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材专辑(318)
来源:好学堂发布时间:2014-09-02
1、购买上帝的男孩
一个小男孩捏着1美元硬币,沿街一家一家商店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店主要么说没有,要么嫌他在捣乱,不由分说就把他撵出了店门。
天快黑时,第二十九家商店的店主热情地接待了男孩。老板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满头银发,慈眉善目。他笑眯眯地问男孩:“告诉我,孩子,你买上帝干吗?”男孩流着泪告诉老头,他叫邦迪,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他是被叔叔帕特鲁普抚养大的。叔叔是个建筑工人,前不久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至今昏迷不醒。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邦迪想,上帝一定是种非常奇妙的东西,我把上帝买回来,让叔叔吃了,伤就会好了。
老头眼圈湿润了,问:“你有多少钱?”“1美元。”
“孩子,眼下上帝的价格正好是1美元。”老头接过硬币,从货架上拿了瓶“上帝之吻”牌饮料说:“拿去吧,孩子,你叔叔喝了这瓶‘上帝',就没事了。”
邦迪喜出望外,将饮料抱在怀里,兴冲冲地回到了医院。一进病房,他就开心地叫嚷道:“叔叔,我把上帝买回来了,你很快就会好起来!”
几天后,一个由世界上顶尖医学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来到医院,对帕特鲁普进行会诊。他们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终于治好了帕特鲁普的伤。
帕特鲁普激动不已,他立即和邦迪去感谢老头。可老头已经把杂货店卖掉,出国旅游去了。
后来,帕特鲁普接到一封信,是那老头写来的,信中说:“年轻人,您能有邦迪这个侄儿,实在是太幸运了。为了救您,他拿一美元到处购买上帝……感谢上帝,是他挽救了您的生命。但您一定要永远记住,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2、等待的美丽
有一个感人的等待的故事:说到张爱玲就会提到她姑姑张茂渊,对张爱玲来说,那是比她母亲还要亲近的人。但一直让人弄不明白的是,那个贵族小姐出身、又留过洋的女子为什么一直独身。后来终于看到她结婚的消息,那时她已78岁。我去找理由,明白了之后却几乎落泪。年轻的时候,她是多么骄傲的一个女孩子啊,父亲是清朝的重臣,母亲是李鸿章的女儿,万贯家财和才情容貌集于一身,怎么可能没有人爱?况且她又是中西合璧的新人,几次出洋留学。这等女子几世才有一个啊。还在少女时,有人给她算命,说要很晚才结婚,父亲怕她委屈,把最好的一幢洋楼和很多家财留给了她。但父亲没想到,就是再晚婚,也不至于78岁才结婚吧。
对张茂渊来讲,怎么可能没有爱?她爱上的翩翩少年李开弟是留学时认识的,她认定了他,也被他爱着,可是人家从小就有婚约在身啊。他和她,都是看不得别人痛苦的人。于是,她放弃,约定了来生,从此再也没有爱过别人,自己守着那片父亲留下的产业过日子。直到后来钱财一夜散尽,她也是淡淡的,没有死去活来。钱毕竟是身外之物,那样的心清心明,看得人惊心动魄。
她说过,如果今生等不到你,我等来生。当李开弟的老伴去世后,两个古稀老人终于走到一起。78岁的张茂渊,如愿以偿嫁给了初恋的人,从此恩爱生活,直到90岁去世。50多年的等待,换来了12年的生死相依,换来了最后的爱和美丽,她有的是幸福和满足。
还好,所有的等待没有成空,就是终于成空,也是不悔,因为把心交给了等待,就交出了自己的一颗心。学会等待,才懂得欣赏美丽,而没有经历过风雨的花朵,必定不如风雨后的花儿开得娇艳。
3、没有卑微的爱情
他们下班通常是一起去菜市场买菜,回家做简单的饭菜吃。然后,看电视,他总让她选台,有时她看得直乐,他却在一旁睡着了;她笑他,让他挑一个喜欢的节目看,他说随她。他们偶尔会去吃一次浪漫的西餐或去喝一次奢侈的咖啡,他也是让她挑西餐厅或咖啡屋。
刚开始,她很高兴,也很满足,渐渐地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终于,在一次决定晚餐吃什么时,她执意让他拿主意:“你自己就没有想吃的东西、想做的事、想去的地方吗,你对和我一起生活真的没有一点兴趣吗?”
