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4-10-12


2001年11月16日,我听了一位老师上《太阳》(北京师范大学版新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一课。这节课让我想起了爱因斯坦的话“一切创造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下面撷取其中的几个学习活动,分享孩子们想象的无穷魅力。
    一、在想象中激发求知的热情
    上课伊始,老师出了个谜语:一位老公公,面孔红彤彤;每天早早起,按时来上工。孩子们边听边想,很快就猜出是“太阳”。老师把预先画好的哈哈大笑的“太阳”贴在黑板上。然后让同学们猜一猜太阳为什么笑得这么开心。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求知的热情在想象中自然而然地高涨起来。
    二、在想象中擦燃想象的火花
    老师在引导有感情朗读课文时,其中的一句“草原上,太阳是从草里冒出来的”,一些孩子试了几次都读不好,难以把握“冒出来”该怎么读。南方的孩子没有见过草原,更无法想象草原上太阳升起的情景,要读好这句话确实不容易。
    对此,老师从启迪学生想象思维入手,点击电脑,屏幕上呈现出“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碧绿的草原上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的画面。老师首先引导看画:画面上有什么?学生说出了蓝蓝的天、红红的朝霞、绿绿的草原……这是画面上看得见的。接着,老师顺着孩子们的思路,启发想象思维:除了这些,再推测一下,还会有什么?有的说应该有小树,有的说肯定有许多野花,还有的说有牛、羊、马和牧民……老师的点拨,擦燃了孩子们想象的火花,他们通过看画、想象,“再造”了一个美的世界:草原的辽阔之美,草丛的茂盛之美以及草原上牛肥马壮的生命之美。这时,老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去想象茫茫草原与蓝天相接的地方,太阳从茂密的草丛中慢慢升起的绮丽的画面……
    孩子们闭上眼睛,细细地品味着,小嘴巴轻轻地朗诵着:“草原上,太阳是从草里冒出来的”。那份陶醉,那份自得,仿佛不是在读书,而是在吟唱,在表白内心的感受……孩子们进入了朗读的至高境界。
    三、在想象中升华学生的情感
    学习了课文,老师设计一个金话筒讲坛:说一说你们喜欢太阳吗,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打开了话匣子:有的同学喜欢太阳能发热,有了太阳冬天就不怕冷了;有的同学喜欢太阳光,有了阳光白天就不用电灯了,可以节约电费……孩子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在想象的自由空间里翱翔。尽管孩子们的想象都是一些浅显的感性认识,但其间却闪烁着童真与童趣的光辉,充满了人间的真、善、美。
    记得其中有一个同学说他不喜欢太阳,因为早上太阳常常打破他的美梦,太阳出来他就要起床了……类似这样的“理由”,我们不能单从“认知水平”去加以理性的修正完善,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是否说了真话,是否懂得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脑袋去想,说出心里所想的东西,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大话和空话。我之所以赞赏这一点,是因为我觉得,没有情感体验的教学是空洞和缺乏生机活力的,缺乏真情的语言是苍白无力的。
    金话筒讲坛在《晒太阳》的优美旋律中,在老师动情的朗诵中,把孩子们再次带进了想象的境地:“我喜欢太阳,她给小草擦去昨夜的泪珠,给苹果抹上美丽的胭脂,给小猫送去美妙的梦境……”
    
    改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以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从想象开始的。这一节课,教师努力解放孩子的大脑,鼓励他们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我解读、自我感悟,尊重他们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欣赏他们的奇思妙想和异想天开,让孩子们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既训练了孩子们的想象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孩子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

    更多精彩文章

    • 点燃想象之花 优化识字教学──《看电视》的教学案例
    • 换角度 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
    • 看图想象写话
    • 《快乐的小公鸡》说课稿
    • 课后“二度设计”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 《平平搭积木》课堂实录
    •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雪孩子》教学设计
    • 巧设《林海》板书 挖掘思想内涵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