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材专辑(314)

来源:乐学发布时间:2014-08-28


   1、俄国名画“杀人”之谜
   1993年,经过在圣彼得堡遗产博物馆当管理员的叔父介绍,日采科夫进了这家博物馆,做卫生清洁工。1999年,叔父忽感身体不适。弥留之际,叔父告诉他:“孩子,我相信,我是被那幅油画杀死的。在我之前的6位油画管理员,都死于原因不明的病症。”
   悲痛的日采科夫把叔父的临终遗言整理成了一篇报告。希望馆方立刻撤下这幅“杀人油画”,使它不再危害后来人。博物馆馆长对此不屑一顾。
   日采科夫决定自己解开这个谜。他惊喜地发现,历史档案里有一封信,写信的人是这幅画的捐赠者斯维尔德。斯维尔德在信中说:这幅画在家族里流传了200年,是家族的传家之宝。日采科夫决定亲自去探访写信人。他毅然辞去了博物馆的工作,设法见到了已经80多岁的斯维尔德。斯维尔德向他讲述了自己家族的历史。1662年,斯维尔德的祖先大卫·奥尔洛夫兄弟都是彼得三世皇家卫队的高级军官。由于彼得三世颁布的一系列政令触动了贵族阶层,皇后叶卡特琳娜于1662年6月28日发动宫廷政变,自己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叶卡特琳娜二世。由于大卫兄弟在政变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叶卡特琳娜二世授予大卫兄弟勋爵爵位。从此,这个家族成了当时的显赫一族,一直延续到十月革命。可是,从17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奥尔洛夫家族共有26位成员死于癌症,这使得这个家族一直没有兴旺起来。1917年十月革命后,居住在古比雪夫城堡里的最后3位奥尔洛夫家族成员被苏维埃处死,而当时还在襁褓中的斯维尔德被母亲抱着,逃到了中国的哈尔滨。1947年,30岁的斯维尔德回到苏联。他回到自己家的城堡里,仔细研究了家族图书室的文件。他发现所有死于癌症的26位祖先都曾经在同一间房间里居住。这间卧室的墙上挂着一幅《春天里的耶稣》油画。他想,也许是这幅画给家庭带来了厄运。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把它捐赠给了苏维埃政府。
   日采科夫获得了斯维尔德的准许,来到古比雪夫郊外奥尔洛夫家族城堡,去查看家族图书室。在那里,他得到了他想得到的东西。文件记载,这幅画由3位画家共同创作,其中一位叫做克比。资料显示,克比的父亲德克克勋爵,原是彼得三世的贴身侍卫官,在叶卡特琳娜发动的政变中被杀死。日采科夫忽然领悟到了什么。他历尽辛苦,找到了克比所属家族的居住地——高加索山区的一个古老的城堡。在这里,日采科夫得知在离这里不远的一座山谷,被当地人称为死亡谷。那里草木茂盛,但却没有任何动物。人去了,回来就会得病。
   日采科夫买了一个小小的铅桶,冒险来到死亡谷,取了一桶土石样本,来到了莫斯科。他找到俄罗斯国立阿尔泰技术大学教授帕维尔。帕维尔教授经过试验发现,这些土石材料有着一种强大的能量场。这种能量场之强大,远远超过了一台远距离军用雷达所产生的能量,足以对人体产生破坏性的作用。
   帕维尔教授向俄罗斯国家文物管理司做了汇报,提出对圣彼得堡遗产博物馆的油画进行研究。得到批准后,2002年12月,研究小组进驻遗产博物馆。
   帕维尔教授征得博物馆同意,从画上刮下了一点点颜料粉末,经过化验研究,颜料的成分几乎与日采科夫带回来的样本相同。经实验表明,暴露在油画面前的人容易出现高血压,全身不适和头疼。如果长期遭受辐射,人就会大脑衰竭而死亡。一个古老的复仇故事就此初见端倪,最后实验小组一致认为:这幅《春天里的耶稣》正是杀害博物馆7名管理员的凶手。这幅油画,自2003年8月30日,从博物馆的展厅里撤走。
  
