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教学实录(二)

来源:好学堂发布时间:2014-11-24

纳米 

师:勾践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你觉得勾践在吴国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生:勾践在吴国的每一天都觉得很痛苦。 


生:简直就是度日如年。 


生:勾践一天都呆不下去了。 


师:这句话假如这么说,“勾践在吴国才干了三年,就回到了自己的国家”,你觉得勾践在吴国的日子怎么样? 


生:我觉得很快乐。 


生:这么说就觉得三年的时间很短。 


生:我感到勾践还不想回国。 


师:这个“才”字在句子中的位子不同,句子的含义就不同了。读书时要注意这个“才”字。谁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话? 


生:(朗读课文) 


师:三年后,勾践回到了自己的国家,照理他又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了。他到底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 


生:(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晚上,就睡在柴草上。 


师:(插话)这就叫“卧薪”。 


生: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师:(插话)这就叫“尝胆”。 


师:现在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生:晚上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先尝尝苦胆的滋味,提醒自己要报仇雪恨。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为了报仇雪恨,勾践晚上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先尝尝苦胆的滋味。 


师:你把“卧薪尝胆”的目的放在句首说,有新意。读到这里,老师又有一个问题,如果勾践仅仅“晚上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先尝尝苦胆的滋味”,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 


生:不算。因为勾践还亲自下田耕种,使自己的国家富裕起来。 


生:他还要练兵,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 


生:勾践还会找那些有本事的人,为国家的强大出谋划策。 


…… 


师:这就叫“发奋图强”!(板书:发奋图强)如果勾践仅仅坚持了几天,或者几个月。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 


生:不算!因为“卧薪尝胆”需要很长的时间。 


生:课文中讲勾践“卧薪尝胆”了二十多年,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师:这就叫“坚持不懈”!现在你理解“卧薪尝胆”的含义了吗? 


生:“卧薪尝胆”表示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要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 


师:读一读这三个词语: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 


生:(齐读) 


师:同学们,勾践需要卧薪尝胆,我们要不要卧薪尝胆? 


生:不需要。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不要报仇雪恨。 


师:没有仇,没有恨,不必卧薪尝胆。 


生:我们的生活很幸福,不需要这么苦。 


师:有福就要享! 


师: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的这句话:为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中国科学家卧薪尝胆几十年,终于将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了太空。你说,中国科学家有仇恨吗?他们是否每天都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都要尝一下苦胆? 


生:老师,我觉得我们需要卧薪尝胆。比如,中国足球队要成为世界冠军,就必须卧薪尝胆。 


师:中国足球队需要的是卧薪尝胆的精神! 


生:我也要卧薪尝胆。 


师:你又没有仇恨要报,怎么也要卧薪尝胆? 


生:我将来要成为一个大富豪,现在就要卧薪尝胆,刻苦学习。 


师:为了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也需要卧薪尝胆的精神! 


生:我们学校正在创建实验小学,也需要卧薪尝胆。 


师:我们的学校要发展,也需要这种精神! 


…… 


师:这种卧薪尝胆的精神就是: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的精神!(生齐读) 


师:古人将这种卧薪尝胆的精神蕴藏在这么一幅对联里,老师把它写下来,看谁能背下来?(板书: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生:(读背对联) 


师:同学们对上联不难理解,下联理解吗? 


生:(摇头) 


师:老师有个建议,建议大家回家后自己查一下有关的历史书,或者请教家长。如果同学们采纳了老师的建议,我将感到非常高兴。在刚才的话中,有个词语老师一连说了三次,你听出来了吗? 


生:建议。 


师:“建议”的“议”和“意见”的“意”一样吗?(板书:建议、意见)你看,“意见”是心里对别人有想法,所以是“心”字底;“建议”是把心理的话说出来了,所以有个“言”字旁。谁向老师提个建议? 


生:(面面相觑,没人回答。) 


师:(对一位学生)你对我有建议吗? 


生:(摇头) 


师:(开玩笑地)不说,就是对我有意见;说了就是好建议。有没有? 


生:我建议老师背挺直一点。(众大笑) 


师:(与学生握手)谢谢你的建议,我一定接受,努力改正。 


生:我建议老师要经常刷牙。 


师:你是说我的牙齿很黄,是吗?我一定接受! 


…… 


师:你能将“建议”这个词放到句子的不同位子说话吗? 


生:老师,我有个建议,建议你要注意休息。 


师:你一连用了两个建议,一个做名词,一个做动词。很不错! 


生:我建议薛老师能经常来我们学校上课,如果你能采纳我的建议,我们将非常荣幸。 


师:我也感到很荣幸。你将“建议”放到了句尾。 


…… 


师:课文要求我们用“请求”造句。你能将“请求”放到句子的不同位子造句吗? 


生:我请求爸爸在我生日那天能带我去上海游玩。 


生:我曾经请求爸爸给我买辆自行车,可是没有结果。 


生:对我的请求,爸爸总是爱理不理。我感到很失望。 


…… 


师:我发现当爸爸可真难!(众大笑) 


生:我们请求薛老师不要走…… 


师:干什么? 


生:一直给我们上课。 


师:谢谢你们!其实你们的语文老师才是真正了不起的老师,你们的成长离不开她的关心,应该感谢你们的语文老师,对吗? 


下课 

    更多精彩文章

    • 《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上)
    • 《变色龙》教学实录2
    • 课堂实录:生动的人物描写 教学实录
    • 在山的那边教学实录
    • 和于漪老师一起学语文——《往事依依》教学实录
    • 《乡愁》教学实录
    •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及点评
    • 《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
    • 《夏天也是好天气》教学实录与评点
    • 《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及评析
    • 《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实录
    • 《快乐的小公鸡》课堂实录及点评
    •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学实录及点评
    • 《诗两首》教学实录
    • 《胡同文化》教学实录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