地倾听他们谈话的拉曼。拉曼告诉男孩:“海水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它反射了天空的颜色。”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可这一解释。因为它出自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勋爵的推理。但不知为什么,在告别了那一对母子之后,拉曼总对自己的解释心存疑惑。
   拉曼回到加尔各答后,立即着手研究海水为什么是蓝的。他终于证明出水分子对光线的散射使海水显出蓝色的机制;进而又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分别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被人们统称为“拉曼效应”。1930年,地中海轮船上那个男孩的问号,把拉曼领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台。
  
   5、最后一锤
   在沂蒙山区一个小山村里,有一个专门打造铜锣的铺子。工匠师傅已近七十岁了,还每天坚持掌锤。他的两个儿子虽然已干了十几年,但每到锣心的时候,他们就把锤子交给父亲,由父亲完成最后的一锤。路人不明就里,问老者。老者说,这锣心的一锤和周边的锤法都不一样,锣心以外的每一锤都只是准备,最后的一锤才是定音的,或清脆悠扬,或雄浑洪亮,都因这一锤而定。不论多么优质的铜材,不论剪裁的尺寸多么合理,也不论一开始打了多少锤,这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最后关头的断然一击。这分量轻重恰到好处的最后一锤,是一只锣音色好坏的关键。
   人生中最重要的,也是这关键时刻的断然一击啊!
  
   6、两只老虎
   有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野地里。在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在外面的老虎自由自在。
   笼子里的老虎总是羡慕外面老虎的自由,外面的老虎却羡慕笼子里的老虎安逸。一日,一只老虎对另一只老虎说:“咱们换一换。”另一只老虎同意了。
   于是笼子里的老虎走进了大自然,野地里的老虎走进了笼子。但不久,两只老虎都死了。一只是饥饿而死,一只是忧郁而死。
   许多时候,人们往往对自己的幸福熟视无睹,而觉得别人的幸福很耀眼,却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对自己不合适。
  
   7、日本不想浪费一点能源
   潘小多在7月30日《环球时报》撰文说,在日本,节约能源已经成了深入人心的一种观念。不仅政府机关如此,日本的企业也在认真贯彻节约能源的方针。
   岛津制作所是一家规模相当大的企业,我每周去岛津京都总部的分析科教课,都是在一个固定的会议室里。京都的夏天热得人心情郁闷。进入6月后,我就发现分析科的三层小楼里一点儿也不凉快,倒是不太大的会议室还有些冷气。问了学生才知道,一到5点下班时间,楼里的中央空调就自动切断,惟有楼上楼下的两个会议室享受特别待遇,有单独的冷气。可是,当我6点半离开的时候,偌大的办公室里至少还有一半的工作人员在加班。
   再看分析科的这个会议室,墙上贴满了写着企业方针的各种宣传画,号召各地分公司上下一致节约能源,并列出了大约20条细则,如:公司内部开会不上茶;所有的复印纸都要正反面使用;随时关灯、关空调、关电脑等等。今年初印刷的一张宣传画上,则用可爱的卡通形象提醒员工:“要吃午饭去了吗?你确定自己关灯了吗?关电脑了吗?关空调了吗?如果没有,请你回到办公室做好这些再去食堂。”
   岛津制作所会议室的桌椅也是旧的,墙角的废纸篓每天都收拾得很干净,而且还是个瘪了两三处的旧铁皮桶。
   家庭是能源消耗的最小单位,但是因为它耗能的绝对数量并不小。在日本,为了节约能源,家庭主妇们在实践中发明了很多实用的小产品。比如,给冰箱冷藏室安个透明的塑料“门帘”,就可以挡住每次开门时冷气大量散失。
  
   8、美国的废品回收
   在美国,循环经济的影子随处可见,最明显的就是使用再生物质生产的产品越来越多。在白宫参观,发放的介绍材料使用的就是再生纸。
   据美国全国物质循环利用联合会公布的数字,全美共有5.6万家公私企业涉及该行业,为美国人提供了110万个就业岗位,每年的毛销售额高达2360亿美元,为员工支付的薪水总额达370亿美元。在一定程度上,该行业的规模已与汽车业相当。
   目前,美国纸张的回收利用率为42%,软饮料塑料瓶的回收率为40%,啤酒罐和其他软饮料罐的回收率为55%,铁质包装的回收率则高达57%。
  