   2、狂热的纳粹女人
   新近出版的《纳粹女人》一书,将研究视角转到了“纳粹女人”,填补了二战史研究的空白。
   纳粹女人的共同特点之一是与权力结盟,有一些即是纳粹高官的妻子,她们与纳粹政权是生死与共的血肉关系。这群人中最典型的当数戈培尔的妻子玛格达。玛格达对纳粹主义极其狂热,对希特勒充满崇拜之心。她说:“我当然也爱我丈夫,但我对希特勒的爱更强烈,为了他我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平时,她完全按照纳粹理想女性的标准履行女人的职责,甚至连她生六个孩子也是按照纳粹主义的妇女观行事的模范行为。由于生了一大群日耳曼血统的孩子“赠与元首”,1938年玛格达·戈培尔成为首位获得“德国母亲荣誉十字勋章”的妇女。后来当苏联红军包围柏林,纳粹政权即将灭亡之时,玛格达仍然忠心耿耿追随希特勒,和丈夫一起带着六个孩子住进希特勒的总理府地下室。在玛格达这个女人身上,母性也要服从纳粹党性。身临绝境之时,她没有为自己和孩子们的命运流泪,而当希特勒在地下室里从西服翻领上摘下自己的纳粹党徽给她戴上时,她却流下了激动的泪水。1945年5月1日,戈培尔夫妇决定自杀。希特勒的女秘书和爱娃的女佣请求把孩子们交给她们设法带出去,戈培尔不同意。所有的女人、炊事人员、办公室工作人员都进来向玛格达下跪,为孩子们求情,但玛格达冷酷地拒绝了。六个孩子(最大的十二岁,最小的才四岁)被注射毒剂而死。随后,戈培尔开枪自杀,玛格达服毒自尽。直到死亡,玛格达都认为自己有权决定他人的命运,剥夺他人的生命,包括自己孩子的生命。这本身即是地地道道的法西斯主义!玛格达彻底接受了纳粹思想,狂热地用纳粹思想毒害他人,而最终使自己和孩子也成为纳粹思想的受害者。
  
   3、诺曼底登陆的另一面
   作为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之一的诺曼底登陆,敲响了德国法西斯的丧钟。然而,就在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的时刻,也传出诸多与隆重纪念的气氛不和谐的“负面信息”。当布什总统在华盛顿二战纪念碑前为登陆诺曼底的战士乃“我们引以为自豪的父辈一代”而高歌之际,许多法国人却在同时关注并纪念另外一些同样重要的历史事实,即一些美国士兵登陆后造下的鲜为人知的罪孽!同时,美国肯塔基州犯罪学教授罗伯特·利勒里也在其《美国大兵隐藏的真相》一书中披露,在诺曼底登陆战中,当美国士兵在浴血奋战的时候,一些驻扎在法国的美军却干着奸淫掠夺的勾当。他指出,二战战争罪犯为其所犯滔天大罪付出了沉重代价,而这些美国兵却几乎悉数逍遥法外,其中只有七十人因罪行过重被判刑。
   英国《独立报》在纪念诺曼底登陆六十周年前夕也披露,六十年前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几周内,出于“战事”需要,轰炸机炸毁了一些法国村庄(这些村庄并没有德军,轰炸只是为了防止德军增援),导致成千上万名无辜百姓被炸死。
   在纪念诺曼底登陆胜利六十周年的时刻披露这些“负面信息”,需要一定胆识和勇气。但是,还历史一个“全息的面容”,不光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应有态度,更是让后人相信并拥有真实历史的唯一正确的选择。
  
   4、孔夫子不许吃茶泡饭
   大概在我十岁左右,为图个快,爱吃茶泡饭。父亲见了,常常干涉我。他的本意是怕我不经咀嚼就把饭粒吞到肚中不易消化。可是他不对我讲这个卫生常识,却抬出孔夫子来压我,说“孔夫子不许吃茶泡饭”。
   这时候,他给我讲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孔子的弟子子路正吃茶泡饭,子路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一碗茶泡一碗米饭还是一碗。于是他就向孔子提出这个疑问,要求孔子回答。孔子回答不出来,勃然大怒,命令子路把碗筷放下,大声地说了三个字:“不许吃!”父亲说,孔子是圣人,圣人说不许吃的东西,你也不要吃。
   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一个印象:大家都说孔夫子是个圣人,可是这个圣人,原来是个一无知、二霸道的人。一碗茶泡一碗饭为什么还是一碗,不就是因为干饭的饭粒之间有空隙吗?可是孔夫子回答不出来,这说明他无知和愚蠢。他回答不出来也就罢了,
   却不许别人吃!再进一步,我对人们大树特树的权威,也带上个问号。我的“独立思考”的性格的形成,这个故事也有某种联系。
   后来我读了一些孔夫子的书,知道孔夫子的确是个圣人。直到今天我头脑中受到儒家影响的东西很多。但是这个明明知道是编造出来的故事,在我的脑子里却一直记得很牢。
   在漫长的生活道路上,我见到的一是无知、二是霸道的人不算少。每次遇到这样的人和事时,我就会想起我父亲讲给我听的那个编造出来的故事。
  
