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清”又咋样--《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来源:乐学发布时间:2014-10-31
最近,有幸在现场听了特级教师窦桂梅上的《晏子使楚》一课,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学生了解了晏子使楚的经过后,窦老师说:同学们,对于晏子使楚,有一位外交官和一位历史学家分别发表了他们的观点。然后窦老师出示了以下两段话:
外交官说:“晏子的语言,虽给人的感觉有理有据,但是感觉是在做语言游戏。逞口舌之能进行外交对话,谈不上真正的智慧,也获得不了真正的尊重。”
历史学家说:“一个人的智慧,不能代表国家的智慧;一次外交胜利并不能获得国家永远的尊重;‘晏子使楚’与国家真正的尊严无关。”
然后窦老师问学生,对于这两种观点,你的态度是赞成、不赞成还是说不清?
好一个“说不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让学生表明自己的阅读态度。不管学生怎么表达,我们都会肯定学生的想法。但是这其中,我们强调学生态度的“大是大非”,忽略了在我们每个人(当然也包括小学生)的内心深处,常常存在着一种“说不清”的态度。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回避这种现实。可是,当我们面对诸如上述案例中的一些选择时,有多少教师能让学生明确地表态“我说不清!”,又有多少学生敢站起来大声说“我说不清”?
前一段时间看了李咏先生主持的“梦想中国”节目,节目中有这样一个环节:在公布观众投票结果之前,李咏先生总要采访几位参赛选手:“你觉得谁可以胜出?”绝大多数选手都说:“大家都非常出色!大家都能胜出!”而李咏先生却一再强调:“只能说一个!”这让选手们都非常为难。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当我们关注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时,我们有没有考虑过,这些所谓的独特体验有多少是学生的真实想法,这其中有没有学生“说不清”的两难选择?
课本中、生活中的“说不清”真是太多太多了……我们成人有之,孩子眼里的世界也一定有让他们也看不懂、想不明的事理。当他们能够站起来大声说“我说不清”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佩服这些孩子们可贵的真实与坦诚!
所以我想,在我们赞叹窦桂梅老师在大型公开课上勇敢地让学生“说不清”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在自己的课堂上允许孩子们“说不清”!
在学生了解了晏子使楚的经过后,窦老师说:同学们,对于晏子使楚,有一位外交官和一位历史学家分别发表了他们的观点。然后窦老师出示了以下两段话:
外交官说:“晏子的语言,虽给人的感觉有理有据,但是感觉是在做语言游戏。逞口舌之能进行外交对话,谈不上真正的智慧,也获得不了真正的尊重。”
历史学家说:“一个人的智慧,不能代表国家的智慧;一次外交胜利并不能获得国家永远的尊重;‘晏子使楚’与国家真正的尊严无关。”
然后窦老师问学生,对于这两种观点,你的态度是赞成、不赞成还是说不清?
好一个“说不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让学生表明自己的阅读态度。不管学生怎么表达,我们都会肯定学生的想法。但是这其中,我们强调学生态度的“大是大非”,忽略了在我们每个人(当然也包括小学生)的内心深处,常常存在着一种“说不清”的态度。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回避这种现实。可是,当我们面对诸如上述案例中的一些选择时,有多少教师能让学生明确地表态“我说不清!”,又有多少学生敢站起来大声说“我说不清”?
前一段时间看了李咏先生主持的“梦想中国”节目,节目中有这样一个环节:在公布观众投票结果之前,李咏先生总要采访几位参赛选手:“你觉得谁可以胜出?”绝大多数选手都说:“大家都非常出色!大家都能胜出!”而李咏先生却一再强调:“只能说一个!”这让选手们都非常为难。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当我们关注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时,我们有没有考虑过,这些所谓的独特体验有多少是学生的真实想法,这其中有没有学生“说不清”的两难选择?
课本中、生活中的“说不清”真是太多太多了……我们成人有之,孩子眼里的世界也一定有让他们也看不懂、想不明的事理。当他们能够站起来大声说“我说不清”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佩服这些孩子们可贵的真实与坦诚!
所以我想,在我们赞叹窦桂梅老师在大型公开课上勇敢地让学生“说不清”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在自己的课堂上允许孩子们“说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