他低下头,半天才说:“我爱你,可我不能送你跑车,连出去旅游,我都得让你一等再等,我怕实现不了,那些是你的、也是我的梦想。而在我的心里,你是该得到这世界上最好的一切的女人,所以,我愿意满足你在生活中的一个又一个小小的心愿,我愿意满足我能做到的你所有的愿望,像今天晚上,你想吃什么?”
她看着他,泪就下来了。
这世间,有卑微的男女,却没有卑微的爱情。
4、爱在身后
小时候曾为一点小事同父母大吵了一场,因拒不认错,还被父亲狠狠地揍了一顿。一气之下,我赌气冲出家门,一个人沿镇后的小路漫无目的地往前走。到天黑时,我突然发现自己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四周除了黑黢黢的竹林和空旷的荒野,早不见了冒着炊烟的房舍和田野间耕作的农民,茫然无措的我顿时害怕起来,跌跌撞撞一阵乱跑,但到最后也没发现来时的小路。正惊恐之际,我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忍住害怕回头一看,竟发现是自己母亲——原来她见我恼怒之下冲出家门,放心不下,一直悄悄跟在我的身后。母亲的衣襟被荆棘刺破了,过小溪时丢了一只鞋,并且还摔了跤,弄得浑身泥土……但看到我委屈地扑过来,母亲却顾不得责怪我半句,一把将我搂在怀里,任我发泄和哭泣,一边轻拍着我的背安慰道:“儿子别怕,妈一直在你后面呢。”
回家的路上,我在母亲背上问她:“跟着我走了这么远,不累吗?”
母亲惊讶地反问:“你是我的儿子,我能把你一个人扔在外面么——再累,妈也得跟着呀!”我任性地说:“那以后我再离开家,你还会不会跟着?”母亲喘了口气,笑着回答:“当然要跟着,因为你还小呀。”我想了想又问:“等我长大了呢?”母亲肯定地回答:“大了也跟着——人长大了,也有找不到路的时候,那时你只要回过头来望望,就能看见妈了。”母亲脱口而出的回答让儿时的我十分欣慰,虽然后来再没有发生过自己因琐事赌气离家的事情,但我从此不再怯弱,再远的路也敢独自闯、再难的事也敢自己拿主意。即便长大后进入社会参加了工作,面对从未遇到过的挫折、困惑、迷途甚至磨难,我也不会停步,始终义无反顾地摸索着坚持前行,因为每当我有些气馁或感到害怕时,总会这样一遍遍鼓励自己:别怕,你不是一个人,还有母亲和亲人的关爱跟在你的后面。
5、金婚的理由
一对恩爱甚笃的夫妇正庆祝他们的金婚日。看热闹的中年邻居问老先生说:“为什么你们可以维持五十年幸福美好的婚姻,难道你们之间从来没有任何的争执吗?”
老先生说:“争执当然是有的,不过都不会扩大。我从蜜月旅行的时候就懂这个道理了。记得当时交通不便,我们到大峡谷去度蜜月,一个人雇了一匹驴子。她的驴子显然好吃懒做,走没有多久就赖在路边休息。我只听到我太太冷冷地说:‘第一次。’
驴子第二次想偷懒的时候,她又指着驴子说:‘这是第二次。’当驴子第三次不肯走的时候,她不慌不忙地掏出她的左轮手枪,就把它给毙了!”