   5、“已经没事了”
   有一天,我在大厅里,突然看见一位满脸歉意的工作人员,正在安慰一位大约四岁的西方小孩,饱受惊吓的小孩已经哭得精疲力尽了。
   问明原因之后,我才知道,原来那天小孩较多,这位工作人员一时疏忽,在儿童的网球课结束后,少算了一位,将这位小孩留在了网球场。等她发现人数不对时,才赶快跑到网球场,将那位小孩带回来。小孩因为一人在偏远的网球场,饱受惊吓,哭得稀里哗啦的。
   现在妈妈出现了,看着自己哭得惨兮兮的小孩。
   如果你是这位妈妈,你会怎么做?是痛骂那位工作人员一顿,还是直接向主管抗议,或是很生气地将小孩带离开,再也不参加“儿童俱乐部”了?
   都不是!我亲眼看见这位妈妈,蹲下来安慰四岁的小孩,并且很理性地告诉他:“已经没事了。那位姐姐因为找不到你而非常的紧张难过,她不是故意的,现在你必须亲亲那位姐姐的脸颊,安慰她一下!”
   当时我只见那位四岁的小孩踮起脚尖,亲亲蹲在他身旁的工作人员的脸颊,并且轻轻地告诉她:“不要害怕,已经没事了!”
   就是要这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宽容、体贴的孩子吧!
  
   6、尊严
   你见过活着的珊瑚吗?它生活在幽深无比的海底。在海水的怀抱里,它是柔软的。可是,如果采珊瑚的人出现了,毫不怜惜地把它带出水面,那么这时珊瑚就会变得无比的坚硬。在远离大海的灿烂的阳光下,珊瑚只是一具惨白僵硬的骨骼。
   谁都知道麝香,那是名贵的药材,也是珍贵的香料,而实际上,麝香不过是雄麝脐下的分泌物而已。想要获得麝香,就必须捕杀雄麝。雄麝生活在密林深处,身手矫健,来去如风,如果不是一流的猎手,根本难以捕捉它的踪迹。而就是找到了雄麝,取得麝香也是极困难的事。有经验的老猎手说:“靠近雄麝时,千万要屏息凝神,不能让雄麝感觉到你的存在,否则,它会转过头来,在你射杀它之前,咬破自己的香囊。”
   在自然界里,有一些生物比人类还要有尊严。当生命遭到无情的践踏时,它们会用改变、会用放弃、会用死亡捍卫自己的尊严。
  
   7、同样的种子不一样的花
   在北京后海柳荫街羊房胡同内,有个“厉家菜”饭店,由于菜肴制作精致,各国的驻华大使以及不少访华的政要经常光顾。英国前首相吃罢连声称赞,在这里找到了真正的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美国海军作战部长餐后无以为谢,执意留下了自己的胸章……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里仅有的一间十几平方米的餐厅内,放着一张能坐10人的桌子。营业20年来,虽然每天不知要谢绝多少顾客,但那位老板从未有过招揽顾客的动作。在到处林立星级酒店的北京市,它何以如此吸引顾客呢?除了良好的服务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老板突出自身的经营特色,在“小”字上下功夫,尽力做到极致。
   无独有偶,在美国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市,有家叫做“二人桌”的餐馆,在它那小小餐厅的里面,只摆放一张供两人用餐的桌子,一次也只招待两位顾客。这家餐馆虽小得不能再小了,但由于环境幽雅,菜肴口味极佳,谁若想到这里进餐,必须提前几个月预定才行。面对经常出现的焦急等待的顾客,不少人建议扩大一下营业面积,可是老板却拿定了绝不增加一桌一椅的主意。他深知在生意不断做大,以大取胜的市场竞争中,以小求稳,稳中求赢,同样是一种经营策略。
  
