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球浮上来了(第二课时)

来源:好学堂发布时间:2014-11-24

授课者:更楼镇中心小学  麦婉芬

教学目的:

1、 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遇到困难要多动脑筋。

2、 巩固四素句,能用"孩子"说一句四素句。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巩固掌握四素句。

教学难点 :知道皮球浮上来的原因及用"孩子"说四素句。

教    具:幻灯片、小黑板、量筒、玻璃杯、乒乓球、一盆水

教学过程 :

一、 复习学过的生字词:

1、 用小黑板出示:皮球、浮上来、孩子、跳高、树洞、很深、灌到、灌满、

盆子。

2、 说说你是用什么识字法来认识这些字:皮、球、盆、跳

二、 理解课文内容:

1、 教师示范朗读课文。

问: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 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

(1)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 第一句写了谁在干什么? (板书:拍皮球)

(3) 这句话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高兴)师生齐读这一句。

(4) 他们正玩得高兴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指名回答,教师并板书:

一跳、树洞)

(5) 做实验,把乒乓球放在长筒瓶内。

(6) 齐读第二句。 (指导用着急的语气朗读)

(7) 皮球为什么拿不出来? (指名回答,板书:很深)

 过渡:当皮球拿不出来时,这些孩子怎么样做呢?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二

自然段。

3、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 指导看图。

(2) 朗读第二自然段(分组读),并理解其内容:

A、 把孩子想办法拿球的动作"."标出来。("打"、"灌")要求全体同学表

演这两个词的动作。 (板书:打水、灌)

B、 孩子们用什么东西打来水?水灌到什么地方?水灌满后皮球怎么啦?

(指名回答,教师并用实验模具来进行直观演示)

(3) 请个别学生做实验演示,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拿皮球的过程。

(4) 指导学生用开心的心情朗读这自然段。 (教师示范,学生跟读。)

(5) 利用板书,背诵课文。

4、 小结课文:学习这篇课文后你们说这些孩子是些怎样的孩子?(指名回

答)随后进行思想教育:所以,我们也要学习他们做个爱动脑筋想办法的孩子。过渡:现在,看看哪位同学是个爱动脑筋、爱想办法的孩子,能回答以下的问题。

5、 引伸课文:

(1) 用幻灯片出示故事: (教师朗读)

 有一回,几只猴子在大树下做游戏,它们玩得很高兴。一只猴子不小心,

掉到树洞里去了,树洞很深,猴子爬不上来。

    一只猴子用盆子打来水,把水灌到树洞里,水灌满了,猴子浮上来了。

(2) 问题: (个别提问)

A、 同学们,你们说这些猴子聪明吗?

B、 它们往树洞里灌水对不对?结果会怎么样?

C、 它们错在什么地方?

(3) 应用什么办法来救小猴子上来?

(4) 教师分析"救猴子"和"拿皮球"的不同原因。

(5) 因此,碰到难题要动一动脑筋,才能把事情办好。

(三)四素句巩固训练:

  1、判断下面哪个是四素句?为什么? (幻灯片)

   树洞很深,皮球拿不出来。

   几个孩子在大树下拍皮球。

   有一回,几个孩子在大树下拍皮球。

2、巩固"四素句"定义。

3、用"四素句"卡片,开火车说出不同的"四要素"

4、做游戏:词语接龙组成四素句。

5、用"孩子"这个词语说出四素句。 (全体训练,指名回答)

   板书设计    :

                    皮球浮上来了(开心)

    

(高兴)拍皮球                      打水

         (着急)  跳                 灌

                               

                         树洞

                            (很深)

                                 更楼镇中心小学:麦婉芬

    更多精彩文章

    • 《冰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在家里》第一课时
    • 《ang eng ing ong》第一课时
    • 《ai ei ui》第二课时
    • 《自己去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4
    • 《汉语拼音8 zh ch sh r》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 《影子》教案 第一课时
    •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案
    • 《松鼠和松果》(第一课时)教学预案
    • 《在家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6
    •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雪孩子》教学设计
    • 巧设《林海》板书 挖掘思想内涵
    • 《快乐的小公鸡》说课稿
    • 《平平搭积木》课堂实录
    • 课后“二度设计”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