中年邻居老先生诧异地说:“这和你们恩爱有何关系?”老先生说道:“你不知道,凡是我不同意她的意见时,她并不跟我争辩,只是冷冷地对我说:‘第一次’。还没等她说‘第二次’,我就会作出让步。”
从老先生的幽默中不难看出宽容是维持婚姻长久的第一法宝。
6、古代文人养生八法
在我国古代的文人中,无论是文学家、思想理论家,还是医学家,活至六七十岁,甚至八九十岁高寿者,不乏其人。他们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摸索出许多养生方法,这对我们后人,尤其是现代人,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借鉴。
一、睡眠法:南宋大诗人陆游,享年85岁,一生为后世留下九千余首诗篇,其养生方法是注重睡眠。他晚间读书,一般以二更鼓尽(晚10点左右)为限度。睡眠是消除生理疲劳和精神疲劳的最好方法。经常熬夜,必然头昏脑胀,不仅妨碍记忆、思维能力,而且影响人的寿命。
二、静坐法:北宋才华横溢的文学家苏轼推崇静坐养生法。他曾在广东儋县建“一息轩”,并题诗:“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静坐法要求坐姿端正,两目微闭,全身放松呼吸,宁神静志,意守丹田。每次静坐时间可在15分钟至半小时,是持续用脑过程中一种良好的休息方法。
三、散步法:散步是一种轻微活动,对长期伏案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尤为适合。古人强调每次进餐后不宜马上坐下工作或上床就寝。如南朝齐梁的思想家、医学家陶弘景就说过:“饮食不可坐与卧,欲得行步务作以散之。”散步时应徐步缓行,年老体弱者还不妨带一根拐杖,必要时可驻足而歇息。
四、沐浴法:定期沐浴更衣不仅是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有助于保持头脑清醒,身心舒畅,消除疲劳。宋代文人沈存中说过:“衣服勤洗浣,以香沾之,身数沐浴……则神安道胜也”。《礼记·内则》也提出“三日具沐,五日具浴”的要求。
五、闲赏法:看书、作文之余,在园中栽花种草,饲鸟养鱼,在环境幽雅、空气清新中,能陶冶情趣,协调生活节奏。明代诗人、戏曲家高濂曾著《燕闲清赏笺》把鉴赏清玩作为文人养生的一项重要内容。
六、吟诗法:陆游有诗云:“儿扶一老候溪边,来告头风久未痊,不用更求芎芷汤,吾诗读罢自醒然。”吟诵一首好的诗词,不仅给人的听觉器官以美的享受,而且通过人的思想感情,产生心理效应。这种作用,或荡涤肺腑,或激励情操,或悦性怡情,或宁神忘痛,对身心健康十分有益。
七、逸游法:苏轼说过,“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祖国地域辽阔,山河秀丽,古人早就有“春日踏青远足,秋日登高望远”之说。投身自然,探奇揽胜,陶醉于江河湖泊之中,能令人心旷神怡,疲惫、闷郁便自然消失。
八、卧游法:年高体弱后,无力外出逸游名山大川,可将众多的山水画挂在居室四壁,尽管足不出户,亦可卧而赏之。元朝名画家倪瓒在《顾仲贽见访》诗中称之为“一畦札菊为供具,满壁江山作卧游”。观赏者在欣赏中回味游山玩水时的情景,从而将病痛渐渐遗忘。
7、烟草奇闻
最早指出烟草有害的文章1924年,美国《读者文摘》刊载一篇文章,题目是:“烟草损害人体健康吗?”引发世界人民的关注和警觉。
最先撰文揭示吸烟致癌的医生1927年,英国医生弗·伊·蒂尔登在医学杂志《手术刀》上撰文:他看到或听到的每一个肺癌病人都吸烟。
最先报告被动吸烟危害健康的人1986年,美国卫生官员西·埃弗里特·库普提出:生活在烟雾中的不吸烟的人,面临严重的健康危险。