   9、请听科克法官一句话。
   《学习时报》8月2日刊登张丽娟的文章说,法院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而法官则就是这道防线的守门人,是社会正义的最高守护神。在英美国家,法官被打造为一个高度职业化甚至精英化的特殊群体,在这个社会中,法官必须“具有法律知识和经验,判断和分析能力,有良好的决定和交流技巧。富有权威、道德、公正,能够理解普通人和社会,性格温和,有礼貌和尊严,对社会服务具有责任”。
   17世纪英国王座法院的首席法官爱德华·科克就用以下的理由,抵制了英王詹姆斯一世插手王座法院司法审判的企图,他说:“微臣认为陛下对英王国的法律并不熟悉,而这些涉及臣民的生命、继承权、财产等的案件并不是按天赋理性来决断的,而是按人为理性和法律判决的。法律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在未达到这一水平前,任何人都不能从事案件的审判工作。”
   法律的复杂性使得司法非普通人可以涉足,司法的权威并不是来自强权,而是来自其品质。
  
   10、稍纵即逝的念头
   名扬海内外的著名药商胡文虎有一天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这时一只蚊虫飞过来咬了他一口。“真烦!”胡文虎伸手去拍蚊子,突然他灵光一闪,东南亚各国人口稠密,生活贫困,加之气候炎热,苍蝇蚊虫很多,百姓中暑、热病盛行。要是能创制出一种可以治疗中暑头痛、蚊虫叮咬,便于携带,价格便宜的新药,一定会受到人们的欢迎,成为畅销药。胡文虎一骨碌爬起来,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弟弟,弟弟非常赞成,第二天兄弟俩便开始干起来。他们在祖传秘方“玉树神散”的基础上,参照其他古配方,以山苍、薄荷、樟脑等名贵中药为原料,采用西药的科学方法,研制出一种既可外用,又可内服,能防治感冒、头痛、鼻塞的新药。这种药就是今天我们人人熟知、家家必备的“万金油”。通过研发“万金油”等面向普通大众的药物,胡文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步入了人生的辉煌。
   其实,诸多的成功,都不过是发轫于某些事物触动冒出的小小念头。是否善于抓住创新的小念头,往往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成败。被称为“方便面之父”的日本人安藤百福就有这样的经历。二战后,日本食品严重不足。一天,安藤百福偶尔经过一家拉面摊,看到人们顶着寒风排起了二三十米的长队,脑子里灵光一闪:如果生产一种一泡就能吃的面条,一定会受欢迎。他于1958年春天开始埋头于方便面的开发,未果。一年后,有一天,品尝着夫人做的油炸菜肴,他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采取油炸方法怎么样?他很快进行试验,悬而未决的难题终于迎刃而解,将面条浸在汤汁中使之着味,然后油炸使之干燥,就能同时解决保存和烹调的问题。不久,他拿到了方便面制法的专利。1966年,安藤百福首次去欧美视察旅行,他拿着拉面去洛杉矶的超市,让几个采购人员品尝拉面,没有泡面条的碗,找到的只有纸杯子,于是把面分成两半放入纸杯中,注入开水,他们用叉子吃着。吃完后把杯子随手扔进垃圾箱。安藤由此产生了灵感:开发“杯装方便面”。在一次从美国回国的飞机上,他发现空中小姐给的放开心果的铝制容器的上部是一个由纸和铝箔贴合而成的密封盖子,脑子里立即又冒出一个念头:采用铝盖不是正好解决杯装方便面长期保存的问题吗!就这样,抓住一个个小灵感、小念头,安藤百福让方便面的发明不断完善,最终使方便面走向了全世界。
   在人生路上,我们切莫放过那些稍纵即逝的念头。只有抓住了孕育成功的念头,我们才不会与成功失之交臂!

    更多精彩文章

    • 写作素材---名人名言专辑(10)
    • 写作素材---名人名言专辑(33)
    • 写作素材---名人名言专辑(32)
    • 写作素材---名人名言专辑(31)
    • 写作素材---名人名言专辑(30)
    • 写作素材---名人名言专辑(20)
    • 写作素材---名人名言专辑(19)
    • 写作素材---名人名言专辑(18)
    • 写作素材---名人名言专辑(17)
    • 写作素材---名人名言专辑(16)
    • 消除“作文恐惧感”
    • “感悟亲情”作文指导
    • 初中作文互改互评 “七步”法
    • 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 《妙“喻”连珠系列之八·字母之喻》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