   8、3300块口香糖
   在英国,有一个即将面临毕业的美术学院的学生,和所有的同学一样,正为毕业考试的作品而日思夜想,愁眉苦脸。
   他所能想到的别人都已做过了,似乎他只能创意平平,成绩平平地勉强应付了事。但他又心有不甘。
   他正在为戒烟而咀嚼香口胶,焦灼让他像以前疯狂抽烟一样疯狂地一块接一块地咀嚼香口胶。一天,他一如既往地疯狂咀嚼着,突然他爆发了灵感:做一件前无古人的毕业作品——香口胶雕塑。他决定用香口胶做一件300年前已在地球上绝迹了的形似雕的大鸟——“度度”。
   他开始把嚼过的香口胶根据自己的设计模型一块块粘起来。以前为压制烟瘾而嚼香口胶的麻木,变成了一种目标明确后的激动与急切,他从以前的一天几片到后来的一天几十片,甚至上百片地咀嚼香口胶,直嚼得下鄂酸楚,牙出血,疼得眼泪直流,因为一块香口胶至少要嚼到一定程度才会中足够的柔韧与粘度,才能达到他想要的精确的造型。
   许多同学与朋友知道他的创意后,纷纷买来香口胶作为礼物送给他。3个月后,共用3300块呕心沥血、千咀万嚼的香口胶做成的“度度”雕塑如期完成,不仅为这位大学生赢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而且一举成为最年轻的艺术家。
  
   9、至香则无香
   办公室里有一盆滴水观音,养了快一年了。爱好莳花弄草的同事说,滴水观音原产于南非热带雨林,若让其在湿润温暖的环境下生长,叶茎边缘会有水珠滴下,故称“滴水观音”。可惜在北方,气候比较干燥,不能见到此景。所幸,滴水观音在北方还是可以开花的,而且香得很,所以滴水观音的另一个名字就叫香棒。
   今天上班,一进门就闻到一股奇异的香味。同事笑着说,滴水观音开花了。我走近前去,果然见一枝绿色花茎躲在花萼下面,上面缀着许多白色的小碎花,若不仔细看,还真发现不了这是花呢。但就是这不起眼的花,一枝花开,竟然满室飘香,真让人赞叹不已。
   我把鼻子凑近去,深深吸一口气,不料却并未嗅到想像中浓烈的沁人心脾的香,而是一股子怪味猛冲过来,忍不住打了个喷嚏。同事笑道:“要闻这花香,不能离得太近呢,否则太浓烈的香就成怪味了。”
   太浓烈的香,就不再是香,世间万物,不也是这个道理?往食物里放糖太多了,甜过头了就会发苦;能治病的良药用量过大,反而会成为致命的毒药;太多的爱,有时会成为一种负担;太多的关怀,往往会成为束缚……
   至香则无香,无论什么好东西,一旦超过了限度,也就走向它的反面了。
  
   10、拳王的谦卑
   美国拳王乔·路易在拳坛所向无敌。有一次,他和朋友一起开车出游,途中因前方出现意外情况,他不得不紧急刹车。不料,后面的车因尾随太近,致使两辆车发生了轻微碰撞。后面的司机怒气冲冲地跳下车,指责乔·路易开车技术有问题,并开口大骂,继而在乔·路易面前挥动双拳,大有把对方一拳砸烂之势。乔·路易却自始至终除了道歉再无一语,那司机直到骂得自己没有兴趣了才扬长而去。
   事后,乔·路易的朋友不解地问他:“那人如此无理取闹,你为什么不让他尝尝铁拳的厉害?”乔·路易坦然地说:“如果有人侮辱了帕瓦罗蒂,他是否应为对方高歌一曲呢?”
   真正的强者,是那些有资格骄傲却不骄傲的人。

    更多精彩文章

    • 写作素材---名人名言专辑(10)
    • 写作素材---名人名言专辑(33)
    • 写作素材---名人名言专辑(32)
    • 写作素材---名人名言专辑(31)
    • 写作素材---名人名言专辑(30)
    • 写作素材---名人名言专辑(20)
    • 写作素材---名人名言专辑(19)
    • 写作素材---名人名言专辑(18)
    • 写作素材---名人名言专辑(17)
    • 写作素材---名人名言专辑(16)
    • 初中作文互改互评 “七步”法
    • 消除“作文恐惧感”
    • 《妙“喻”连珠系列之八·字母之喻》
    • “感悟亲情”作文指导
    • 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