最早制造的戒烟机器人法国里昂的一个禁烟活动委员会,于1982年制造了两个戒烟机器人。人们可清楚地看到烟雾由机器人的嘴吸入肺部,机器人的肺部因尼古丁和焦油积聚导致发黑。机器人示范吸烟时,会发出一阵阵剧烈的咳嗽声,旁观者不由地想到自己吸烟也会产生危害,于是纷纷下决心戒烟。
最耐人寻味的戒烟电影美国一家公司拍摄了一部从“烟的问世”到“烟的危害”,一直讲到“烟的消亡”的纪录片。据看过此片的人说,有烟瘾的人只要看上两次,就会对烟产生恐惧而戒烟。
8、水衍人物之灰姑娘潘金莲
我是一个坏女人。
这是史书记载,铁板钉钉了。其实我也就是犯了一个许多女子同样会犯的错误——为了爱情变得弱智。
有时候美丽也是一种错误,譬如我。既不生在官宦人家,又不生在富贵人家,要想寻找与这份美丽匹配的爱情或这一档次的生活,我只有两条路好走,一是上青楼入风尘,二是怀着灰姑娘的梦想,等着那个骑白马来的人将我带走。
我当然不愿去做青楼女子,我只能等着那个骑白马的人。
我爱钱吗?想当初张大户想将我纳小时,他不是许诺给我金山银山吗?但我不愿,宁愿下嫁那个三寸丁武大。但我知道,即使我从婢女变为武氏饼屋的老板娘,即使我从河北清河到了山东阳谷,我的心还在等着那个骑白马的人。
他出现了。他真的出现了。
他不光骑着白马,马后还有人抬着他在景阳冈徒手打死的猛虎。他朝我走来了……可他怎么会是武大的亲兄弟呢?两个人哪有一点相似之处呵。
你们都说英雄难过美人关.但你们知道吗,美人岂能过英雄关?
但他不能,他甚至不敢正视这份烫手的爱情!他以及他后来的那些在水泊梁山干下轰轰烈烈大业的英雄们基本上都不要也不敢面对“爱情”。
他选择了逃跑,先是搬出了紫石街,然后干脆逃离了阳谷县。
西门出现了,我落入了他与王婆设置的圈套。我不知道是不是喜欢西门,但我知道他决不能替代武二。
既然我爱的人得不到,那么就找一个爱我的而且我也并不讨厌的人。这错了吗?
武大肯写休书吗?当然不会。
那么除了“谋杀亲夫”我还有什么其它办法离开紫石街呢?
其实我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原因,哪怕是千年以后想为我翻案的巴山鬼才也没发现。我知道,只有这样,他才会回来!我将会看到他因为悲愤而生的那股冲天豪气,那个酷啊。
他来了,他找到了最好的理由———复仇。他向我亮出了刀子。不是劈,而是捅,从我洁白的胸脯直抵心脏,刀锋上有他的体温,然后我的热血随他的刀喷出来了,洒红了他的衣衫和双手。
我幸福地被那个骑白马的人带走了。
9、经典魔术秘密大曝光
哈利·胡迪尼堪称历史上最伟大、最具传奇色彩的魔术师,至今他在魔术界的地位依然无人可及。但是,日前美国一家博物馆在举办胡迪尼纪念展览时,竟然将其于100年前首演的最经典逃生魔术“变形”的“终极秘密”来了个大曝光。一时间,此举在美国魔术界引发一场“集体恐慌”。
传奇大师骗过柯南
1874年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哈利·胡迪尼是20世纪初最著名的美国魔术大师,曾表演过许多著名的逃脱魔术。在胡迪尼众多逃生魔术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一个叫做“变形”的魔术——在众目睽睽下,胡迪尼被戴上手铐,然后被装进大麻袋里,接着被牢牢地锁在一辆卡车内。但是短短3分钟后,当麻袋再打开时,观众将惊讶地发现,麻袋中的胡迪尼已经“变形”成了刚才还站在车外的助手,而胡迪尼本人则毫发无损地突然出现在观众面前。据报道,胡迪尼首次表演“变形”魔术是在1904年。著名侦探作家柯南·道尔等人在看过胡迪尼“变形”之后,无不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深信他一定拥有某种“超能力”。
