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学设计(苏教版)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4-11-26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6~127页例1、练一练,练习二十六第1~5题。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能根据要求正确地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使学生初步了解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表示的精确程度,理解求得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3.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旧知和类比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区别求近似数与改写求准确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投影。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卡片出示)

986534 58741 31200

50047 398010 14870

2.下面的□里可以填上哪些数字?

32□645≈32万 47□05≈47万

学生填完后,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新课:

我们学过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在实际应用小数时,往往也没有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要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如:量得大新的身高是1.625米,平常不需要说得那么精确,只说大约1.6米或1.63米,那么如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板书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教学例1: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1)教师谈话: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同求整数的近似数相似,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出示例1。

4.962保留整数、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它的近似数各是多少?

教师提问:保留整数,要看哪一位?怎样取近似数?

使学生明确:4.962保留整数,就要看十分位,十分位满5,向前一位进一,求得近似值数5.

学生讨论:4.962保留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要看哪一位?怎样取近似数?

使学生明确:4.962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看百分位,百分位满5,向十分位进1,求得近似数5.0. 4.962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看千分位,千分位上不满5,舍去.

分组讨论:保留一位小数5.0十分位上的“0”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教师总结说明: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3)讨论分析:5.0和5数值相等,它们表示精确的程度怎样?

①教师出示线路图:(投影出示)

 

②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使学生明确保留一位小数是5.0,原来的长度在4.95与5.05之间.保留整数为5,原来的准确长度在4.5与5.5之间,所以5.0比5精确的程度高一些.也就是小数保留的位数越多,精确的程度越高.

(4)小结:

教师提出问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知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要注意两点:

①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取近似值,如果保留些数,就看十分位是几;要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百分位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

②取近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位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0应当保留,不能丢掉.

(5)“练一练”分组合作学习.

(三)巩固发展

1.填空: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要根据需要用(         )法保留小数数位.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        )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         )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        )位……

2.填空:

近似数的结果一般地说6.0要比6精确.因为6.0表示精确到了(       )位,6表示精确到了(      )位,所以6.0后面的“0”不能丢掉.

3.练习二十六第1题.

按照四舍五入法写出表中各小数的近似数.

 

保 留

整 数

保    留

一位小数

保   留

两位小数

保    留

三位小数

3.8251

 

 

 

 

9.9674

 

 

 

 

1.0495

 

 

 

 

4.练习二十六第4、5题

学生口答。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的近似数相似.要用“四合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要注意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六第2、3题.

    更多精彩文章

    • 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练习教学设计
    • 亿以内数的读写法教学设计
    •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综合练习教学设计
    • 5、《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商的变化规律
    • 《用三步计算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 《口算乘法练习》教学设计
    • 《含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教学设计
    • 0的运算教学设计
    • 数一数教学设计
    • 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 《商不变性质》教学设计
    • 加法的意义和交换律
    • 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 三角形的认识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