秘密全部曝光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日前在举办“纪念胡迪尼诞辰130周年”的展览时,美国威斯康星州阿普尔顿市一家名叫“奥塔加米”的博物馆,竟然将其最著名的逃生魔术“变形”的“终极秘密”来了个大曝光。据悉,在这次展览中,展出了胡迪尼表演“逃生”魔术时候曾使用的38件道具和190份文件,其中包括手铐、锁、紧身衣,甚至还有一个用于关住他的铁笼。而展览中最大的噱头,就是魔术“变形”的全部秘密。
原来,“变形”魔术的最大玄机就在那辆关住胡迪尼的卡车内。事实上,这绝不是一辆普通的卡车,而是一种叫作“替换卡车”的道具。在“替换卡车”的内部有一块隐秘的暗门,通过它可以让被困在车内的人轻松脱逃。表演开始之后,首先胡迪尼将设法用妻子给他的钥匙打开手铐,再从系住的麻袋中逃脱出来,然后迅速从暗门跳出车外,并藏在一块由其助手举着的幕布后面。接着,胡迪尼将和他的助手交换位置———胡迪尼从幕布后现身,而助手则消失在车厢里。随即,助手将换上另一套服装,从车厢内的麻袋中钻出来。
整个过程似乎就是这么简单,但说来容易做来难。据一名美国魔术界资深人士透露:“实际上,表演比秘密更加重要。知道‘变形’魔术的秘密,并不等于说你从此可以成为魔术大师。这个魔术很复杂,想要做到出神入化的效果极困难。”
10、齐白石90岁收高徒
1949年春节过后,李可染带着慕名而来的萧龙士和刘惠民、郑正3人,来到一座古老、雅静的庭院。李可染边轻轻敲门边低声对萧龙士他们说:“这便是白石老人的寓所。”话刚落音,一位70多岁的老叟把门开开,轻声地说:“请进,齐老先生正在画室作画。”可染把萧龙士等人悄悄地带进白石老人的画室。果真,这位90岁的当代艺术巨匠正聚精会神地画一幅吐满银絮的《棉花》。怕打乱老人的思绪,他们谁也没吱一声,屏住气静悄悄地站在后边看老人作画。
当老人把“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的题款写好并盖上印章后,李可染才向白石老人问候,然后把萧龙士等人介绍给白石老人。白石老人听后,亲切地一一握手,又拿出糕点热情款待远方的客人。坐定后,李可染向白石老人介绍说:“萧龙士是徐淮一带颇有名气的花鸟画家,他是慕名专程来京拜望您的。”白石老人看萧龙士年逾花甲,谦虚地尊称他龙士先生。这时,萧龙士深感不安地说:“齐老师,您老不能这样称呼我,我是专门来向您拜师的。”说罢,慌忙拿出作品,请白石老人鉴赏。白石老人看后大喜,拍案称绝,连说:“妙哉,妙哉!”于是,欣然命笔在萧龙士的《荷花》上题道:“龙士先生画荷,白石自谓不及。国有此人而不知,深以为耻,想先生不曾远游也。”接着又在一幅《西瓜图》上题道:“画瓜无多人,画能有如此之功,龙士外恐无多人也。”然后白石老人还赠给同去的刘惠民自画的一幅《虾》;在郑正画的一幅《竹》上题款勉励。这次,萧龙士在白石老人家里聆听教诲,请教技艺长达两个多小时。临走时,白石老人把他们送出门口,频频招手:“再见,再见!”
此后,萧龙士每隔一段时间,就去北京登门向白石老人请教,请老人指点作品。他谦虚虔诚、勤学好问的治学精神,深深感动了白石老人的心,终于表示愿收萧龙士为弟子。萧龙士在北京的知己画友许麟庐听到这一消息后,欣喜万分,决定在他家举行拜师收徒仪式,并设宴庆贺。1951年仲夏的一天,许麟庐把白石老人和萧龙士请到家中,又邀请徐悲鸿、李苦禅、李可染等赴宴共贺。当大家把白石老人恭请到筵席上座时,许麟庐高兴地宣布:“现在拜师开始!”萧龙士上前恭恭敬敬地给白石老人行了叩拜礼。白石老人高兴而风趣地说:“从今起我又多了一个位高足弟子!”宴毕,白石老人在萧龙士的一幅《墨荷》上写道:“龙士画荷吾不如也。”在一幅《老少年》上题道:“龙士为白石之弟子,白石自谓不及也。”之后,白石老人还根据萧龙士的生肖,给他镌刻一方带龙图的印章,作为师徒情谊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